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布達拉宮紀錄片,治好了精神內耗
2024-09-14 08:01 admin
最近,有這樣一座古老的宮殿,成爲了圈粉「收割機」,深深治愈了年輕人焦慮的心靈。
在彈幕上,有年輕人說:「失業的第45天,看完後心靈被治愈了」;
在豆瓣上,有年輕人說:「前段時間承受着工作和生活帶來的雙重焦慮,在崩潰邊緣搖搖欲墜。看完後,感覺松了口氣,藏族同胞的不內耗,讓我明白得向內觀心,慢慢找回自己的節奏,重新主宰自己的情緒」;
在抖音上,有年輕人說:「他看到了現代職場中丟失的古代精神,純粹的一輩子,只做一件事」。
在小紅書上,有年輕人說:「這是個缺氧卻不缺信仰的地方,以前總是害怕缺氧,但是爲了信仰,我想馬上進藏」。
治愈年輕芸芸衆生的,正是由騰訊視頻和天成嘉華聯合出品制作、在騰訊視頻全網獨播的紀錄片《布達拉宮》。作爲首部全景式展現布達拉宮的紀錄片,《布達拉宮》歷經三年多的創作時間,並由演員胡歌擔任旁白配音,通過七集的篇章,講述圍繞着布達拉宮的鮮活故事。
截至目前,該片主話題微博、抖音、視頻號、小紅書累計瀏覽超8000萬,視頻號和抖音的紀錄片官方账號累計漲粉19萬,《央視新聞》《新華網文化》《紀錄中國》《中國日報》《人民日報》《人民日報海外網》等主流媒體更是紛紛推薦,給予了一致好評。
這不禁引發了1號的好奇:爲什么遙遠的布達拉宮,能夠治好當代年輕人的精神內耗?
一個生機勃勃的「系統」
一提到布達拉宮,一些固定的描述往往會在我們的腦海裏快速生成:「雪域高原的聖潔象徵」「神祕崇高的宮宇」「始建於松贊幹布」「來西藏必打卡的地方」等等。
仔細回想,在這些表達中其實存在着一個隱蔽的共同點:布達拉宮,被認爲是一個靜態的象徵物。所以,以影視內容的形式呈現布達拉宮,似乎只需要依照一個线性的時間敘事來展开。
然而,紀錄片《布達拉宮》首先試圖挑战的,正是這種刻板印象和敘事的固定模板。在紀錄片《布達拉宮》的座談會上,後期總導演張釗維總結了三個「多」:拍攝多機位、文案多視角以及視聽多元素。這三個「多」,讓紀錄片《布達拉宮》爲觀衆提供了一個顛覆性的觀察視角——
將一座古老的宮殿,視爲一個動態、復雜的有機系統。如同傳媒1號主編淺度在研討會上所談到的那樣,布達拉宮變成了一個「活體」。
這個系統,展現出了兩個重要的屬性。
第一面,是依托建築而產生的生態屬性。紀錄片爲我們揭示了布達拉宮不爲人知的一面:它是一座「不折不扣的生態建築」。
在第三集《築生態》中,研究員曾華帶領着小分隊深入到宮殿內部,探索布達拉宮最深處的地壟(地下結構)。因爲歷經幾百年的風雨,這裏早已形成了一個無比豐富的微生態系統。盡管,這個以蟲害爲主的生態系統是需要被防治的,但防治的方法也不是簡單粗暴地使用化學藥劑,而是要尋找更爲生態的解決方案。
同樣,在紀錄片的鏡頭下,布達拉宮不再是一個個矗立在高原的靜止宮殿,而是變成了一座會「吐納呼吸」的宮堡。布達拉宮牆體上層的材質並不是普通磚瓦,而是使用了當地特色且通風透氣性更好的白瑪草。「白瑪草牆」正是在西藏當地才會存在的特色「生態建材」。並且,在布達拉宮維修科工作人員的意識中,白瑪草也是有靈魂的,所以他們才會擬人化地給不同形態的白瑪草取了不同的小名。
萬物有靈的生態觀,總是體現在《布達拉宮》這部作品的每一個細微之處。
另一面,則是圍繞歷史而產生的文化屬性。通過紀錄片的抽絲剝繭,我們發現布達拉宮形成了一個跨越千年的文化系統。在這個文化系統裏,漢藏交流是不變的主旋律。
我們看到了許多充滿濃厚西藏傳統文化的獨特元素:
有犛牛布門簾,利瑪銅、銅鎏金、藏紙藏墨等古老又精湛的制作工藝,有藏歷年、潑甜牆等風情濃鬱的民俗文化,有地壟、阿嘎土、白瑪草牆等讓人眼界大开的生存智慧……
