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現代的角度看來,亞當斯密的思想顯得很矛盾。他所設想的是一個由道德和交易為基礎的市場。這是一種柯爾貝式的思想,希望靠著保護主義與帝國來幫助國內發展,讓投資資本留在國內。這也是一種重農主義思想,將農業視為財富的動力。現代經濟學家往往把斯密描繪成社會自由意志主義者,但是事實恰恰相反,斯密支持擁有財產的寡頭統治一個洛克式的、受限的、代議的政府,且他認為此政府能在特定狀況下糾正商人的自私傾向。
到頭來,斯密的核心專案其實是為了新商業時代重新塑造古代道德。一旦地主能擺脫設計不良的稅收制度和其他經濟「禁令」,自由農業貿易就會繼續為英國帶來富庶、秩序與仁慈。同時也會帶來和平。正如西塞羅曾保證過的,以及斯密在《道德情感論》中解釋過的,自由與農業將帶來健康的友誼。斯密堅持認為,商業不需要成為敵意與不和諧的來源,而是可以成為個人之間與國家之間「結盟與友誼的紐帶」。
延伸閱讀:
更重要的是,斯密解決了伊甸園的古老道德問題,正是這個問題促使安博、奧古斯丁和聖方濟各推動如此高強度的宗教緊縮與物質撙節。在基督教傳統中,人是一種墮落的造物,唯一能使自己進步的方法就是尋求基督的救贖。斯密發現了一個新穎的方法能繞過原罪,也繞過盧梭對人類與公民社會提出的奧古斯丁式、喀爾文主義式悲觀看法。亞當和夏娃犯的錯是打破了伊甸園的規則。此一行為導致他們遭受驅逐,在墮落的人類世界中成為全人類的祖先。斯密樂觀地認為,人類可以藉由斯多噶式道德與優秀的政府,回歸到接近世俗農業天堂的狀態。只要人類願意擁抱自然,那麼即使是商業行為也可以符合倫理道德,並成為人類世俗進步的一部分。上帝,或者說自然(取決於個人的神學觀點,斯密從未清楚透露過他自己的看法),希望人類實現這種地上的富庶與進步。休謨、斯密和其他許許多多啟蒙運動中首屈一指的思想家,都把進步視為自然過程的一部分,只待人類的自由、教育、科學、仁慈之情、農業和商業去實現。在斯密的哲學中,人類會自然而然地從進步中受益,且正如伏爾泰說的,人類可以藉此創造「所有可能世界中最好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