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着力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鄉村建設模式
2024-08-13 20:10 admin
農業農村現代化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新徵程中,西部地區應結合實際,創造性推進鄉村全面振興,規避和化解建設性破壞風險,謹防鄉村建設“千村一面”和“去鄉土味”。當前,重慶以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爲引領,深入推動“百鎮引領、千村示範、萬院和美、全域振興”,以山區庫區強縣富民的地域產業特色、文化特色和人居特色爲抓手,全面建設“巴渝風、山城韻、鄉愁味”的新時代巴渝和美鄉村。
以做優做強鄉村“土特產”打造地域產業特色。打造新時代巴渝和美鄉村,要堅持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做好“土特產”文章。重慶山環水繞、江峽相擁、氣候多變的獨特地理環境,賦予其豐富多元的資源稟賦,形成了獨具特色的立體農業景觀。重慶要大力發展現代山地特色高效農業,重點打造柑橘、檸檬、榨菜、生態畜牧、生態漁業、茶葉、中藥材、調味品、特色水果、特色糧油等10大山地特色高效產業集群,堅持面向市場行情優化涪陵榨菜、奉節臍橙、巫山脆李等“重慶寶貝”,以及貢米、高山蔬菜、跑山雞、生態魚等搶手“山貨”,積極推動江津花椒、長壽柚等特色農產品走出重慶、走向世界。同時,應積極挖掘吸收傳統農耕文明智慧,將具有地域特點和當地風情的特色資源持續創新轉化爲獨特競爭優勢。如依托老鷹茶樹重要原產地,巫溪傳承千年茶韻,將“巫鹹古茶”打造成爲金字招牌、“重慶好禮”;依托道地中藥材資源,秀山續寫“武陵藥都”傳奇,將山銀花打造成爲區域主導產業和龍頭產品。此外,還要通過實施千億級生態特色產業培育行動,延長產業鏈、完善供應鏈、提升價值鏈,打造獨具特色的產業集群。
以保護傳承優秀傳統文化彰顯地域文化特色。“千萬工程”經驗強調,堅持由表及裏、塑形鑄魂。鄉村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鄉土文化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建設宜居家園,應尊重和適應當地文化傳統、發展水平和發展階段,守住鄉土味道。爲彰顯地域文化特色,重慶要深入挖掘農村傳統文化基因,結合民族民俗特色傳承耕讀文化、民間技藝,加強農業文化遺產保護、歷史文化村落保護,激活鄉村文脈。大力保護傳承渝東南武陵山區土家族、苗族等的民族傳統文化、手工技藝及民族節日活動。在推動民族文化保護傳承和創新交融過程中,實施土家族苗族文化保護和傳承工程,建設土家族苗族仡佬族民族文化博物館,保護活化少數民族特色村寨;收集和整理土家族苗族仡佬族歷史文化典籍,恢復一批“歷史記憶”;以手工紡織、印染、編織、儺戲、民族歌舞等民族民俗技藝爲載體,开發花燈、服飾、器具、面具等文創產品;引進特色文化开發項目,通過“互聯網+民族文化產品+旅遊”模式,保護和傳承民族優秀傳統手工藝,在彰顯地域文化特色的同時,推動鄉村物質富足和精神富有協調發展。
以提升鄉村宜居家園顏值突出地域人居特色。“千萬工程”經驗強調,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要將村莊整治與綠色生態家園建設緊密結合起來,同步推進環境整治和生態建設,走生態立村、生態致富的路子。和美鄉村,美在圖景、美在和諧,絕不能盲目照搬照抄、千篇一律,而應順應地理、氣候與人文條件,敬畏歷史、文化與生態,打好“綠色生態”底牌,凸顯地域人居特色,各美其美,才可留住鄉風鄉韻鄉愁。重慶鄉村腹地廣闊,應將傳統民居風貌與現代居住功能有機融合,有序推進現代宜居“好房子”建設,开發一批富有特色的巴渝民居設計方案,建造一批宜居、環保、節能、安全的裝配式農房。同時,要注重發掘傳統建築技藝,保護修繕傳統村落,保留小青瓦、花格窗、穿鬥枋等原生建築特色,盤活夯土房、吊腳樓、三合院等闲置民居,並實施環境整治、道路改造、雨污管網建設等人居環境提升工程,使傳統歷史風貌在融入現代文明中重煥生機。以農房爲原點、院落爲單元、村落爲支撐,探索出一條具有地域特點、民族特色、時代特徵的“巴渝美麗庭院”建設路徑,繪就一幅宜居、宜業、宜遊的“巴渝村景圖”。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重慶着力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鄉村建設模式
地址:https://www.sgitmedia.com/article/38275.html
相關閱讀:
- 保定市成立驢產業研究院 2024-12-25
- 韶山“稻夢田園”打造農文旅融合新典範 2024-12-25
- 啤白兩相宜 華潤啤酒的高端打法憑什么“勇闖天涯”? 2024-12-25
- 如何持續用力、更加給力?財政部詳解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 2024-12-25
- “農險十條”直擊農業保險領域堵點痛點——讓農險投保理賠更精准 2024-12-25
- 內蒙古:大力推進鹽鹼地治理和綜合利用成效顯著 2024-12-25
- 我國農業機械化發展取得新成效 2024-12-25
- 北大荒集團糧食生產連續14年超400億斤 2024-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