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創業者永遠不會講自己在做什麼工作,只會告訴別人我正在做什麼事情」。直到讀了一位企業家書裡的這段話,小咪才發現終於也有人是這樣。
非「管理型公司」的運作邏輯
「我不是任性」。跟小咪聊他經營公司的方式,他重複了好幾次:「我不是任性」。他的公司一星期只上三天班,甚至還形容「放假與工作的區別並不大」;公司六人都是熟識的朋友,與其說是員工,不如說是平行的夥伴,「沒有管理制度」。小咪認為公司最重要的資產是人,放大假的前一年,他們在募資平台推出一款太空人律動機,十七天募資超過一億,創下台灣募資平台歷史紀錄,也是台灣原創商品最高紀錄;隔年「覺得有什麼理由不放假呢?」他們在募資平台的表現屢創成功案例:最美刮痧刀、啵啵椅、屎凳…,許多廠商找上門,小咪卻思索:「到底成功的方式是什麼?從產品製造到銷售是一個不斷做決定的過程,要銷售好一個產品需要創意和清晰的頭腦,因此人的狀態才是最重要的。」
其實,在那一年中,有好的案子大家還是會自動聚在一起,當客戶找上門,他們也有掙扎:「沒有持續賺錢好嗎?」但總會做出適合的決定,有些案子就不勉強,「不勉強也好,會遇到更適合的…」(笑~
當有人覺得他的公司運作模式是特例,他反問,為什麼一定要朝九晚五?一星期連續上班五天?「大多數人都回答不出來」。觀察身邊的公司和整個世界的趨勢都往這個方向走,即使大企業也分為小團隊,越來越去中心化、討論週休多日的可行性。
「公司的結構只是為了聚在一起的存在,每個人都是為自己工作」是小咪的經營邏輯;當公司賺錢,獎金幾乎平分,不分誰是股東。他笑著形容像在玩遊戲,但他們比誰都更認真對待要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