同樣是小麥,爲什么西方發明的是面包,而中國發明的是饅頭?
2024-09-04 08:03 admin
現在家庭早餐的時候,不同的家庭可能會有不同的選擇,有的人家會做中式的早點,其中就包括了油條豆漿,或者是粥加包子之類的,也有一些家庭,會選擇西餐作爲早餐,在許多中國人的認知中,就是簡單切片黃油塗抹面包,或者是喫煎餅搭配牛奶。
燉蛋也是一個很流行的西餐搭配,所以說每個家庭間的選擇,還是要看各個人的喜好,但是在選擇上就會發現了一件有趣的事情,那就是中式的早餐和西式的早餐中,都有一個共同的核心食物,那就是同樣作爲主食的小麥。
關於小麥。
小麥可以被稱之爲“人類生命的基石”,甚至還曾經被古希臘神話中的農業女神德墨忒耳所成爲豐收的代表,最早被農業用於栽培的小麥有兩種,分別是原始小麥和小麥,我國在進入新石器時代的時候,已經开始將小麥作爲食物進行栽培,它可以脫粒保存,也可以磨成面制作食物。
小麥幾乎可以的各種方式制作加工成爲主食,一开始中國人制作的主要是面,而不是現在常見的饅頭,饅頭是在我國漢末三國時期劉備入蜀的時候,因爲擔心部下人不知道喫哪個,食物中毒,所以就讓人將裏面的餡料包起來進行了蒸制,這樣就形成了現在常見的包子或者是蒸餃。
但是這個時候真正成爲我國北方人們日常要喫的主食,主要是北方人,爲了適應北方寒冷陰涼的氣候,所以就把面食直接做成了饅頭,第一個發酵,第二個蒸制的小麥制成品就成爲了現在北方人喫的主食,在南方也有類似於採用米粉制作成蒸制完成後發酵的小喫,其中最爲出名的就是廣東地區的腸粉。
小麥作爲一種植物,在現在被用來制作各種各樣的美食,但是小麥其實在很久之前就是人類主動播撒的一種植物,根據考古學家的研究,我們可以將小麥培育歷史追溯到公元前1萬年,小麥很早就成爲人類重要農業作物的一種,並且成爲商業交易中的重要商品。
西式餐點中的面包顧名思義就是用面做成的,其中除了大部分是燕麥之外,還有一些是用小麥制成的,面包含有誘人的香氣,質地松軟,外酥裏嫩,可以用不同的方法制作,不同文化背景中的人,將根據當地環境與物產優勢,將不同特點與口味加入到面包中。
因此,在全世界不同地區,有着非常多種類不同風味特色的面包,甚至在日常生活中,它早已成爲當地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中國在日常生活中所喫的主食,主要是大米和小米,但是對於我國北方人來說,大部分北方人爲了適應氣候等因素,除了米飯之外,還會喫由小麥做成的饅頭。
那么這裏就存在一個問題,在國內南方人所喫的大米和北方人喫的小麥,爲什么同樣作爲主食,但是北方人發明出了面包,而南方人卻發明出了饅頭呢?
這裏就要從文化的角度進行分析了。
面包。
面包本身就是一種用小麥粉爲主要材料制作成的一種食品,並且這種食品最早出現於古埃及地區,但是當時並沒有直接由酵母發酵制作而成的面包,而是由酒精發酵生成其中二氧化碳進行膨脹,所以在許多時候也被稱之爲“膨脹食品”。
根據考古學家的研究,在公元前3000年前左右,小麥和大麥已經在埃及地區普遍種植並且經過精細加工,而對比同一時期,在不遠處巴勒斯坦地區文物當中發現,目前舊約《聖經》中所提到過摩西帶領以色列人逃出埃及之後,在曠野40年期間還在喫着那種粗糙幹硬的餅幹,這種餅幹據說是直接將小麥磨碎後混合水進行烤制完成。
這種粗糙幹硬的餅幹正是猶太教徒所尊敬和紀念這一步重要步驟的重要標志,每年春季都會舉行八天節來紀念摩西帶領以色列人出埃及時被稱爲無酵的餅幹。
直到今天,在以色列過節或者是日常生活中仍然會遇到這種沒有泡過的小餅幹,它們是爲了紀念摩西這件事情本身凝結出的飲食文化。
但是沒有任何酵母發酵而直接用水來蒸煮的小麥制作食物,在味道上顯然是遠遠不如用酒精發酵之後的大餅餅好,而且酒精發酵產生泡沫然後撒入到烤爐當中,會使其內部保留更多空氣而形成“蜂窩狀”結構,這樣的面包質量要遠遠高於猶太教徒所用粗糙不堪的小餅幹。
可以理解爲,地理環境改變了當地居民對於食品口味上的偏好,而這種偏好又引導着食品制作方法的發展,兩者一來二去互爲影響最終形成了一個完整且高度統一的飲食文化,這個文化傳遞下來相對固定的形態,又在不同國家和地區之間不斷交流進而互相影響,在世界各國形成了今天美味又多樣化形態各異的各種主食。
饅頭。
北方人制作出來的小麥主食饅頭最早出現在三國時期,是蜀漢丞相諸葛亮曾經在一次率領軍隊攻打曹魏軍隊的時候,因爲害怕士兵們外出覓食到時候被敵軍抓到或者是造成軍隊內部士氣低落,於是就下令讓士兵們將平常攜帶的小麥發酵成面塞入到一個個面團中,然後者蒸熟。
這樣就可以解決部隊補給不足的問題,而且這種方法不僅解決了部隊糧食短缺的問題,而且取代之前喫煮熟的小麥粒,這種做法更加方便攜帶,不容易粘沾,而且就算做壞了也都不會對士兵們造成太大的影響,只要表層不壞,那還是能夠喫東西的。
