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碳有價時代來臨,卻面臨「碳洩漏」危機!張安平點出關鍵,呼籲政府做這件事

2024-03-14 19:27 林彥呈


張安平認為,台灣如果只是實施碳費,卻沒有配套的CBAM碳邊境機制,將會造成高碳排商品傾銷台灣,衍生國家之間的「碳洩漏」。(資料照,台泥提供)

環境部明(15)日將首次召開碳費費率審議會,預定在3月底公告碳費基準,台灣正式迎來碳有價時代。身為排碳大戶之一,台泥董事長張安平強調,台泥支持碳有價,但也呼籲政府應該同步具體公告台灣CBAM的推動時程表,並且要求進口商品開始申報碳排放量,避免使用高碳排進口原料及商品的企業錯估可以免除碳成本,藉此健全產業公平競爭環境。

碳費上路後 台灣碳排不減反增?

根據台泥初估,光是水泥產業,如果收取碳費後,放任國外高碳排水泥與熟料,無須支付任何碳成本進入市場完全取代本土產品,每年台灣將增加約一個直轄市的碳排量。

談及徵收碳費的影響,張安平認為,首批碳費徵收對象包含電力、鋼鐵、水泥、石化業、半導體與薄膜電晶體液晶顯示器業等製造業,估計要收的噸數高達1.1億至1.2噸,如果乘以每噸300元,就是300多億元,這對任何一個國家來說都不是小數字,對於景氣與競爭力勢必會有影響,但他支持進口商品和本地商品支付同樣的碳成本。

進口水泥碳足跡更高 卻擁有市場價格優勢

根據水泥工業同業公會統計,進口水泥佔台灣水泥消耗量逐年上升,自2013年11.26%成長到2023年24.83%。台灣前三大水泥加熟料進口國家為越南(50.9%)、印尼(25.69%)、泰國(11.62%),世界銀行資料顯示,這些國家水泥業無須在國內支付碳稅(費)。

台泥根據公開資訊試算越、印、泰出口的熟料與水泥,加上航運運輸碳排後,產品碳足跡都比台泥、亞泥來得高,但公會資料也顯示,進口水泥經過船運加上運費成本,目前抵達台灣後仍較本土生產水泥一噸便宜至少300元。

張安平質疑,對於國外進口商品,財政部會徵收貨物稅及營業稅,為什麼這些費用可以收,但對《氣候變遷因應法》明訂針對進口商品收取的代金就不能收呢?「一個產業死掉是回不來的,如果我們不積極面對,就等著被其他國家修理,我們會大大失去競爭力。」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台灣碳有價時代來臨,卻面臨「碳洩漏」危機!張安平點出關鍵,呼籲政府做這件事

地址:https://www.sgitmedia.com/article/25677.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