我們也看到了祖國內地文化對西藏地區所產生的深遠影響:
不論是一千多年前松贊幹布迎娶文成公主,修築紅山宮,還是幾百年前紅宮、白宮的修建,又或是新中國成立以後布達拉宮經歷的兩次大修,不論是布達拉宮的誕生還是新生,都與內地息息相關。作爲西藏自治區最大的博物館,布達拉宮收藏了明清兩朝封賜的封詔、金冊等歷史文物,以及衆多典藏典籍、造像、唐卡、畫作、服飾等,是一座極其珍貴的文物寶庫。這些寶貴的文物所敘述的,正是千百年來漢藏交流融合,形成中華民族共同體波瀾壯闊歷史的一個重要橫截面。
甚至在片段的一瞥中,我們也能洞察到這種文化間的交流也連接着更廣闊的世界。
響銅佛像第六代匠人夏勒尼瑪與他的兒子日夜研究銅像的比例、线條、神韻該如何精准地呈現出來,不斷精益求精,而這座釋迦牟尼銅像的訂單,來自於巴基斯坦的拉合爾。表面上看,這是一個不折不扣的經濟往來,但依托佛像所傳遞的,亦是一個地域、一個國家最瑰麗的文化價值。
在「系統」觀念的加持下,布達拉宮既是厚重的、又是輕盈的,既是崇高的,又是樸素的,既是古老的,又是當下的,既是文化的,又是生態的。這樣的「新質表達」,自然激起了大量的自來水。在視頻、社交平台,許多觀衆甚至形成了「追劇式」的觀衆觀看習慣,紀錄片收獲了多條點贊過萬、百萬播放的視頻。#布達拉宮的美學震撼# #人生一定要體驗一次潑甜牆# #布達拉宮爲什么要用草築牆# 均獲微博熱搜推薦。
讓互動「外溢」
一個復雜的系統,自然需要豐富的互動過程來維系其運轉。因此,紀錄片《布達拉宮》用了非常多的筆墨來展現互動的故事。
最令人產生意外之喜的,是無數普通人與布達拉宮之間的互動。
我們看到了非常多的「具體的人」:
作爲布達拉宮的古籍抄寫員,丹巴熱傑家中六代人都在布達拉宮工作。他本人在工作時,爲了少上廁所,只喝很少的水,每次开始抄寫就會忘記時間;
唐卡畫師噶瑪德勒已年近九旬,一生早已獻給了唐卡。他對自己的曾孫女說:「我的寶貝曾孫女,趁我還活着的時候,好好學」;
頓旦、普瓊、次朗負責維修布達拉宮裏的扶梯。當他們完成修繕工作後,他們像古代工匠一樣將自己的名字寫在了梯子的後面。「我們會被遺忘,但梯子不會,梯子會一直留在布達拉宮」;
……
紀錄片中的他們是那么的平靜、專注、篤定,他們都有着有限的生命,卻一直在追求藝術的不朽。對於在當下感到焦慮、不安、疲憊的年輕人而言,《布達拉宮》讓他們看到了另一個世界、另一種活法。傳媒1號主編淺度在座談會上表示:「該片通過重燃年輕人對世界的好奇心,重建年輕人對工作的意愿,通過真諦的聆聽與智慧的領悟,依靠作品帶給人們的內心力量,走出個體的現實困境」。
我們又能從這種人與布達拉宮的互動中,看見個體與布達拉宮之間建立起了非常多元化的關系模式。
有基於定制產生的契約關系模式。
根據紀錄片的故事,布達拉宮的許多維修項目除了部分由宮內工作人員完成外,有一部分是通過訂單下達給工匠或周邊鄉民完成的,如修補白瑪草牆所需的白瑪草、修補藏文古籍所需的藏紙藏墨、潑甜牆所需的黃土、更換門簾所需的犛牛布等等。這種定制服務反映出二者存在一種基於供需雙方需求的商業關系。
也有基於文化傳統與宗教情感的情感連接模式。
爲了實現對布達拉宮的保護與非遺傳承,供需雙方又不完全是商業關系。如布達拉宮想通過實施維修保護項目,帶動非遺傳承和幫助群衆脫貧致富。因此,在許多項目的實施過程中,滲透了藏族群衆對布達拉宮的深厚情感。例如桑珠收購犛牛布時,旺久聽說布達拉宮要用,就把原本准備給兒子結婚做帳篷舍不得賣的犛牛布獻了出來。而康珠在完成买賣合同外,又主動捐獻了一部分犛牛布。
