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宇觀點:正確解讀「台宏斷交蝦農吞苦果」

2024-01-27 06:40 admin


作者指出,養蝦產業是宏都拉斯重要的經濟來源之一,也是第五大出口產品。(示意圖/取自photo-ac)

宏都拉斯與台斷交10個月後,日前國內外媒體報導,該國養蝦產業因無法敲開大陸市場(全球最大蝦類進口國,進口數量超過百萬公噸主要來自厄瓜多,印度,阿根廷),且大陸方面給宏都拉斯蝦農的報價,只有台灣的一半(每公斤約3.33美元)而面臨崩潰,養殖場倒閉造成萬人失業,外匯損失達1690萬美元,有當地蝦農痛批大陸的承諾都是「芭樂票」,藉以凸顯該國與台灣斷交的失策。

蝦類養殖具有許多社會經濟和其他效益,競爭相當激烈。近年來,隨著遺傳育種、飼料效率、蝦病防治、飼養和生產技術等取得重大成果,全球養蝦規模及產量快速成長,2023年全球蝦類產量達560萬公噸,2024年預期將可達588萬公噸,其中南美白蝦(Litopenaeus vannamei)由於對環境的適應性強、成長快速、抗病能力強、餌料要求低、便於運輸銷售等優點,佔全球蝦類產量的50%以上,在全球產量中佔據主導地位,也是全球最常販售的蝦種, 2022年全球蝦類貿易數量為535萬公噸,售價達306.4億美元,預計到2028年底收入約為742.8億美元。養蝦產業快速成長也造成生物多樣性消失、水生生態系統退化,水體環境污染和新病原菌出現等負面影響,如何開發創新的蝦業管理方法,兼顧生態環境維護,對於實現養蝦產業的可持續發展至關重要(如發展生態健康對蝦養殖模式)。

當前宏國養蝦產業確實面臨到售價低和外銷受阻(包括與台灣斷交和主要競爭國家厄瓜多爾降價壓力)的困局。事實上不只宏國有此遭遇,去年全球蝦業經歷了價格下跌和需求減少的雙重困擾(2023年上半年美國蝦類進口量下降18%,進口額下降了28.7%,每公斤價格比2022年同期下降13%),飼料和生產費用不斷上升,加劇了這種慘況。

自去年以來由於通膨帶來的經濟停滯,消費者可支配所得降低,導致購買力下降,終端消費者對蝦類需求低於預期,導致大量冷凍庫存,加以美國市場蝦類價格處於十年來的最低水平(去年9月美國市場前三供應國進口均價降幅為0.88-1.14美元/公斤),蝦價雖然下跌但市場需求依然疲軟,2023年上半年北美、歐洲、日本和澳洲對蝦類的需求減少(2023年上半年,歐盟蝦類進口量下降9%),也擠壓了養蝦國家的整體出口收入。由於蝦類不是日常購買物品,而是依賴額外的可支配收入,所以消費市場容易受到股市下跌、燃料價格大幅上漲、通貨膨脹和物流成本增加等影響:隨著農曆新年的接近,全球南美白蝦市場仍然不穩定;國內和區域淡水蝦售價高於進口冷凍蝦。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杜宇觀點:正確解讀「台宏斷交蝦農吞苦果」

地址:https://www.sgitmedia.com/article/22124.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