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紹煒專欄:紅海危機看中美差距與供應鏈問題

2024-01-31 06:20 呂紹煒


紅海危機影響全球供應鏈,圖為英軍在紅海發射飛彈攻擊葉門叛軍「胡塞武裝」。(資料照片,美聯社)

「紅海危機」至今未解,上周英美再次出兵空襲中東地區的葉門胡塞叛軍;但從紅海危機中,可看出全球供應鏈的問題與韌性、及中美競爭下中國與美國霸權的差距。

貨運成本大增,交貨延誤、供應鏈大亂導致工廠停工

先談對全球供應鏈的衝擊。蘇伊士運河連接歐亞,是全球最重要的通道,每年通過近2萬艘船隻、佔全球貿易量的12%左右,從歐洲地中海南下通過運河後就到紅海,再出亞丁灣到印度洋往亞洲。當航行紅海有被武裝攻擊的風險大增時,航運業者只能儘量趨吉避兇,改從非洲南端的好望角繞到印度洋,航程一口氣增加5000公裏、天數多10天以上,依照聯合國的統計,近2個月蘇伊士運河就少了4成多的運量。

當然,其具體影響就是:貨運成本大增,交貨延誤,衝擊全球貿易,更直接的影響就是供應鏈大亂、零組件運送不及導致工廠停工。德國從化工廠到汽車廠都因亞洲的供應鏈銜接問題而停工,德國特斯拉甚至直接宣布從1月29日到2月11日,將暫停柏林廠多數汽車生產,原因就是紅海危機迫使船運路線調整,導致零組件供應短缺。

降價供應鏈風險的回歸本土、近岸外包、友岸外包

歐美國家提出的降低供應鏈風險的考量至少有2個,一個是避免因過於依賴而受「不友好國家」的經濟威脅─這點無疑是指世界工廠的中國,友岸外包就是因應策略。另一個是避免供應鏈過長而出問題、難以掌控,近岸外包算是因應策略。

從紅海危機讓德國幾個產業斷鏈甚至停工來看,供應鏈過長、依賴亞洲等問題仍存在,而且從各國生產的比較利益與現實面看,未來改進的空間極小甚至近無。在製造生產方面,歐洲國家要找合適的「近岸外包」誠屬不易。

美國霸權為全球提供的公共財

另一個有趣的問題是:身為全球最大的貿易國,中國貿易受紅海危機的影響必然不小,為何出兵打擊胡塞的是美國?這裡面就可看到「美國霸權」的支撐與力量,及中美之間的差距。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呂紹煒專欄:紅海危機看中美差距與供應鏈問題

地址:https://www.sgitmedia.com/article/22441.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