所以這在後來的战爭後都會作爲軍隊補給的一種食物攜帶,所以隨着時間推移,這種做法逐漸推廣到了民間,逐漸發展成了家家戶戶都會做的一種家常做法,這個時候也逐漸演變成了我們現在喫到的白花花又松軟的樣子的饅頭了。
所以說,現在我們所看到的小麥主食並不是一开始就存在的,而是逐漸演化發展形成了一種新的飲食文化和傳承方法。
其實無論是中國傳統上喫的從古羅馬時代延續下來的元宵元旦前夜喫的甜美可口,又寓意團團圓圓的小湯圓還是西方家庭喜歡在平安夜都买上幾個送給朋友、親人的形狀各異、用途不一又充滿創意的新年面包。
它們早就超越了各種食物本身,而成爲了不同文化、不同民族、不同習俗所象徵着溫暖團聚幸福美好的文化符號。
隨着全球化時代來臨,各種美食之間原本不能調和的東西,有機結合在了一起,而隨着環境變化,小麥逐漸有可能成爲一種稀缺物質,希望人們能夠更加珍惜這份來之不易的人類共同財富。
在全球化的浪潮中,我們的飲食文化正經歷着前所未有的變化和交融。小麥作爲人類歷史上最重要的農作物之一,正是這種文化交融的最佳代表。無論是北方的饅頭,還是南方的米飯,亦或是西方的面包,它們都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展現了人類對美食的追求和對生活的熱愛。
根據國際小麥協會的數據,全球小麥的年產量已經超過7億噸,其中中國是全球最大的小麥生產國之一,年產量接近1.3億噸,約佔全球總產量的18.6%。這不僅反映了小麥在全球糧食供應鏈中的重要性,也說明了小麥作爲主食在不同文化中的廣泛應用。
在中國,尤其是北方地區,小麥的消費量是相當龐大的。根據統計,北方人均小麥消費量達到每年150公斤,而南方人均大米消費量約爲120公斤。這一數據體現了小麥在北方人飲食中的重要地位,尤其是在寒冷的冬季,熱騰騰的饅頭不僅能提供充足的能量,也是一種溫暖的象徵。
小麥的多樣性體現在它的加工方式上。面包、餃子、饅頭、包子,甚至是意大利面等,這些不同的食品背後,都是小麥這一基礎原料在不同地域和文化下的變形與演繹。例如,在意大利,每年約有450萬噸的意大利面被消費,成爲了全球意大利面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在中國,包子和餃子的年消費量也在逐年增加,數據顯示,2022年全國包子市場的年消費額達到了400億元人民幣,顯示出人們對傳統小麥制品的熱愛。
隨着全球氣候變化和農業生產的挑战,小麥的生產面臨着不小的壓力。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的報告,氣候變化可能導致未來小麥產量減少10%至30%。這意味着,未來我們可能會面臨小麥供應的緊張,進而影響到全球範圍內的食品價格和人們的飲食習慣。因此,如何有效利用小麥資源、提高小麥的種植技術、以及开發新的小麥品種,將成爲各國農業研究的重點。
在這個多元化的飲食文化中,小麥不僅是食物的載體,更是文化交流的橋梁。在西方,面包不僅是日常飲食的一部分,更是節日和慶典的重要元素。例如,在復活節,人們會制作特別的面包來慶祝這一節日;而在中國,春節期間,包子和餃子則成爲了團圓和祝福的象徵。兩種文化雖然在食物形式上有所不同,但其背後所傳達的情感卻是相通的。
總的來說,小麥作爲一種古老而重要的作物,在不同的文化和歷史背景下,演變出了豐富多彩的食品形式。這種文化的多樣性不僅豐富了我們的飲食選擇,也讓我們在享受美食的同時,感受到不同文化的魅力與溫暖。
在未來,隨着全球化的加深和飲食文化的不斷交流,我們或許會看到更多用小麥爲基礎的創新食品出現在人們的餐桌上。讓我們珍惜這份源遠流長的飲食文化,繼續探索和享受小麥帶來的美味與健康。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同樣是小麥,爲什么西方發明的是面包,而中國發明的是饅頭?
地址:https://www.sgitmedia.com/article/40066.html
相關閱讀:
- 轉型“开超市”,零食量販急了 2024-11-25
- 烙餅還是千層的香,層層柔軟不粘連,有技巧零難度,外皮酥掉渣 2024-11-25
- 沒生意還全國亂竄,被大衆抵制的“新疆切糕”,到底藏着啥貓膩? 2024-11-25
- 這樣做餅張張薄如紙,卷上愛喫的菜,一次做15張,一頓5張不夠喫 2024-11-25
- 每天不知道喫啥?分享8道家常菜美食教程,做法與配方! 2024-11-25
- 天冷又到了喫燉菜的季節,這樣燉一鍋比喫雞喫鴨強,全家都愛喫! 2024-11-25
- 《泰坦尼克號》傑克露絲重聚!他們曾兩次合作大尺度戲 2024-11-25
- 揭祕!碧春酒廠如何破解茅台釀造密碼,創新酒曲工藝? 2024-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