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斤肉價隨禮”倡導文明風尚

2025-01-03 20:10 admin


在你的家鄉,鄰裏辦喜事要隨多少禮金?近日,一則標題爲“一斤豬肉價隨禮”的短視頻在網絡上引起廣泛關注和討論。視頻中,湖南省茶陵縣龍匣村一戶正在辦喜事的村民翻开禮金冊子,上面工整地寫着“15元”“20元”等隨禮金額,當地村幹部解釋道:“現在一斤豬肉15元左右,就隨15元嘛,是親戚的話也可以多隨一點。”

紅白喜事隨禮一直是人們關注的話題,臨近春節,親朋好友“接二連三”的喜事加上數目不小的禮金,讓網友們直呼這是“喜慶的負擔”。在這則視頻下,網友們紛紛留言,“這種做法太好了!”“建議全國推廣!”“肉價隨禮”背後有哪些故事?記者走進龍匣村一探究竟。

爲何制定隨禮標准?

“要說‘肉價隨禮’,那就要從我青年時期說起了。”一見到記者,今年52歲的龍匣村黨總支副書記李文華就打开了話匣子,“過去,龍匣村辦喜事請客喫飯,有兩個比較突出的矛盾。”

20世紀80年代末,村裏一有紅白喜事,龍匣村村民爲了不耽誤一天的工作,都會早早地來到喜主家喫飯。“那時候喜事的桌數至少有40桌,所以一般會喫兩遍,當地的朋友和外來的賓客分开喫飯,這就產生矛盾了。”李文華解釋道,“村民們急着幹農活,着急喫第一遍,把外地的客人晾在一邊,時間一長別人都說龍匣不好客。”

隨禮金額不同也會引發村民之間的不愉快。“兩家人一前一後辦喜事,你給一家隨5元,下一家隨6元,沒有平等對待,自然會引起矛盾。”一場喜事,引發多重矛盾,這可急壞了當時的村黨支部書記李壽元。“村裏不團結,直接影響其他工作的推進,必須盡快想辦法。”73歲的李壽元回憶起當時的場景仍覺得歷歷在目。

20世紀90年代,李壽元和當時的龍匣村老年協會會長李甲喜經過多次商議,決定以一斤豬肉的價格作爲隨禮的標准。“豬肉是我們村宴席上最常見的食材,一斤豬肉的錢數既不會讓村民承受不起,也不會讓主家虧得太多。”李壽元說。

標准制定後,執行卻不太順利,很多村民一开始並不愿意執行,覺得“管得太寬”。作爲村裏德高望重的老人,李甲喜帶着老年協會的成員一一勸說村民,曉之以理,動之以情,終於在半年後,“肉價隨禮”得到了大部分村民的認可,鄰裏之間的矛盾也少了。李壽元趁熱打鐵,推出了“紅喜事邀請一個村民小組,白事邀請兩個村民小組”的規定,這樣大大縮減了辦事時的桌數,也讓當地村民和外地賓客同坐一桌,其樂融融。

矛盾被化解了,村民辦起事來沒有了後顧之憂。誰家辦喜事了,同組村民一家派一個代表,輕松地遞上一份飽含祝福的禮金,喜主、客人都歡喜,“肉價隨禮”讓龍匣村洋溢着和諧團結的氣氛。2024年5月,茶陵縣印發了《2024年茶陵縣推進移風易俗工作實施方案》,隨後就在各村开展“移風易俗大家談”活動,“縣電視台來到龍匣村時發現這個風俗很特別,就制作了一個視頻,沒想到受到這么多人的關注。”茶陵縣委宣傳部新聞室主任陽童說。

標准因何得以執行?

如今,三十多年過去了,“一斤豬肉價隨禮”早已納入龍匣村村規民約中,老一輩村幹部的集體智慧潤物無聲地塑造着龍匣村的好風俗。“肉價隨禮”短視頻受到關注後,人們給龍匣村好風俗點贊的同時,也有網友提出疑問:“十幾元的禮金,主家會不會虧太多啦?”

