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酒到底多少度,爲何古人動不動喝好幾壇都不會醉呢?
2024-03-30 20:02 admin
可能隨着技術的進步,酒的釀造在發生變化,但是有一種酒作爲食物被原汁原味的保存了下來。在釀造工藝、口感、度數等方面都沒有發生太大的變化,從這個就可以看出古代的酒究竟有多少水分。
前幾年因爲從南陽坐火車北上洛陽,意外坐錯了方向,直接到了襄陽。在襄陽當地帶了8個小時左右的時間。在當地一位老大爺的推薦下,去襄陽著名的老店鄧家牛肉面。點了一碗牛腩面,問老板搭配什么喫着最合適。老板立即回到:“來兩碗米酒吧?”我要趕半夜的火車,就對老板說,不了,來一碗吧!
面上上來之後,並沒有什么特別的印象,米酒反而印象深刻:粗瓷碗,碗不大,裝了八分滿。端上來之後,我湊近一聞,酒香撲鼻,裏面錯落點綴着些米花,粒粒晶瑩。我不是一個好酒之人,還是忍不住來了一口。入口之後脣齒留香,酒香填滿整個口腔,下肚之後,也絲毫沒有北方酒拉嗓子的感覺,倒像是在喝飲料。不覺間一碗米酒已經下肚,忍不住和老板再要了一碗。
老板來了之後,和老板攀談了幾句,詢問了一下,米酒是怎么做的。老板自豪的說:“米酒打宋朝开始,就已經存在,千百年來,從來沒有換過配方。還是原來的味道,還是原來的芳香!
看到這我想你也就明白了爲什么古代人喝酒能夠隨隨便便的來幾壇。現代的米酒,度數高一點的也就是3%左右的酒精度,和啤酒相差不多。而古代的一壇酒大約3-5升,也就是6瓶啤酒的量。現代稍微能喝一點的,啤酒來個一二十瓶還是沒有問題的。我國傳統名酒黃酒,就釀造工藝而言,和米酒相似,因而也可以推斷,古代黃酒的度數,也大致在3%左右。由此來看,古代這樣的記載還有有一定的道理存在。
還有一點也很重要,但凡在歷史上留名之人,都不是凡夫俗子,皆有其過人之處。例如武松,本就是習武之人,體格較好,酒量好也在情理之中。李白、曹植等文人墨客,喝酒之時,都是邊喝酒邊吟詩作賦,和現代人喝啤酒擼串類似。一邊喝一邊排,酒量自然增大。由此也可以看出,古代人喝酒酒量大也不外乎兩個原因,要么酒量大,要么喝酒時間長!再加上古代酒度數不高,所以喝幾壇子酒也就沒什么奇怪了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古代的酒到底多少度,爲何古人動不動喝好幾壇都不會醉呢?
地址:https://www.sgitmedia.com/article/27008.html
相關閱讀:
- 看似純天然的“自釀酒”,爲何不能喝? 2024-11-23
- 做一頓簡易的晚餐 2024-11-23
- 小雪的第一杯紅酒,和誰喝? 2024-11-23
- 冬日裏的一杯暖茶,你喝了嗎?重慶溪畔圍爐煮茶帶火文旅消費 2024-11-23
- 如何判斷一個人過度飲酒?7旬酒圈行家:看看10個酒後“典型反應” 2024-11-23
- 誤會了!這四種公認的下酒菜,不宜邊喝酒邊喫,容易損傷肝功能! 2024-11-23
- 珍酒·2013真實年份酒獲“回味&品味”酒業傳承與創新榜專家鑑評認證 2024-11-23
- 大咖話川酒丨詩酒“香”約流千年 古今共話蜀酒何以“濃無敵” 2024-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