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end.tech並非Social產品 Social DeFi才是真名
2023-08-23 09:43 金色財經
作者:加密韋馱,來源:作者推特@thecryptoskanda
上船太晚了,我覺得我像個嬰兒潮一代,但是我在這裏了。
我懷疑那些聲稱 @friendtech 沒有護城河的人不了解它真正的offer是什么。這么早就懷疑它的人NGMI。
事物不會在虛空中運作,一場"SocialFi"向本質的回歸可能已經开始了。
這是我的兩美分线程。
任何認爲Friend是Social產品的都沒有認真審題。首屏它就告訴你它是The marketplace of your friends,很明顯這個定位從始至終就是一款DeFi產品。 Twitter簡介也非常直截了當:你的社交網絡就是你的淨值。
FUCKING、BRUTALLY、HONEST
這讓我眼前一亮, 爲什么? 首先它真正啓動了影響力資產化。
人類不需要Crypto來完成社交。不論是IM、熟人社交、還是陌生社交,哪個是現有Web2解決方案不能很好完成? 你說抗審查?當然,人類需要像Nostr那樣的抗審查網絡留下自己的思想,就像原始人在洞穴裏刻畫一樣,我甚至愿意爲此付費 但你說高頻社交?
Crypto之於社交,真正有用的部分在於,如何能夠將人的社交行爲資產化、有價化。
去年我花了一年時間反復在各個場合強調,沒人在乎個人數據主權。全球90%的人的全套個人數據不如地推盤擺攤發的雞蛋值錢,你跟他們談數據主權?
不定價、不交易、不炒作=換皮Web2。
Fi>Social
可惜那時沒幾個人理解。
Crypto與社交結合,不論從價值主張還是人群特性,唯一可行的切入點都是:
將以往只能產生現金流的“影響力”資產化,形成交易市場,以適當的流動性等級形成有效交易。這提高了這一生產要素的分配效率,同時讓“聲譽體系“第一次有了公允價值、交易場所和槓杆可能。
Social DeFi才是它的真名。
事實上,歷史的齒輪早就开始轉動了。
以前影響力只能通過流量中介(廣告或帶貨)變現,現在他可以變成市值$162M的哈利波特奧巴馬索尼克10inu污染你的前額葉。
meme幣價是市場對於其本身概念模因影響力與傳播鏈影響力總和在當下的公允定價。
而項目具體是什么做什么,往往不重要。
很多“utility黨”可能因此義憤填膺,那我這么問吧,你會买哪個:
- 各路鯨魚帶貨的 $pepe 青蛙
- 允許在Solana上用Solidity的 $NEON
你很清楚後者花錢开發是可以搞定的,而同樣的成本恐怕根本不可能讓這些鯨魚爲你代言
現在回頭看@zepump 的論斷,是不是好理解了?
其次,Friend定義了一種全新的分發方式+交易方式。“全新”主要兩個方面:
- 創造了一種無需流動性的標的 (流動性需求高到低: Token>NFT>Share) ;
- 降低了標的傳播成本,縮短了路徑( 從“token/NFT要找大V傳播形成交易流動性” 到 “大V自己就是標的”) 而每一輪牛市都是由分發+交易+做市機制創新开啓的。
第三,解決了標的賦能 不論是Token還是NFT,發行後直接面臨“影響力”重定價問題,因此往往需要“找賦能” 不同於Bitclout,大V必須親自加入,因此Share就擔負了Token-gating功能,形成大V專屬俱樂部。 這相當於把原來項目方側自上而下的“我怎么賦能”壓力,轉移給大V,變成自下而上的“你想怎么賦能”。
至於對Friend的質疑,我看無非這幾點:
-產品太差
- 純炒作Ponzi沒有可持續性
- 這不就是开心網朋友买賣?沒護城河!
duh... 首先產品是看受衆和需求。Crypto人群必須資產先導,將CT大V影響力資產引入形成交易市場,再給長期空投激勵措施,這基本問題已解決一半,用戶有足夠耐心等新功能。
Friend經濟激勵模型跟隨Blur,這個機制已被驗證成功(Blur輸在哪裏以後單獨开thread講)。未來新功能無非是自下而上工具集,讓大V怎么發行更多資產和做賦能(把專屬俱樂部做成知識星球) 至於Ponzi,當然有,做好meme和ponzi才能有用戶。但你說它和各種L1 L2上线擼空投比,有多少用戶是純投機?
Friend的正外部性非常明顯:
- 無許可”加入“高淨值圈層(這是你離Milady狗莊最近的距離)
- 真金量化的Share排名=影響力榜單 = 愛豆打榜(這是多大的產業DYOR)
MEV明顯是預先設計好的,就是爲了突出財富效應宣發和形成資產+市場概念的meme。平均單價低+無需流動性市場+稅 = 近乎賭場的低殺率模型。
沒護城河更是扯淡: 能讓Zhu Su,Cobie,Hsaka,夏洛特和CT頂級Alpha callers來親自开號,並且率先形成交易市場,以及圍繞這個概念的meme,就是最大的難以復制的護城河。這不是某個大廠PM做個Web3朋友买賣就復制的了的。 當然,最終還是取決於團隊的節奏,故事講的夠不夠新和快,旁氏與否不是問題。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friend.tech並非Social產品 Social DeFi才是真名
地址:https://www.sgitmedia.com/article/8499.html
相關閱讀:
- Chainalysis:日本加密貨幣洗錢和詐騙問題研究 2024-11-26
- 超越投機和穩定幣:比特幣和山寨牛市的下一階段? 2024-11-26
- “亞洲微策略”推出《BTC日本雜志》 助推下一波熱潮? 2024-11-26
- 一文看懂Movement Network基金會公布的MOVE代幣經濟學 2024-11-26
- 兩年內盈利超150億美元:看懂微策略的大策略 2024-11-26
- 亞馬遜追投40億美元,助力Anthropic趕超OpenAI? 2024-11-26
- Pump.fun極端直播內容或引發刑事調查與民事訴訟 2024-11-26
- 比特與以太聯合驅動的BOB是L2敘事嗎 2024-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