在龍匣村,記者採訪了辦完喜事不久的村民李峰,“多少是會虧一點的。”李峰坦言,“這是我們村的傳統,沒有人在意會虧多少,無論紅事還是白事,親戚朋友能聚在一起,我們的心就暖了。”記者採訪了龍匣村多個村民,得到的答案幾乎一致,村民們更在意的是“賓客能不能樂樂呵呵地喫好”。

村民們簡單樸實的回答背後是老一輩人營造新風尚的智慧,李文華進一步解开了網友們的疑惑:“我們村對宴席標准作了規定,一桌酒席二三百元,有肉有菜,這是在村民大會上一致通過的。龍匣村能把這個規定延續下來,除了‘肉價隨禮’符合村民們的需求,更重要的是我們村子的家風好。”

“我家龍匣水,滾滾入南溪。”明代忠臣李東陽青年時期回鄉祭祖所寫下的詩句,成爲龍匣村村名的由來。這個看似不起眼的小村莊,在歷史上曾出了10位進士,更是有李東陽、李餘等歷史文化名人。“這棵楓樹就是900多年前,我們的祖先李餘種下的。”李文華指着遠處的楓樹介紹,直到今天,龍匣村近八成的村民還是李姓,“李餘對他子孫的教育十分嚴格,他的後人還專門建了杜陵書院供子孫學習經典之用,耕讀傳家、心有家國,好家風一直傳承至今。”

“都是一家人。”這是記者在龍匣村聽到最多的一句話,在村口的祠堂門前,龍匣村老年協會四組組長李新元正在和村民們討論剛剛結束的餈粑節。“村裏把首屆餈粑節舉辦地放在了第一村民小組,一組很多村民不姓李,其他組就有意見。”今年70歲的李新元心直口快,在村民之間很有威望,在他的勸說下,四組的村民解开了心結,“無論姓什么,都是一家人”。

文化最能滋養人心。“肉價隨禮”的規定雖簡單,但飽含着基層治理的大智慧,幾十年間這一規定在龍匣村被完整地傳承下來,靠的是村民們對“同根”的認可以及傳承百年好家風的責任感。龍匣村祠堂內,“同根同源”“旺族增輝”的牌匾是龍匣子孫從五湖四海寄回家鄉的,“李家的祠堂有400多年的歷史,2021年我們根據村裏老人們的回憶,重新修整了祠堂,費用全部是村民自籌。”李文華介紹。

村莊風氣持續向好

祝筍是龍匣村駐村第一書記,2024年是他來村裏的第二年了。回憶起初次來到龍匣村的情形,他說:“山明水秀,是我對龍匣村的第一印象。”隨後他花了兩個月時間入戶走訪,與村“兩委”商議後確定了將文明鄉風培育作爲工作开展的重要內容之一,“龍匣村文化底蕴深厚,具備進一步培育文明鄉風的良好條件。”

“龍匣村,底蕴厚,狀元第,學士裏……肉價禮,情意重。”2024年7月,祝筍和其他村幹部一同將原來的村規民約改編成“三字經”並張貼在村委會門口的牆上。新版的村規民約讀起來朗朗上口,包含了龍匣村的人文歷史,還將“肉價隨禮”“鄰裏和睦、重視教育”等內容也寫入其中。“新編村規民約更加規範了,增加了龍匣村歷史和好風俗等部分,提升了村民們的文化自信。”祝筍說。

對比龍匣村新舊兩版村規民約,記者注意到新版增加了“敬老人,尊倫理”的內容。“年輕人外出打工,留在村裏的人接近一半是60歲以上的老人,所以我們將尊老愛幼這一中華傳統美德也放入村規民約中。”祝筍解釋道。爲了豐富村裏老人的生活,龍匣村在重陽節爲年滿60歲、70歲和80歲的老人過集體生日,在這一天過生日的老人們可以得到圍巾、蛋糕和面條等禮物,其他60歲以上的老人也會發放紀念品。“過集體生日把老人們都湊在一起熱鬧熱鬧,還能增進鄰裏感情。”祝筍告訴記者,“另一方面,村民也不需要重復辦壽宴了,這樣過集體生日既有意義也避免村民鋪張浪費。”

“三字經”村規民約提振了村民的精氣神,集體生日暖了村裏老人的心,弘揚了敬老愛老的傳統美德。如何剎住村民農闲時愛喝酒、打牌的風氣是祝筍和村幹部們一直在琢磨的另一個難題。“李東陽那句‘我家龍匣水,滾滾入南溪’給了我們靈感。”在村委會的牽頭下,龍匣村“南溪舞蹈隊”成立了,“村民們排練的舞蹈在集體生日上展示,還被選送到株洲參加市級比賽,村民們都非常高興。”龍匣村黨總支書記李小文說。譚茶娥平日裏喜歡跳廣場舞,是“南溪舞蹈隊”的主力隊員,見到記者她興奮地說:“‘肉價隨禮’的視頻在網上火了之後,我們可高興了,自己家村規民約裏的內容竟然能上網絡視頻,大夥兒覺得非常自豪,跳舞更有勁了。”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一斤肉價隨禮”倡導文明風尚

地址:https://www.sgitmedia.com/article/49145.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