這一幕幕場景,讓「人民群衆是歷史的創造者」這一歷史唯物主義觀點變得具象化了。正如國家文物局原副局長、紀錄片《布達拉宮》總顧問張柏所說:「《布達拉宮》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這個片子從文物的角度,把我們文物保護維修特別要害的問題,重點反映出來了。我們現在保護遺產和文物,還要依靠人民,沒有人民的保護就沒有今天」。
而最令人感動的,則是從衆多普通人身上看到個體與文化之間的互動。
講述抄經人教孩子們寫字、列西制作藏墨、彭措澤仁雕刻經板,三個故事,爲觀衆展示了布達拉宮裏的典籍文化產生的過程,以及古籍的保護和修復。第七集裏通過次仁多吉的藏紙制造故事、倉珠的刻字故事和阿佳娜姆的服裝設計故事,展現了多樣化的文明載體對傳播布達拉宮相關元素以及藏族文化起到的積極作用。
新技術的出現,也爲文化傳承尋找到新路徑。《布達拉宮》在制作的過程中得到了布達拉宮管理處-數字中心的珍貴資料和支持,古老的宮殿將傳統藝術與現代技術結合,在高清數碼記錄和展現新技術的文物修復過程中,我們見證了文化與科技在紀錄片中的融合。
正是因爲紀錄片建構起了一個囊括古老建築與衆多小人物的「互動視角」,使得凝聚在布達拉宮上的文化與情感價值,能夠在互聯網中擊穿圈層,深深打動年輕人,從而形成了互動「外溢」的傳播效果。
騰訊視頻黑曜石工作室負責人、紀錄片《布達拉宮》總監制朱樂賢在座談會上表示,「有觀衆在紀錄片的評論區從知識和文學角度手寫了觀後感和片中的解說詞;有觀衆從美學的角度分析片中的攝影、構圖和色彩搭配;有的觀衆從故事的角度賞析片中的人物和敘事技巧;還有觀衆從音樂角度賞析片中的原創音樂。我們也和美學平台站酷共創活動,徵集設計師眼中的《布達拉宮》,參賽者通過觀看紀錄片後的原創手繪、字體設計、AI創作等多種藝術創作創新和數媒融合的形式,詮釋藏文化和民族美學;還和文旅平台同程旅行,聯合發起沉浸式打卡《布達拉宮》的线上活動,用紀錄片助力文旅」。
當「守護中華民族文化瑰寶」有了更加的新質的表達,年輕人必然會報以熱忱與真摯,與古老的宮殿來一場真正的雙向奔赴。
1號結語
於無聲處聽驚雷,或許是形容《布達拉宮》帶給觀衆震撼的最好形容詞。
座談會上,中國傳媒大學新聞傳播學部副部長、中國紀錄片研究中心主任何蘇六的一番話令1號深以爲然:「真正的文化紀錄片就應該像布達拉宮那樣,沒有喧鬧,也不去迎合,它自己樸素的存在,同時又有自己獨特的精神、文化氣質」。
如何讓中華民族文化瑰寶在今天擁有更新質的表達,如何讓中國紀錄片行業真正創造出跨越空間地域、跨越社會階層、跨越國家藩籬乃至跨越文化區隔的優秀作品,《布達拉宮》給予了一個響亮的回答。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一部布達拉宮紀錄片,治好了精神內耗
地址:https://www.sgitmedia.com/article/40932.html
相關閱讀:
- 蘭陵美酒花开韓國市場海外客戶組團到廠參訪 2024-11-21
- 從小酒館到啤酒王國,你也可以!啤酒專營店加盟新鮮出爐 2024-11-21
- 冬藏美酒攻略:讓SOD葡萄酒保持最佳狀態的4個關鍵要素 2024-11-21
- 看白酒老饕如何選老酒、藏好酒 2024-11-21
- 高檔酒表現穩健,中檔酒貢獻增量水井坊連續三個季度實現業績增長 2024-11-21
- 姑娘跟你回家了,不喝一杯怎么下一步? 2024-11-21
- 入冬了教你做醬肉,醃制前多加1步,不易變質醬香更濃鬱 2024-11-21
- 溫情滿溢,一碟醬油手撕雞的家常記憶 2024-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