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農村具備現代化生產生活條件(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2023-10-30 20:11 admin


農村現代化是建設農業強國的內在要求和必要條件,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是農業強國的應有之義。

習近平總書記在黑龍江考察時強調:“加快推進鄉村振興,讓農村具備現代化生產生活條件。”

讓鄉村靚起來,鄉親富起來,各地區各部門大力推進鄉村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完善農村基本公共服務,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推動鄉村產業發展、鄉村建設、鄉村治理不斷取得新成效,繪就宜居宜業和美鄉村新畫卷。

大力實施鄉村建設行動,鄉村更加美麗宜居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以實施鄉村建設行動爲抓手,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建設宜居宜業美麗鄉村。”

各地區各部門推動公共基礎設施建設重點向農村傾斜,持續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不斷提高鄉村基礎設施完備度、人居環境舒適度。農民生活品質不斷提升,一個個美麗鄉村成爲鄉親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園。

民生項目實打實,生產生活更加便利。

“自來水的水壓穩、水質好,大家夥兒用上了‘放心水’。”四川省青神縣漢陽鎮小三峽村村民辜明說。農村供水工程穩定水源、鋪設管網,自來水流入千家萬戶。青神縣供水工程已覆蓋全部行政村,城鄉自來水普及率達90.29%。

全力做好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民生工程建設。前9月各地开工建設農村供水工程17089處,全國農村自來水普及率接近88%;全國有條件的建制村全部通硬化路、通客車、通郵路,鄉鎮和建制村通客車率分別達到99.8%和99.7%。水電路網基礎設施加快補短板,有力改善鄉村面貌。

美麗鄉村展新顏,人居環境持續改善。

走進河南省長葛市佛耳湖鎮劉莊村,家家戶戶幹淨整潔。“村裏統一規劃,大家一起動手,改水改廁,打理庭院,村容村貌變好了。”村民劉天旺說。長葛市全域實施人居環境綜合整治,一個個鄉村綠起來、美起來。

各地區各部門全力抓好農村改廁和污水治理,健全生活垃圾治理長效機制,一系列強有力舉措推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全國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超73%,90%以上的行政村生活垃圾得到收運處理,14萬個村莊得到進一步綠化美化。5萬多個美麗宜居典型示範村莊發揮帶動作用,鄉村環境從幹淨整潔向美麗宜居邁進。

良好生態增福祉,守好青山換來金山。

在江西省吉安市吉州區興橋鎮釣源村,香樟如蓋,白牆灰瓦。保護鄉村生態,修復明清古建,古村重煥生機。“好生態有了好前景,遊客帶旺人氣,我們喫上了‘旅遊飯’。”村民李玲說。

良好生態環境是農村最大優勢和寶貴財富。前三季度,鄉村休闲旅遊穩步恢復,農產品網絡零售額保持兩位數增長,新產業新業態加快發展,爲鄉村振興注入新動能。

公共服務提標擴面,鄉親過上幸福生活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建立健全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體制機制,推動公共服務向農村延伸、社會事業向農村覆蓋。”

今年以來,各地區各部門聚焦農民群衆急難愁盼問題,加快養老、教育、醫療等方面的公共服務建設,織密社會保障網,提高公共服務便利度。

補短板,家門口有了貼心服務。

“喫住有人管,生活挺方便。”入住山東省萊西市日莊鎮萬林居家社區養老服務中心的劉洪高說。日莊鎮建成6個養老服務站,設立助老餐廳,讓周邊農村老人老有所養、老有所樂。

各地區各部門精准發力,推動基本公共服務資源下沉。全國縣鄉村三級養老服務網絡建設不斷加強,農村留守兒童、婦女、老年人關愛服務體系不斷健全。

優服務,推動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

“市醫院專家到家門口看病,不用來回奔波了。”湖北省廣水市馬坪鎮柏林村村民黃詩明說。廣水市整合醫療衛生資源,推動醫共體服務向鎮街衛生院和村衛生室延伸,爲農民群衆提供更多健康服務。

看全國,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從試點階段轉入全面推進階段,90%的家庭15分鐘內能夠到達最近醫療點,基本實現所有地市和縣(市、區)开展家庭醫生籤約服務;重點加強農村學校建設,2895個縣實現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網絡課堂、在线教育等助力城鄉學生同上“一堂課”。

築底线,織密扎牢民生保障網。

前不久,河南省嵩縣組織防止返貧動態監測和集中排查,工作人員了解到白河鎮慄扎樹村村民譚紅麗因患病有返貧風險,立即提供臨時救助並幫忙申請低保,同時鼓勵其種植中藥材。

社會保障是民生安全網,與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關。各地區各部門加強防止返貧動態監測,對可能返貧致貧的農民進行有效幫扶。截至9月底,中西部22個省份63.5%的監測對象已消除返貧致貧風險,其余均落實幫扶措施。全國脫貧勞動力(含防止返貧監測對象)務工規模達3297萬人,超過年度目標任務277.8萬人。我國統籌城鄉社會救助體系,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社會保障水平穩步提升。

既要塑形也要鑄魂,鄉風文明氣象新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推進農村現代化,不僅物質生活要富裕,精神生活也要富足。”

鄉村振興,鄉風文明是保障。各地區各部門堅持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加強農村公共文化建設,推動移風易俗,不斷豐富農民精神文化生活,讓文明鄉風勁吹廣袤田野。

樹新風,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

在江西省泰和縣,小積分引領新風尚。“打掃院子,拾掇家裏,都有積分,攢夠了能到小超市兌換牙膏、洗衣液,大家夥兒勁頭很足。”蘇溪鎮模山村村民郭佔海說。

文明積分、身邊榜樣、光榮榜……各地區各部門不斷創新機制,激勵農民自覺踐行文明新風。民政部門共確定32個國家級、近1400個省市縣級婚俗改革實驗區,農民群衆彩禮負擔明顯減輕。

促善治,讓鄉村既充滿活力又穩定有序。

“得到滿分,領了一把鐵鍬。”在湖北省襄陽市襄州區程河鎮曹河村9月份的評比中,村民方金樓名列前茅。村裏將人居環境整治、移風易俗、文明家庭等11個事項量化打分,村民參與村級事務管理的積極性被大大激發。

鄉村治理效能穩步提升。清單制、積分制、數字化治理模式覆蓋面不斷擴大,新創建一批全國鄉村治理示範村鎮,走鄉村善治之路;健全村黨組織領導的村級組織體系,提高農村基層組織建設質量,爲鄉村全面振興提供堅強組織保障。

強內涵,不斷提升農民精神風貌。

“喫過晚飯,農村文化禮堂可熱鬧了。周一練太極扇,周二敲鑼鼓,周三學交誼舞,周四唱越劇……天天都有新課程。”浙江省新昌縣澄潭街道社古村婦聯主席金曉芳說。新昌縣整合多個部門資源,依托農村文化禮堂,提供政策法律、醫療衛生、文化藝術、理發、家電維修等37項“菜單式”服務。

優化文化供給,創新惠民服務。全國所有行政村都开設了農家書屋、電子閱覽室和文化活動室,全國現有群衆文化團隊的數量超45萬個,廣大農民的精神生活更加富足。

鄉村既是農業生產的空間載體,也是廣大農民的生活家園。新徵程上,各地區各部門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爲指導,錨定建設農業強國目標,鉚足幹勁,久久爲功,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步伐,爲中國式現代化注入澎湃動能。

《人民日報 》( 2023年10月30日 06版)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讓農村具備現代化生產生活條件(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地址:https://www.sgitmedia.com/article/14224.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