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如何夯實糧食生產根基

2025-01-03 20:10 admin


“三湘糧倉”傳喜訊——2024年,湖南糧食總產量615.6億斤,創下近5年新高!

這一成績單,到手極其不易。

去年初,大範圍雨雪冰凍天氣席卷全省;年中,罕見暴雨,華容團洲垸洞庭湖大堤、湘潭縣涓水決口,郴州資興遭遇重大災情,全省水稻生產第一縣桃源縣降雨突破極值……大災之下,各主產糧縣政策用足、辦法想盡、措施到位,才奪得了糧食生產穩產增產。

災年奪豐收,“三湘糧倉”成色更足。

2024年,全國糧食總產量首次邁上1.4萬億斤新台階。豐收背後,全國最大水稻主產區湖南始終扛穩重任,實現播種面積、單產、總產“三增”,稻谷總產量居全國首位。

多重災害之年,湖南糧食何以仍能大豐收?如何站穩600億斤左右高位,還能連創新高?

增信心,上下一心端牢飯碗

“湖廣熟,天下足。”都說湖南人會種田,其實湖南人種田的困難一點也不少。

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和全國多地一樣,湖南不少農民“洗腳上岸”,進城務工。近幾年,變化悄然發生:一群群青年人返鄉,奔向湖湘沃野;一些“老把式”種田面積不減反增,成了農機“達人”。

這種變化背後,反映主產糧區抓糧食生產的勁頭上來了,農民種糧的信心逐漸恢復了。

保護主產糧區農民種糧積極性,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的部署,省委、省政府始終把“三農”工作放在重中之重,不斷夯實糧食穩產增產根基。

“中國人的飯碗應該主要裝中國糧。”“湖南要扛起維護國家糧食安全的重任。”全省上下一心,抓緊糧食生產,打好主動仗。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落實耕地保護和糧食安全責任制。省委書記沈曉明,省委副書記、省長毛偉明多次深入主產糧區調研,16位省領導聯系18個糧食生產萬畝示範片,帶動全省糧食生產。

財政過緊日子,但農民種糧補貼不減反增。2024年,湖南落實耕地地力保護補貼、集中育秧設施等資金95億元,統籌整合9億元支持早稻集中育秧、機插機拋和育秧大棚建設,補貼均第一時間發放到農民手中。

政府重視、補貼到位,農民種糧信心倍增。

2024年夏季水災,晚稻栽插推後了半個月。瀏陽市沙市鎮河背村種糧大戶鄧見加並沒有灰心:“每畝補貼就有500元左右,還有保險兜底,最起碼不會虧本。”

鄧見加說,過去面朝黃土背朝天,只能靠天喫飯。如今,政府有補貼,種田系上“保險帶”。60多歲的鄧見加幹勁十足,通過精心管理,加上後期天氣有利,他種植的1300多畝晚稻奪得好收成,畝產達到682.02公斤。

穩基礎,良田良種良機夯實根基

湖南氣候多變,水情復雜,自然災害風險高;“七山二水一分田”,耕地面積少,山丘區田塊小,不利於機械化作業。

然而,湖南卻以佔全國2.8%的耕地生產了全國4.4%的糧食,成爲新中國成立以來,全國僅有的從未間斷向國家提供商品糧的兩個省份之一。

湖南是何以做到的?答案在於,各級政府舍得投入,良田、良種、良機配套,不斷夯實根基,穩步提升糧食產能。

耕地是農業的“命根子”,地少的湖南尤爲珍視土地。

耕地數量有保障,質量也有提升。湖南爭取中央省級財政投入,开展投融資模式創新,累計建成高標准農田4250萬畝,畝均節本增產增效逾200元。

水情是湖南最大的省情。湖南大力推進水利基礎設施建設,過去一年全省水利建設投資達600億元。

種子是農業的“芯片”。雜交水稻的故鄉湖南,正在奮力打造種業創新高地,高產、優質水稻新品種層出不窮,全省水稻良種覆蓋率一直在95%以上。

農業現代化,離不开機械化。湖南農機化着力“補短板、攻難關、強鏈條”,一方面加強適用於丘陵山區的農機研發與制造,一方面加大農機購买與使用的補貼,助力農業裝備“鳥槍換炮”,全省水稻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提升到83.46%。

去年,湖南供銷合作系統着力抓好農資穩價保供,推出化肥“公开指導價格”,引導市場農資供應,保護農民種糧的積極性。省糧儲部門則多方施策,提高糧食收購價,落實最低保護價機制,通過現代化手段提高收糧、儲量、加工的效率,有效保護種糧農民利益。

奪豐收,面積單產總產“三增長”

2024年,湖南克服多重災害的影響,完成糧食播種面積7169.4萬畝,較上年增加24.1萬畝。

剛开春,各主產糧區落實早稻面積不打折扣。早稻大力推廣“集中育秧、合理密植”技術,減輕倒春寒的影響,合理密植增加基本苗,早稻產量更有保障。

主汛期湖南多地遭遇罕見洪災。彼時正處於中稻分櫱拔節、晚稻育秧移栽的關鍵時期,不少主產糧縣受災嚴重。華容縣團洲垸洞庭湖一线堤防發生決口,數萬畝水稻被衝毀,顆粒無收。

“當時心想,年底只怕要餓肚子。”團洲垸團西村村民李瑞華擔心不無道理。過了8月1日補種晚稻,一旦遭遇寒露風,就會導致失收。

和時間賽跑,農業部門迅速採取有效措施,爲抗災補損贏得了寶貴機會。

省、市、縣三級專家組制定救災方案,補種生育期較短的品種。農業部門免費提供種子,農機作業隊免費提供機耕機插服務,各地做好寒露風應對方案……功夫不負有心人,團洲垸災後補種晚稻面積3600余畝,預計至少產出稻谷135萬公斤。

應對洪澇災害,湖南緊急下撥4.3億元救災資金,落實改種補種面積43.89萬畝,在“洪水猛獸”中保住了晚稻面積。

在糧食播種面積已經到達極限的情況,提單產自然成爲主攻方向。

有收無收看天氣,多收少收看植保。湖南自然災害頻繁,對植保提出更高要求。各級植保系統通過實施“一噴多促”,秋糧實施面積326.4萬畝,千粒重、結實率顯著提升,病蟲害得到有效控制,實現“蟲口奪糧”。

早稻穩面積,中晚稻攻單產,實現早、中、晚稻季季增產,圓滿實現全年糧食增產目標。“三湘糧倉”更豐實,爲全省經濟社會發展築牢“壓艙石”。(湖南日報全媒體記者張尚武胡盼盼)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湖南如何夯實糧食生產根基

地址:https://www.sgitmedia.com/article/49140.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