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起來令人生厭,實際卻是不少人的心頭好,醃生豬油的背後故事

2023-05-30 19:02 admin


有一種食物,它是不少當地人念念不忘的心頭好,卻也是一些人看到就會深惡痛絕的"毒藥"。它滑膩的口感和超高的熱量,讓它在收獲了不少"發燒友"的同時,也得到了不少人的厭惡。

這就是大名鼎鼎的醃生豬油,在烏克蘭也被稱作"薩洛"。而回顧他的由來,你會發現這樣一塊熱量爆棚的食物,其實也一個內有乾坤的好東西。

一、花樣百出的喫法

剛聽見醃生豬油這個名字,可能有的人會覺得十分的油膩且惡心,但真正的成品實際看起來卻並沒有絕對讓人過於驚悚。比如下面這張圖片——

咋一看這種類似於"加肥版"五花肉的食物確實覺得讓人無法下嘴,但實際上在東歐和中歐的許多國家,這種熱量十足的食物絕對是下酒的最好搭檔。尤其在俄羅斯和烏克蘭兩國,醃生豬油更是當地百姓日常必喫的食物之一。除了搭配伏特加之外,兩國人民又开發了別的新鮮喫法。

第一種就是加上鹽和胡椒進行燒烤,將生豬油切成片後,加入上述調料放在烤架上進行燒烤,烤制中脂肪散發出的陣陣香氣絕對會讓喜好肉食的人欲罷不能;另一種就是將生豬油加熱後,將融化的豬油抹在面包上食用,同時配上一些生洋蔥;如果覺得這樣的喫法還不夠健康,那么也可以將其用水煮熟後食用,別有一番滋味。

展开全文

不過加上鹽與胡椒,搭配大蒜和洋蔥直接切片生喫才是最正宗的食用方法,一杯晶瑩剔透、濃烈衝頭的伏特加,更是化解油膩和激發香味的最好搭檔。而且其肥而不膩、軟而不爛、晶瑩剔透、芳香怡人的特點,也讓它成爲在每一個派對和宴會上大家都積極爭搶的絕佳美食之一。

二、悠久歷史的美食

作爲一道當地人最喜好的美食,醃生豬油的歷史更是可以讓這道簡簡單單的开胃小菜登上歷史的高峰。早在公元9世紀的基輔羅斯時期,就留下了關於醃生豬油的歷史記錄。而在中世紀時期,亞平寧半島的奴隸就开始食用動物脂肪,作爲增加熱量的最好來源。

經過傳播與發展,醃動物脂肪這種美食就开始在東歐地區盛行,尤其以烏克蘭和俄羅斯最爲著名。而作爲脂肪主要來源的豬肉就成了不二人選,但早期當地的豬類似於野豬,它的身體體毛較長而且身形瘦小,幾乎沒有多余的脂肪用來制造醃豬油。後來經過物種選擇和人類後期的雜交培育,著名的烏克蘭大白豬被創造出來。

這種飼養豬身材肥碩,而且出肉率很高,最關鍵就是生長速度很快,半年左右體重就可以達到130公斤左右。快速的生長也讓它的體內擁有着大量優質的脂肪,後來人們就开始用大白豬的脂肪制作這種熱量極高的美食。以至於在烏克蘭扎波羅熱哥薩克人的飲食中,醃生豬油成爲其行軍打仗的重要幹糧。

之所以醃生豬油如此受歡迎,嚴格的選材是必不可少的。烏克蘭大白豬的脊背或腰腹部的肥肉是最佳的選擇部位,這些部位含有豐富的脂肪,其肥肉的厚度一般都在3釐米以上,是制造醃豬油的上品。

