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說米只能熬粥煮飯?金山人用米創造出各色美食,每一樣都驚豔味蕾!

2024-11-06 08:01 admin


金山區地處上海西南,

素有“魚米之鄉”的美稱。

千年百來,勤勞聰慧的金山人,

用家中常見的大米、糯米等,

創造出了花色繁多的米制品。

那么這些米做的金山美食,

你都喫過嗎?

糯米飯餈

糯米飯餈,就是把糯米飯攤在柴火竈的大鐵鍋子上,用銅或鋁的飯鏟子攤得而成,也就是所謂的“鍋巴”。2017年,糯米飯餈制作技藝入選第六批金山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

展开全文

金山本地有柴火竈的人家,都會制作這道美食。一碗糯米飯餈,加上紅糖,再用开水一泡,就成了一道風味獨特的糯米飯餈湯,又甜又香,又糯又滑,是幾代人味覺記憶中抹不去的鄉愁。

白龍糕

白龍糕,憑借精致的外觀和香糯爽口、甜而不膩的口感深得當地百姓喜愛。2015年,白龍糕制作技藝入選第五批金山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

白龍糕選用了優質糯米、粳米、大米等,經配米、泡米、磨粉、拌糖水、篩粉、焋糕、蒸糕多種工序制作而成。有豆沙餡、豬油白糖餡、玫瑰餡等,每逢大型節日都供不應求。

楓涇黃酒

楓涇作爲吳越古鎮,當地黃酒既吸取了浙江紹酒的精華,又保存了江蘇甜白酒的工藝,酒香清醇淡雅,色澤清亮,口味純正。2007年,上海黃酒傳統釀造工藝入選上海市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楓涇黃酒是金山饋贈世人的一份厚禮。傳統的楓涇黃酒釀造,時間上極爲講究,每年立冬开始,到下一年立春結束,以糯米爲原料,歷經蒸煮、糖化、發酵、壓榨等多道復雜工序,俗稱“冬釀酒”。

蓮湘糕

蓮湘糕已有600多年的歷史,民間傳說是一位叫“蓮湘”的姑娘制作了這種方形的糕點。對於廊下鎮的居民們來說,蓮湘糕是一道過年必備的點心,寓意甜甜蜜蜜、步步高升。

年節時候,走進廊下的農家,撲鼻的糕香洋溢着整個竈間。等到第一枕糕出爐的時候,喫上幾塊熱乎乎的糕,軟糯彈牙的糕皮包裹着甜蜜的豆沙,正是心心念念的年味。

狀元糕

相傳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楓涇鎮人蔡以台高中狀元,當地鋪商就將蔡狀元平時愛喫的元糕改名“狀元糕”。因“糕”、“高”音相諧,既含慶賀蔡以台高中狀元之意,又隱喻此糕爲糕中“狀元”之義。

狀元糕品種多樣,有蛋黃、椒鹽、松子、香草、玫瑰等,一片片薄如蓮瓣、又香又脆,裝在30多年沒有變過的粉色油紙裏,凝聚着楓涇人濃濃的鄉土情結。

竈頭飯

用土竈頭燒的“鹹肉菜飯”,也是金山農村的傳統美食。其中尤以廊下的阿婆菜飯最爲出名。純樸簡單的農家竈頭菜飯,可以給你兒時最美的舌尖記憶。

選用新粳米,加入鹹肉、青菜、嫩春筍、萵苣葉等,燒好後油潤晶亮、香味撲鼻,比不上酒店的菜餚精致,但絕對夠接地氣,不用配別的菜,也能多喫一碗。

大肉糉

比起工廠流水线生產的糉子,楓涇的手工大糉子,頗有“小時候的味道”。現場包糉子、綁糉子、現燒、現喫,仿佛回到兒時奶奶在院兒裏包糉子的時光!

五花肉糉,絕對是楓涇手工糉子的招牌。油光光的糯米包裹着大塊五花肉,糯米的軟糯,配合上煮到幾乎融化的豬肉,帶着糉葉味的鮮香,每一口都是鮮、香、甜!

塌餅

農家塌餅,與方言“太平”諧音,寓意“太太平平”。在金山,人們用糯米作爲外皮,加上豆沙、鮮肉、鹹菜、薺菜等或甜或鹹的各類餡料,再放置到鍋中煎制。

小小一只餅,看起來很簡單,像是把湯圓拍扁了就行,但做起來最麻煩。剛從油鍋裏撈出來的塌餅,不顧燙咬上一口,鮮肉鹹菜毛豆的香味齊齊襲來,好喫到哭的媽媽的味道。

湯團

金山人鐘愛的,還有那一碗熱氣騰騰的湯團,個頭扎實、甜甜糯糯,久煮不破。鮮肉、薺菜、豆沙、芝麻、紫薯、板慄……口味多樣,每一種幾乎都成了經典。

捏皮、加餡、揉圓、下鍋煮...滑糯清香的湯團皮,中和了肉餡的油份,也衝淡了豆沙或芝麻餡的甜味,喫起來口感非常的細膩,一般喫上四五個就飽了。

這些以米爲原料,

富有地域特色的美食,

是金山傳統美食文化的體現。

但金山的米制品遠遠不止於此,

快來留言告訴小編還有哪些吧?

圖 | i金山 楓涇古鎮旅遊 微漕涇 陳嘉珺等

來源:文旅金山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誰說米只能熬粥煮飯?金山人用米創造出各色美食,每一樣都驚豔味蕾!

地址:https://www.sgitmedia.com/article/44863.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