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對中國採取的晶片技術出口限制面臨著實施上的多項挑戰。《》21日在一篇分析文章中直指,美國的管制存在各種漏洞,其對中國技術競爭力的打擊,可能既缺乏實質成效又產生反效果。無效主要是因為中國善於充分利用這些漏洞;而引發反效果的原因則在於,該政策正在促使中國打造本土的技術產業。
此外,美國晶片禁令的背後假設──未來經濟和軍事力量的平衡取決於人工智慧(AI),而計算能力將決定AI性能──也可能是錯誤的。《晶片戰爭》(Chip War)一書的作者米勒(Chris Miller)指出,這些假設僅屬於猜測,目前尚不清楚AI領域是否真正具有戰略重要性,即使AI確實具有戰略重要性,運算能力也可能不是影響AI開發的首要因素。
55
為何美國禁令難以阻止中國AI發展?
去年12月,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Gina Raimondo)才剛擴大對中國的半導體出口禁令, AI晶片大廠輝達(Nvidia)卻馬上開始為中國市場研發降規版的AI晶片,以避開美國對高階晶片出口的限制。
身為美國出口管制的「把關者」,雷蒙多警告:「如果重新設計了晶片……使(中國)能夠用於AI,我會在第二天就加以控制。」考慮到她的部門花了整整一年的時間來制定如何擴大晶片禁令,隔天就能反制輝達的言辭可能言之過早。
檢視輝達的財務報表,可以觀察到晶片禁令對於AI晶片龍頭的影響。過去幾年來,輝達有21%到26%的營收來自中國。輝達的幾乎所有產品都可以應用於AI,此外該公司在中國的AI晶片市佔率超過90%。黃仁勳表示,對於失去中國市場,公司並未擁有其他「應變方案」。
然而,美國打擊中國科技競爭力的行動不會輕易停止,無論是民主黨或共和黨,都不太可能放寬晶片禁令。正值總統選舉年,拜登(Joe Biden)政府也不太可能在中國問題上顯得軟弱。再加上,華盛頓的對中鷹派人士希望防止中國繞過禁令、找到其他方式在國內重建關鍵先進技術。
1月初有報導稱,輝達執行長黃仁勳和其他兩位晶片企業高層被傳喚至美國國會作證,就他們在中國的業務進行說明。1月19日,瑞士ABB集團透露,美國國會正在調查該公司與中國的業務往來,它將全力合作調查;輝達也表示,正密切與政府合作,以確保符合出口禁令規定。
然而,《經濟學人》指出,迄今的發展顯示美國難以制定更嚴格的技術出口限制措施。即便推出,也不一定能更有效地阻止中國。北京已找到繞過現行禁令的方法,即使無法取得最先進的晶片,只要擁有足夠多其他較低階的晶片,仍可試圖訓練AI模型。這表示,若美國欲全面禁止任何可「用於AI」的晶片流入中國,就必須限制更多種類的晶片銷售給中國。
另一個困難在於執法。美國商務部有權懲罰任何違反出口禁令的行為,但主要究責對象是晶片商,這些公司必須確保客戶不是中國實體(禁止貿易對象)的代購。美國商務部前官員沃爾夫(Kevin Wolf)認為這很難做到,畢竟裝置和技術在全球商業市場上自由流通,而且外觀和性能上與受出口限制的技術難以區分。
-本文未完,本篇為風傳媒VIP文章-
歡迎加入「免費試閱」暢讀全文
免費體驗一個月! VIP訂閱內容無限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