而對醃生豬油最爲喜愛的就是烏克蘭了,被稱作"薩洛"的生豬油不單單是一種普通的食物,還被當地人賦予了一定的含義:最早由於烏克蘭廣大地區普遍貧窮,一般的家庭只能在復活節、聖誕節這樣的重要節日才能喫到肉,而爲了保證勞動力能夠有充足的體力,因此家庭主婦就要在節日期間大量制作"薩洛"來保證全家人的熱量來源。而農民在勞作時,用黑面包夾着"薩洛"是最爲平常的一道食物,因此烏克蘭民間認爲喫"薩洛"代表了重體力勞動者的意思,不喫"薩洛"的人,也絕不是一個勤快、辛苦勞作的人。

而且由於"薩洛"必須在低溫且陰暗的地方貯存,因此"薩洛"便有着一般食物難以媲美的優勢,因此自然而然就成了烏克蘭人待客的最佳食物。並且根據科學研究,豬油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和不飽和脂肪酸,與蔬菜沙拉一同食用還有預防動脈粥樣硬化的作用。早先的烏克蘭人也相信,豬油可以治療牙痛、關節和腳部骨關節疼痛等疾病,因此適當地食用"薩洛"不僅不會傷身,反而對健康有一定的好處。

三、看似簡單的制作工藝

雖然是生肉制品,但是要做好一個真正美味的醃生豬油也是有着一番功夫。一般來說,這道食品有生醃和水醃兩種制作方法,而最爲地道也是味道最佳的就是生醃法。首先就是選肉,烏克蘭大白豬身上的背膘肉和腹部的肥肉爲最佳,先將肥肉用刀改爲方塊或長條形,厚度最好在8釐米左右最佳,否則醃制出來的生豬油味道將會大打折扣。

之後處理方法就分爲兩種:烏克蘭人會燒开一鍋水,當中加入香葉和胡椒粒,水开後閉火降溫到80度左右時,將切好的豬肥肉放入水中燙一下,洗去污垢的同時讓肥肉的最外層略微變脆,然後將其撈出控幹水分;而俄羅斯人則簡單粗暴,用溫水洗一下或者直接進行醃制。

醃制時,將香葉、黑、白胡椒和肉桂按照3:2:2:1的比例充分混合,然後進過烘烤後與粗鹽進行混合(1:2)。之後將混合後的鹽均勻塗抹到肥肉上,直到鹽分無法滲透進豬肉時才算合格。隨後將肉均勻碼放在一個糊有暗色紙張的木箱中,箱子中鋪好一張灑滿鹽粒的牛皮紙。

將豬肉肉皮朝下進行放置,每放一層就撒一層鹽,肉的周圍也撒上鹽,直到裝滿爲止。然後將箱子密封,上面用重物壓好,放置在漆黑的屋子中任其自然發酵,而且溫度必須保持在15度以下,而且完全不能見光,否則會變質無法食用。

而另一種水醃法則十分簡單,脂肪處理之後,將醃制材料加水煮开冷卻後,將肉放入放入當中進行醃制。雖然三天之後就可大快朵頤,但這種做法的醃生豬油卻不如生醃法美味,且水分很大口感不佳。

假如醃生豬油保存不當或者被陽光暴曬出現變質,這樣的生豬肉雖無法食用,但當地人會物盡其用將它當作簡易的肥皁來使用。生豬油變換角色後,在另一個地方重新煥發出自己的力量。在烏克蘭,人們甚至爲醃生豬油舉辦了文化節,還有專門的博物館介紹這一美食。

結語

有着幾百年歷史的醃生豬油,從早先的奴隸果腹的簡易食物,到如今可以登上大雅之堂的民間美食,這其中的變化也代表了歷史的不斷演變。無論是平民餐食還是軍糧儲備,醃生豬油的歷史恐怕還要一直延續下去。

參考資料

1.《列國志——烏克蘭》

2.《烏克蘭小百科全書》

3.《蘇聯美食大全:烏克蘭篇》

4.《欺騙食欲的美食》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看起來令人生厭,實際卻是不少人的心頭好,醃生豬油的背後故事

地址:https://www.sgitmedia.com/article/1335.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