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讓科技創新“慧”農 更惠農
2023-09-06 08:10 admin
一個又一個科技小院在京郊落地,帶動農村變美,農業變強,農民變富。一批又一批專家團隊奔赴經濟薄弱村,支援脫“薄”突圍,壯大產業,共同富裕。新陣地的打造和農業科技人才的奔赴都是北京市農林科學院持續推動農業科研成果落地轉化的生動縮影。
近年來,北京市農林科學院越來越注重突顯農業科技實用價值,讓科技創新爲農業插上“智慧翅膀”,爲農民帶來充足實惠。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全院科技成果轉化合同額比去年同期增加26.8%。
京郊大地長滿“智慧果”
密雲區溪翁莊鎮黑山寺村人工溼地裏,科技小院的師生們在取水採樣,爲水質做定期“體檢”。面前這片小小溼地,是他們打造的“水質淨化器”,能將村民的生活污水就地處理。人工溼地每天能處理15噸生活污水,處理後的水質能達到一級B排放標准。在科技小院的支撐下,黑山寺村也成了北京首個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示範村。
“科技小院”是建立在農村生產一线,集農業科技創新、示範推廣和人才培養於一體的基層科技服務平台。截至2023年5月底,北京市農林科學院已經在京郊建設了16個科技小院,成爲農業新品種、新技術、新成果展示的重要陣地,更成爲農業科技鏈接田間地頭的堅實“橋梁”。
建設科技小院,只是北京市農林科學院用農業科技賦能京郊發展的“一角”。追尋着北京鄉村振興特點和京郊實際需求,2023年,北京市農林科學院又啓動了京郊鄉村振興科技示範(三期)、京郊特色產業提升與示範、平谷農業中關村建設科技支撐等23個“京郊篇”重點項目。尤其在助力平谷農業中關村建設上,北京市農林科學院开展科技短板攻關,解決了一批技術難題。農業微生物創新研究已有4個生防制劑完成國家正式登記樣品封樣工作,在平谷3個、總面積1000畝示範基地开展相關菌劑試驗。針對平谷大桃細菌黑斑病等卡脖子技術,开展生物防治攻關,防治效果提升10%。打造優異種質資源圃,定植優異種苗2000余株及育種5000余株苗木,加速了桃新品種的育成和繁育進程。
“我們還組織了專家蹲點服務,帶資金、帶技術,確保北京農業科技服務下沉到基層。”北京市農林科學院副院長王春城說。據介紹,北京市農林科學院選派35個專家、3位第一書記、11位科技書記,成立8個專家團隊入駐平谷,還建設了北京油雞(平谷)資源保種場(二期)、桃產業技術研究院(二期)、10個雙百對接基地、20個博士農場等一批展示基地。
薄弱村莊種下“搖錢樹”
北京市農林科學院對接了79個市級集體經濟薄弱村,在2022年全部脫“薄”。平谷區鎮羅營鎮桃園村就是其中之一。
幹淨整齊的車間,不見一點泥土,栽培架上一棵棵生菜,在不同光譜的LED燈映照下,肆意地向上生長。這裏是村子的智能植物工廠“鄉裏雲坊”。“這裏的菜可火了,春節前夕就賣出1200個禮盒,有時候需要預訂才能提貨。”孫豔芹是植物工廠的工作人員,也是這裏的村民。看着每斤“少說也得四五十元錢”的蔬菜被搶購,她感慨自己“從沒見過能賣得這么貴的蔬菜”。“曾經地裏刨食又髒又累,收入‘仨瓜倆棗’。農業發展還是得靠科技。”孫豔芹說。
這科技感滿滿的富民蔬菜,是北京市農林科學院專家、駐村第一書記溫海峰組織引入的。桃園村位於鎮羅營鎮最北部,是北京市經濟薄弱村之一。對口支援桃園村後,爲了盡快摘掉“薄弱村”的帽子,溫海峰充分發揮北京市農林科學院的技術優勢,引來博士團隊,帶來先進的農業科學技術,利用村內兩座廢棄多年的倉庫和早晚溫差大、種植水源中含有國際醫療水標准的“鋇”元素等優質環境因素,建成國內外高端植物工廠“鄉裏雲坊”,大大提升了村子蔬菜產業的“含金量”。
根據約定,項目投產運營,村集體佔股45%,在收益分配之前,村集體每年先從運營公司獲得10萬元固定收益,實現了“脫薄”目標。在剩余收益的分配上,村集體獲得了45%的“大頭”,爲促進村集體經濟穩步增長創造了條件。
靠着農業科學技術,在幫助79個市級集體經濟薄弱村“脫薄”後,今年北京市農林科學院繼續在合作村莊裏實施科技幫扶專項、雙百對接、科技書記、專家工作站等項目。上半年开展實地科技服務累計超過160次,圍繞產業發展共推廣120個品種、45項配套技術,示範面積2500畝,輻射帶動面積4700畝,並通過組織开展各類技術培訓,爲村莊留下技術骨幹。
合作創新共謀振興路
2016年6月,北京市農林科學院牽頭成立了京津冀農業科技創新聯盟,走過7年,聯盟成員已發展到77家,並建立了科研儀器設備的共享機制,發布了《京津冀農業科研儀器設備共享目錄》,打造了分支聯盟、京津冀聯合實驗室、天津市智能農業研究院、技術創新中心、區域科技創新團隊等20余個區域創新平台。在閉幕不久的2023年京津冀農業科技協同創新大會上,聯盟亮出了359項創新成果。
“現在石家莊市農林科學研究院趙縣實驗基地累計引入了我院200余個蔬菜新品種,6項示範新技術和成果,有力促進了我院高新技術成果落地。”北京市農林科學院副院長楊國航說。
據了解,北京市農林科學院在助力京津冀農業科學技術協同發展的基礎上,還助推京蒙東西部協作地區產業發展,深化與河南鄧州等對口協作地區產業幫扶工作,走出了一條農業科技合作創新共贏路。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北京:讓科技創新“慧”農 更惠農
地址:https://www.sgitmedia.com/article/9650.html
相關閱讀:
- 保定市成立驢產業研究院 2024-12-25
- 韶山“稻夢田園”打造農文旅融合新典範 2024-12-25
- 啤白兩相宜 華潤啤酒的高端打法憑什么“勇闖天涯”? 2024-12-25
- 如何持續用力、更加給力?財政部詳解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 2024-12-25
- “農險十條”直擊農業保險領域堵點痛點——讓農險投保理賠更精准 2024-12-25
- 內蒙古:大力推進鹽鹼地治理和綜合利用成效顯著 2024-12-25
- 我國農業機械化發展取得新成效 2024-12-25
- 北大荒集團糧食生產連續14年超400億斤 2024-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