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內閣府今(15)日指出,日本社會2023年GDP(國內生產毛額)已被德國超越,痛失了全球第三大經濟體的寶座,跌至第四名,對此,日媒擔憂,這般結果恐導致日本的國際話語權降低!本文將帶您一同掌握日本GDP衰退的4大主因!
而名義GDP排名下滑,對於日本央行正進行的「負利率政策退場」規劃猶如帶來不祥之兆,Norinchukin Research經濟學家Takeshi Minami對此形容:「日本央行原本預計在3、4月結束負利率,不過,現在吹起了北風。」
經濟學家Stephan Angrick也表示,這將讓日本央行能以證明加息的合理用意,為「終結負利率」帶來複雜前景。
然而日媒因此擔憂,若日本之於全球經濟份額比例持續衰弱,恐導致日本的國際話語權降低。
事實上,日本跌出第三經濟體寶座,各界和專家看來,和日本政府的經濟舉措與國內社會多年經濟窘境脫不了關係!詳細原因如下4點。
1.日本社會未有積極投資行為
小林真一郎認為,這也是導致GDP衰退的原因之一。
2.過於依賴出口增長
自1985年、日本政府簽署《廣場協定》後,日圓在10年內之於美元升值達 200%,日本社會與政府嚴重仰賴出口增長,上述強勢升值狀況便相對嚴重削弱日貨的國際市場競爭力。
3.長年通貨緊縮
自金融市場崩潰後,不僅許多投資者對投資回報率失去期待、進而更堅信「持有現金」的重要性,日本社會家庭的消費意願也大幅衰退降低,加劇了通貨緊縮慘況。
且發生房地產危機後,日本各家銀行也更為嚴格看待貸款條件,同時日企加薪幅度也遲遲不如預期,都導致通貨緊縮惡化。
4.過度仰賴超寬鬆貨幣政策
日本政府曾於2013年基於「安倍經濟學」、展開「超寬鬆貨幣政策」舉措,盼能提高通貨膨脹目標。不過至2019年底因新冠疫情爆發,日本經濟再次受到劇烈影響,日本政府又採用老掉牙的「財政刺激政策」試圖拯救經濟。
對此,日本銀行前總裁白川方明去年Q1就曾發表論文示警,他稱日本的超貨幣寬鬆政策猶如「大型實驗」,此政策對通貨膨脹率、經濟增長的影響性為「微弱等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