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過幾十年的努力,大大提升了自己的製造業的規模和質量。在最近的兩會上,中共領導人驕傲地把「新三樣」 即太陽能板、電動車、鋰電池這些產品作為中國成功的製造業的豐碩成果來。這本來是件值得慶幸的事。但沒想到,現在西方各國今年都開始擔心來自中國的「傾銷」 - 即價值為1萬億元人民幣(約合1390億美元)的電動汽車、鋰電池和太陽能電池出口 (這是南華早報估計的中國今年至少要出口的上述產品的價值)。
西方的警告
但是中共政府沒想到,還沒到它全線向西方國家進發,對方已經發出了警告。 最近美國駐華大使伯恩斯指出,若中國以人為壓低價格甚至傾銷的方式輸出由此產生的過剩產能,將損害全球貿易體系,而其他國家將做出回應。美國政府已經將來自中國的電動汽車電池材料列為 「令人擔憂的外國實體」製造或組裝的電池組件,禁止進口。而在3月6日,歐盟委員會對外正式公布EU 2024/785號實施條例,要求自3月7日起對原產地為中國的進口電動汽車進行為期9個月的海關登記。一旦反補貼調查的最終報告結論是負面的,歐盟將對即日起進行海關登記的電動車輛補徵追溯性關稅。而事實上,歐盟已掌握了不少中國政府補貼的證據。歐盟如此做,也是為了保護當地汽車公司免受廉價競爭。 不管是美國還是歐洲,現在都在警告中國的「生產過剩」,並認為這是中國得以傾銷自己的產品的必然後果。
在經濟學中,生產過剩、供過於求、供應過剩是指提供給市場的產品供大於求。這會導致在生產國的價格下降和/或商品滯銷,並可能造成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