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老牌電影公司成批陷入困境

2024-10-01 08:00 admin


犀牛娛樂原創

文|小福 編輯|樸芳

沒想到再次看到恆業影業竟是以這樣的形式。

最近,幾則小紅書博主的“討薪”博文在行業內廣爲流傳。這些內容比較相似,基本上都是當事人在恆業欠薪後籤下分期償還協議和平離職,但之後屢次討薪無果。即便動用法律手段維護個人權益,也因公司名下無可執行財產未果。

這幾則帖子的曝光,也讓行業注意到了沉寂許久的恆業影業負債累累的現狀。

作爲曾經出品過《誤殺》系列、《中國乒乓之絕地反擊》《京城81號》等影片的老牌民營電影公司,恆業影業走到如今地步不免引人唏噓。而更讓我們感嘆的是,恆業現在的經歷,也是許多老牌電影公司的縮影。

困境

在最近這些年,老牌電影公司沒落已經不算行業新鮮事。

最早坐上“過山車”的華誼兄弟自2018年起便一蹶不振,而此後疫情的到來催化了更多電影公司的加速落敗——高管“內訌”資本暴雷的北京文化、去年易主的萬達電影,這些風光不再的老牌公司,拎出哪一個都曾有過光輝時刻。

現在苦苦支撐的老牌公司也不在少數。頭部民營電影公司博納影業,重回A股後業績便一路下滑,已經連續兩年虧損。自《長津湖》系列以來,博納已經許久沒有大體量項目面世,而其發力劇集的轉型策略能否奏效,目前仍是個未知數。

以穩健著稱的光线傳媒,也在今年失去了躺贏局面。《哪吒之魔童鬧海》《小倩》《她的小梨渦》《透明俠侶》等多部影片相繼失約、撤檔,而如期上映的影片也有不少表現低於預期。

展开全文

而作爲香港電影公司中的老牌龍頭企業的英皇影業,也在經歷內容轉型後依舊深陷內容困局。港產項目持續不及預期,攜手內地創作者打造的影片也無法創造穩定收益。

在電影這種被內容深度捆綁的行業,公司能夠因一部電影而騰達也能因一部電影而落魄。頭部公司逃不掉,像恆業這種有豐富市場經驗的公司扛不住,產業鏈中下遊小公司更要被牽着走。

在恆業、華誼、北文們相繼倒下的背後,還有更多幕後中小發行、營銷、物料團隊早已銷聲匿跡。

我們看得見的是互聯網票務模式帶來的宣發業務覆蓋面越來越廣,而這又何嘗不是一種市場的“被動選擇”。

一步錯,步步錯

有些公司的倒下,更多還是源於自身的問題。

比如華誼兄弟和北京文化,都屬於標准的自己玩殘了自己。

華誼在發展關鍵時刻錯誤將精力放在投資上,忽略了電影業務主業的重要性。其採取的“去電影化”和“明星資本化”策略,直接導致了在行業變故發生時無力轉舵,造成大額商譽減值損失,背上巨額負債。

盡管最近幾年來華誼已經陸續剝離重資產業務回歸“影視制作+IP運營”的輕資產商業模式,但在疫情影響以及行業更迭的影響下,華誼已然積重難返。

北京文化更是“成也資本,敗也資本”。

作爲橫跨電影、劇集、綜藝、藝人經紀的頭部企業,北京文化曾經叱吒影視行業。特別是在電影領域,北文通過保底發行玩法在《心花路放》《战狼2》《我不是潘金蓮》等項目中獲取高額收益,並在2018年暑期檔的《我不是藥神》中作爲主要參與公司收獲多個連漲,市值暴增。

資本運作爲北京文化帶來了無兩風光,也埋下了日後高管反目的種子。2020年4月,北京文化原副董事長婁曉曦在公司年報發表次日公开實名舉報北京文化涉嫌財務造假。這直接牽出了北京文化的高層內鬥序幕,後又在鄭爽陰陽合同等事件衝擊下雪上加霜。

在經歷了漫長的高層重組、訴訟處理後,如今北京文化風波基本褪去,但電影行業也已經今非昔比。

當同行業互聯網電影公司紛紛崛起,縱使這些老牌公司昔日再光鮮,如今也只剩下了個陪玩的份。

時也,命也

也有些公司的落敗,完全是被疫情和蕭條的經濟大環境所牽累。

萬達電影就是那顆被萬達扔掉的“棄子”。

萬達電影不僅是國內院线企業龍頭,也是行業內爲數不多集影視劇投資、制作、宣傳、營銷、放映爲一體的頭部公司。經歷過盲目並購也經歷過剝離不良資產,在疫情重創後好不容易剛剛找回元氣,就遭遇了王健林爲解除上市對賭危機的緊急拋售。

盡管萬達電影找到了儒意影視這個不錯的新東家,但從當年的光輝歲月走到如今這步,還是不免讓人嘆息。

恆業影業則是更標准的時運不濟。

恆業影業總裁陳輝不一定是最懂電影的老板,但在熱愛上不輸任何人,自從1995年入行承包第一家影院起,這近三十年時間一直扎根電影行業。而他在2007年創立恆業影業後,也從發行起步逐漸探索出了一條生存之道。

其中恆業最出名的就是驚悚類型片,2010年恆業以180萬小成本投資了第一部驚悚片《異度公寓》,撬動超兩千萬元票房。在2013年更憑借主控的《京城81號》拿下4億票房,成爲國產驚悚片行業的奇跡。

此後隨着業務規模的擴大,恆業繼續拓寬內容布局範圍,並將業務伸向投資、制作、發行和放映等電影上下遊環節,參與了《被偷走的那5年》《閨蜜》《战狼》《破風》等多元類型的優質項目。

2019年賀歲檔,由恆業主控的《誤殺》拿下超過13億元的票房成績。而這也成了恆業的最後一個高光時刻。

疫情期間,由於受到不可抗力影響,恆業影業一度積壓了大量影片,盡管此後《門鎖》《又見奈良》《掃黑·決战》等主控項目順利上映並收獲了不錯的口碑反饋,也有《誤殺2》這樣的票房超11億元的王牌項目釋出,仍然無法阻止恆業影業業績的持續下滑。

2023年的《中國乒乓之絕地反擊》成了壓垮恆業影業的最後一根稻草。

在經歷定檔、改檔、撤檔、再定檔等一系列波折後,這部原本有望在該年春節檔與諸多影片一決高下的項目直接錯過了最佳上映時機。在熱度不佔優勢的情況下,又由於影片缺乏口碑爆發,最終只取得1億元票房成績,可以說血本無歸。

這部影片的慘敗直接導致了恆業影業的一蹶不振。巨虧之後,恆業參與的《怒潮》《忠犬八公》《彷徨之刃》《來自汪星的你》等項目市場表現也都不盡人意——縱使是資本雄厚的頭部公司也受不住這樣一而再、再而三的虧損,何況是恆業這樣一直走以小博大路线的民營公司。

但無論如何,當我們看到這些被我們熟知的名字一個個跌進谷底物是人非,仍不免感嘆唏噓。

春天何時再臨尚不可知,只愿在這個嚴冬,離开的公司能再少一點。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當老牌電影公司成批陷入困境

地址:https://www.sgitmedia.com/article/42279.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