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低估人們寬大包容彼此學習的能耐:《家在世界的屋宇下》選摘(1)

2024-01-14 05:10 admin


接著作者又到了美國,先在麻薩諸塞州的劍橋麻省理工學院(見圖)教了一年,然後又到了加州的史丹佛大學。(圖/Wagner T. Cassimiro "Aranha"@Flickr)

我最早的兒時記憶之一,就是被船隻的汽笛聲吵醒。我那時候才快三歲。那汽笛聲嚇得我馬上坐了起來,我爸媽一直安慰我沒事,我們只是從加爾各答沿著孟加拉灣要航向仰光而已。

我記得最早的事幾乎都發生在緬甸。我們家在那邊住了三年多。有些事物對我仍是歷歷在目,像是曼德勒的美麗宮殿、宮殿外頭那條迷人的護城河、伊洛瓦底江兩岸的風光景致,還有我們處處可見的寺廟塔樓。曼德勒留給我的印象是那麼優雅美麗,但在別人口中卻是骯髒汙穢的模樣,我想,就連我們當時住的那間傳統緬甸房屋也同樣在我的愛意渲染下格外漂亮了吧。但說真的,我當時確實是快樂無比。

我從小就開始四處旅行。在緬甸度過了童年時期後,我回到了達卡,但接著很快又搬到了桑蒂尼蓋登(Santiniketan)去就學,著名的大詩人泰戈爾(Rabindranath Tagore)在那裡創辦了一所實驗學校。包含我在內,我們一家子都深受泰戈爾的影響。我這本回憶錄的書名就是借用了他的《家園與世界》(The Home and the World),可見他對我的影響有多大。

接著我又到了美國,先在麻薩諸塞州的劍橋麻省理工學院教了一年,然後又到了加州的史丹佛大學。我在輾轉四處的期間也曾好幾次想落地生根,最後又回到了印度(途經巴基斯坦的拉合爾與喀拉蚩),在德裏大學教授經濟學、哲學、賽局理論、數理邏輯,以及——相對嶄新的——社會選擇理論。歷經這三十年的前半生,我成為了一個兢兢業業的年輕教師,期盼著人生接下來更新、更成熟的另一個階段。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不要低估人們寬大包容彼此學習的能耐:《家在世界的屋宇下》選摘(1)

地址:https://www.sgitmedia.com/article/20843.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