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社群媒體發展,網紅文化已經成為一種全球現象,他們因長期在線上與粉絲進行互動,已經在虛擬世界建立了一種獨特的相互默契。金融機構藉此新管道,有助建立與年輕世代更緊密的聯繫,但也要注意各項風險,才能建構一個更加有序的金融環境,讓粉絲經濟更健康的發展。
《經濟學人》指出,Instagram、TikTok、Podcast和YouTube上的網紅們擁有大量的粉絲,通常在數十萬或數百萬,甚至上千萬。像Jackie Aina、Matilda Djerf和Molly-Mae Hague,光靠粉絲們的觀看流量、按讚分享、透過連結賺取的傭金以及創立自己的品牌,每年收入都相當可觀。據《富比士》(Forbes)指稱,全球有超過5,000萬人將自己描述為有影響力的人;高盛預測,到2027年,該產業的規模將翻倍,達到近5,000億美元。有趣的是,因為真人網紅產生的副作用太大,例如YouTuber涉及非法用藥或是私德等影響,導致流量驟減。一些專家估計,到2026年,可能高達8、9成以上的內容,極有可能是人工智慧產生的,而非真人所演繹與詮釋。
疫情催生下 網紅商機爆炸式成長
全球各大產業受新冠疫情影響,有不少產業因此受到牽連而停擺,但網紅商機卻爆炸式成長,增幅驚人。據Influencer Marketing Hub統計,2023年全球網紅行銷市場達211億美元(約新台幣6,454億元)規模。也因為創作者經濟當道,讓不少年輕人趨之若鶩,紛紛搶當網紅,甚至在就學期間積極經營,將自媒體弄得有聲有色。根據KOL Radar數據統計,Instagram為網紅的主力經營平台,近兩年開始,微型網紅人數暴增,平台上粉絲數小於3萬的網紅人數較2021年成長3倍,約超過13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