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療法的兩個要素,亙古的養生祕訣與飲食同源!
2023-11-03 08:00 admin
亙古的養生祕訣與飲食同源,飲食療法的兩個要素如下:
一、藥食同源
中國人自古就有“藥食同源”的說法,在中醫診療中常用的藥實包含了不少日常的食物。其實把食物用於養生與療病的歷常悠久,在周朝時已設有“食療醫官”,其職責就是指導朝野食法。唐朝有孟洗著《食療本草》,可惜全文己失傳,僅有一部分於《本草綱目》,1907年匈牙利人到甘肅敦煌石窟中找到了此手抄卷子本,重價賣給英國倫敦博物館,此書曾被譯成英文,世界醫藥學家才知道中國在公元8世紀已有食物營養學說。中國民間習慣,常探尋食品“有益”或“無益”,足見中國人民對學說早已有相當認識。飲食得當,可使健壯的人更健壯,可使種疾病的人減輕症狀或使症狀逐漸消除,最終恢復健康,這一顯示了飲食療法在現實生活中的重要意義。
飲食療法簡稱食療,是根據中醫理論,選用食物,或配合某種藥物,經過烹飪加工,制作成具有藥用效果的食品,以達到養生保健、治病防病的目的。食療是中醫學特有的自然療法之一,它是在療本草學的基礎上充實、發展起來的一門相對獨立的學科。中食物療法與其他療法一樣,在維持人類健康、防病治病方面,一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歷史可以追溯到上古時代,那時食物與藥物是分不开的。當時人們處於一種以覓食爲生的最原始的生活方式,人們在尋找食物的過程中,發現許多食物既可以食用,還可以作爲藥用,這類食物不但能補養身體,填腹充飢,還能醫治一些簡單的病證;同時還有一些能治病的中草藥,具有治療作用,又可以當作食物食用,這就是“藥食同源”的緣故。所以,從廣義的角度來說,食物也是藥物的一部分,它不僅與藥物一樣,取源於大自然,同時很多食物也具有四氣五昧的特性,也能治療疾病,直到今天,仍有很多食物被醫家當作中藥來廣泛使用,如大棗、百合、蓮子、熒實、山藥、自扁豆、夜苓、山幢、桑棍、生姜、蔥白、肉桂等;同樣,也有不少中藥,人們也常當作食品來食用,如拘妃子、首烏、冬蟲夏草、惹米、金銀花、西洋參等。
現在,食療作爲一門學科,在中醫學理論的指導下,得到了更一步的發展,已成爲現代醫療保健綜合措施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二、食物調理身體
食物之所以能夠調理身體,主要是因爲它具“偏性”,也即是具有藥物的功能,具有和藥物一樣的性能,包括“性”、“昧”、“歸經”等內容。在中醫理論的指導下,根據陰陽、五行,髒腑、病因、病機等理論來辨證施食,以達到保健身體、防治疾病的目的。
食性,即食氣,是指食物所具有的寒、熱、溫、涼四種性質,寒性或涼性的食物同具有寒、涼特性的藥物一樣,食後具有清熱瀉火、解毒滋陰等作用,例如西瓜、綠豆、赤小豆等,用之可以清熱解毒;同理,溫性和熱性的食物,則具有溫中補虛、除寒等作用,例如溫熱性質的狗肉、羊肉常是冬令御寒的佳品,又是陽虛體質的人應該經常食用的保健品。此外,還有一類性質比較平和,寒涼溫熱特性不甚明顯的食物,另列爲平性食物,日常用的牛乳、梗米、大豆、冬瓜等即屬此列,具有健脾开胃、補益身體的作用。食昧,即食物的辛、甘、酸,苦、戚五昧,習慣上把淡附於甘,把澀附於酸。其作用與藥物五昧的作用相同,即辛昧能宣散,能行氣活血,用來治療表證及氣滯血癖等病證;甘味能補益、和中、緩急,可以滋補五髒、氣血陰陽等任何一方的虛損,也可以緩解拘孿疼痛;酸味及澀昧能收斂固澀,酸昧和甘爲相配,即“酸甘化陰”,可以滋陰潤燥;苦昧能清熱、燥溫,治療各種熱證和溫證;戚昧能軟堅、散結、潤下,多用於治療痰核凜病、小便不利;談昧滲溼利水,可治溫滿之病。
歸經,是藥食對於機體某部分的選擇性作用,主要對某經絡、某髒腑有明顯作用,對其他髒腑作用較少。例如同屬清熱瀉火的食物,梨偏於瀉肺熱,香蕉偏於瀉大腸熱。
綜上所述,食物治療疾病是有科學根據的,食物的四氣五味歸經等理論是中醫食療的重要依據。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飲食療法的兩個要素,亙古的養生祕訣與飲食同源!
地址:https://www.sgitmedia.com/article/14557.html
相關閱讀:
- 健康生活從早餐开始 2024-11-05
- 千年古韻,面食精華,河南燴面香飄四海 2024-11-05
- 11月,這菜要岔着喫!簡單省事,葷素搭配,營養全面,別不懂喫! 2024-11-05
- 立冬來臨,分享4道暖身菜,蛋白質含量特高,老少皆宜 2024-11-05
- 尋味西北美食:老味道新發現!甘肅老式油餅,香飄四海等你來嘗! 2024-11-05
- 過節必喫的一道菜,來客人上鍋一蒸,出鍋就是一道硬菜 2024-11-05
- 煎魚不再粘鍋破皮!牢記這3個要點,輕松煎出金黃完整魚! 2024-11-05
- 冬天試着這樣煮一鍋,鮮香开胃,全家喜歡 2024-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