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稅收再次超過預算數近4千億,立委民代再次磨刀霍霍、想仿效去年如法泡製的再玩一次「還稅於民」,蔡(或賴)政府是否擋得下來?
去年稅收「超徵」4950億元,幾乎就等於是5千億元了;無論就是立委或是社會大眾、甚至有些財金學者,聽到「超徵」這兩個字,馬上有膝式反應,認為就是收到的稅超過應該徵收的金額,因此紛紛要求退稅、要普發現金給民眾的「還稅於民」。
在經歷去年「還稅於民」的民粹壓力而「吐出」上千億元的慘痛教訓後,財政部今年算是學乖了,基本上談稅收時不再口吐超徵兩字,而以較冗長但不會引發收過多連想的「優於預算數」取代,只是已有經驗、食髓知味的立委民代還是會抓著「超徵」要求普發現金。
再者,每個總預算一定要收支平衡,現在收入(稅)突然比預算數多數千億元,表面上看就是多了數千億元的盈餘,因此普發現金給民眾亦無妨。但實際上,如果考慮到政府發債借貸、還有「藏在」特別預算中的支出,當然,更有近些年累積、永遠都不會消失的「累積債務餘額」,實質上不是有盈餘,終究還是負債。
行政院長陳建仁、財長莊翠雲在面對「還稅於民」的說法時,回應是超徵部分將優先償還債務、若歲出歲入有結餘,國家資源會做最好配置。這種有多的錢先拿去還債,還是比較正確的作法。
只是這個專業與堅持只撐不到48小時就兵敗如山倒,蔡在臉書發文說「我們將保留一定額度,用發現金的方式,來作為全民共享的方案」,白話文講就是:要普發現金,屈服於還稅於民的強大壓力。去年民進黨掌控立法院,發起「還稅於民」的立委涵蓋朝野,顯然發國庫錢而不是自己口袋錢,讓民眾高興的事是所有民代的「共識」。今年選後的新立法院是三黨不過半、朝小野大,執政者即使用想要「堅持專業」,是否能堅持住倒值得觀察。
不過,不論朝野立委,在要喊出、推動還稅於民時,還是多想想國家財政狀況,雖然目前以債務餘額佔GDP比例3成不到,來看情況不錯,但想想未來的花費與風險:那些瀕臨破產要政府不斷挹注鉅資的基金(如勞保基金),無邊無際一直增加的軍購、軍武支出及風險,財務漏洞越來越大的油電公司,還有越來越是包山包海的社會福利補貼,都會是如無底洞般的喫掉預算。
還稅於民這種不論貧富、需求的普發現金政策,就免了,省點吧!當然,財政部的稅收估計功力也該好好加強、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