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達專欄-中國-產能過剩-論的謬誤

2024-05-06 20:10 admin


文:高達

近期,一些西方政客和媒體不斷炒作中國「產能過剩」的虛假論調,矛頭直指中國新能源汽車、鋰電池、光伏產品「新三化」產業。他們聲稱,由於政府補貼,中國以低價出口了許多新能源產品,損害了其他經濟體。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表示,有關中國新能源領域「產能過剩」損害全球市場的觀點「完全是謬論」。「產能過剩」論調為何站不住腳?

一些西方媒體將「產能過剩」定義為產能超過國內需求,這有違經濟常識和事實。以新能源車為例,2023年全球新能源車銷量達1,465萬輛,其中中國新能源汽車出口120.3萬輛,僅佔全球銷售量的8%。根據國際能源總署預測,2030年全球新能源汽車需求將達到4,500萬輛。因此,中國新能源汽車不存在產能過剩的情況;中國新能源產業仍有發展空間以滿足全球市場需求。

如果一個國家的產品超過了國內需求,即所謂的產能過剩,那麼就沒有國際貿易,這顯然違背了自由貿易和全球分工的理論。將過剩產品出口貼上「產能過剩」標籤,是對亞當·史密斯、大衛·李嘉圖數百年前提出的全球分工理論的否定。

根據該理論,隨著全球化的進展,不同國家在生產各種商品或服務方面擁有比較優勢。因此,各國出口其具有比較優勢的產品,進口其劣勢的產品,從而透過國際貿易實現整體生產和消費效率的最大化。這一理論已成為經濟學領域的基礎。2023年,美國出口了9,120萬噸液化天然氣(LNG),成為全球最大的液化天然氣出口國。此外,美國80%的晶片出口,德國80%的汽車出口,波音、空中巴士大量出口客機。依照美國的邏輯,這是「產能過剩」嗎?

中國出口「新三化」產品,為全球消費者提供了優質商品,滿足了全球市場需求。儘管如此,一些西方政治人物對此視而不見,指責中國向全球市場「傾銷」新能源產品。什麼是「傾銷」?傾銷是指以低於生產成本的價格出口產品。然而,中國的「新三化」產業是盈利的,這表明這些產品的銷售價格並未低於此類產品的正常價值。中國出口價格下降主要得益於技術創新和規模經濟優勢。

中國「新三」的出口價格不斷上漲,這表明這些產品在全球市場的銷售價格高於其正常價值,「傾銷」的指控毫無根據。根據《彭博》報道,在電動車領域,中國大多數主要汽車出口企業的產能利用率都處於正常水準;出口佔產量的比例遠低於德國、日本、南韓等其他汽車生產國;中國企業不會在全球市場上傾銷電動車,因為這些汽車的出口價格反映了市場法則。中國出口價格較低的原因在於中國龐大的市場需求、不斷的技術創新和完善的供應鏈體系,這些都使中國能夠為全球消費者提供價格實惠、品質優良的商品。

作者簡介:

波馬照我茶煙飯,一隻靚股養全家;平生愛讀遊俠傳,到死盡識綺蘿香。

facebook專頁:

本文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媒體立場,亦不應被視為構成任何投資意見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高達專欄-中國-產能過剩-論的謬誤

地址:https://www.sgitmedia.com/article/29699.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