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人 | 專訪《追風者》編劇翁良平:大時代小人物,在經典敘事中走出新路

2024-04-04 08:00 admin


2024年4月3日刊 | 總第2351期

Pengxx01·故事人

浮光繪影,大國劇匠。

多年來,國產影視內容誕生了衆多優質作品,而隱匿於作品背後的操盤手們,身上又有怎樣的精彩故事?爲了充分挖掘台前幕後的精彩故事,記錄藝術創作的難忘瞬間,烹小鮮(pengxx01特別推出【百位故事人】專題策劃,在漫漫長河中挖掘大國劇匠,尋找那些有故事的創作者,從中探索影視藝術的發展之道。

本篇爲專題第20篇,小鮮對話《追風者》編劇翁良平,請對方分享了這部劇的破題思路、人物塑造、創作理念等幕後故事。

《追風者》正在強勢起風。

央八收視率連續破2,愛奇藝熱度破9700,雲合有效播放量穩居全網TOP2,數據全线飄紅。不僅達成愛奇藝2024年熱度最快上漲紀錄,也突破了諜战劇長期以來網絡熱度受限困境。

展开全文

如果把該劇的每日熱度峰值、有效播放量、市佔率各自連接成一條曲线,會發現數據日日皆在上漲,每天有更多觀衆入局“追風”。

這是真正靠劇情、靠人物、靠自來水討論度持續出圈的品質好劇。

這份成績不是偶然,《追風者》是一部兼顧內容深度與年輕化的創新金融諜战劇。

故事着眼於上世紀30年代,從小鎮青年魏若來(王一博 飾)打工記出發,交織串聯了魏若來個人成長、沈近真(李沁 飾)等共產黨战士反圍剿、國共金融战等多條线索,人物群像豐滿立體,有熱血、緊張,也有溫情、震撼,追劇體驗酣暢淋漓。

如此令觀衆耳目一新的金融諜战“硬菜”,竟然還是一部純原創劇本作品。2018年,編劇翁良平老師將原創初稿送至啓蒙影業後,受到了啓蒙影業團隊的一致認可,在接下來六年時間裏,經歷多次圍讀,與導演、編審、演員和策劃商討角色和故事线,最終才形成了大家看到的這個播出版。可見原創不易,《追風者》的成績並非偶然。

帶着好奇,烹小鮮(pengxx01和《追風者》編劇翁良平老師暢談三小時,請對方分享了這部劇的破題思路、人物塑造、創作理念等幕後故事。

從業近20年,故事人翁良平帶着成熟的內容創作方法論,繼續長風破浪。

翁良平

三句破題

魏若來打工記

《追風者》的氣質,有種意料之外的年輕化。

不同於常規諜战劇的事件牽引,這部劇主线始終圍繞魏若來的成長之路,劇情十分緊湊。小鎮青年來到民國大上海,遭遇政審難題,靠聰明才智得到師長賞識,一路學習、受挫、選擇,步步走向更高的世界、更大的理想。

同時,群像塑造絲毫不弱,從魏若來延伸出來的師父沈圖南(王陽 飾)、哥哥魏若川、战友沈近真、敵人林樵松(張天陽 飾),甚至七寶街房東周姨、好兄弟阿文等個個有血有肉,各自代表的群體碰撞,天然帶有戲劇張力。

故事背景又是兼具宏大熱血與細節專業,上世紀30年代的上海灘風起雲湧,除了鐵與血的諜战衝擊,中外、國共之間的經濟战同樣緊張,但能把這段歷史講清楚的影視作品少之又少。

截至最新,《追風者》已經上演了收回通商主控權、收回關稅保管權、收購興夏銀行、鎢砂生意、上海假幣案等幾大事件,深入淺出地帶領觀衆了解了近百年前的金融風雲,這對編劇的筆力更是考驗。

好劇之所以能稱之爲好劇,亮點分布在作品的方方面面。

提到《追風者》就像一棵由魏若來生發長成的“劇情樹”,翁良平感恩又興奮,觀衆看到了細密鋪陳的心血,這是對一個故事人最好的贊譽。

他回憶,從2018年6月开始下筆寫下魏若來的第一句台詞起,他就決心做一個小人物由術入道、追尋信仰的成長故事。

“這個項目可以用三句話概括:核心是一個人的成長諜战類型是講故事的方式,帶來緊張刺激的懸念感;金融是題材,主人公事業與金融有關,劇情背後其實有大量真實史料支撐。

但最終諜战也好、金融也好,都在服務人物的成長。很高興,一博和魏若來的契合度很高,他完成得很好。”

故事呈現偏年輕化,則來自翁良平編劇的兩大“獨門祕訣”。

第一,他堅持每一集至少安排兩場具備情感濃度、矛盾衝突的大戲,也是每一集的錨點、爆點、燃點。

比如第1集魏若來的面試失敗與二次面試,第10集沈圖南遭暗殺、魏若來替他上台發言雙线穿插,能夠持續引導觀衆情緒,給觀衆更加跌宕起伏的觀劇體驗。

第二,一定從人物出發,服務於人物情境與狀態、身份和階層。

小魏找不到工作的窘迫、被同事欺負的委屈、有成績後有一點飄了的小驕傲也都是真實的,就像當下千千萬萬初入職場打工人,也自然能給年輕觀衆更加真實的代入感。

這份“真實”,貫穿了全劇的群像人物塑造。

人物是流動的

把角色當活人來寫

最近,阿黃火了。

他是沈圖南祕書、魏若來同事,在小魏剛入職時還暗暗給他使過絆子,也在危急時刻帥氣出槍、扛下重任。兢兢業業數載,沒想到竟然是魏若來這個窮小子後來居上、拜了先生做師父,阿黃震驚,阿黃不解,阿黃委屈。

觀衆:此時,一個黃祕書輕輕地碎了。

衡量一部劇是否爆出圈層,除了劇情討論度,更重要看觀衆對劇中支线人物的關注與解讀。黃祕書(宋帥 飾)這樣一個在演員表第二頁的人物都能爆梗出圈,蓋因全劇人物塑造充分的復雜立體。

魏若來、沈圖南自不必多說,令小鮮意外的是沈近真這位諜战戲裏的女性角色,不僅絲毫不是常規“工具人”,還特別設定爲曾留學德國、表面擔任國民黨兵工廠工程師、實則爲中共地下黨的多重身份,陽光下是巧笑倩兮大小姐,黑夜裏是動如脫兔王牌特工,人設格外帶感。

翁良平表示,沈近真是一個與衆不同的“颯爽理工女”,她和哥哥沈圖南一起留學德國是“中德蜜月期”,彼時德國正處在兩種思想潮流的碰撞階段。

沈圖南受“俾斯麥改革”影響,堅信應以鐵血政策改革封建弊端;沈近真則接受了馬克思共產主義,看到只有共產主義才能拯救中國。所以在一個屋檐下孕育兩種思潮,完全有跡可循。

“前半程是魏若來的成長探索期,後半程魏若來與沈圖南還會有更多的碰撞,產生更多的火花。”

有特意爲每個人物設計對衝復雜面嗎?翁良平不這么認爲,他習慣在塑造每個人物時真正進入角色,站在角色的位置去真正理解這個人,就能明白每個人物情感的流動性。

比如魏若來和沈圖南,他們是一對職場上少年與中年的對照組,小魏是充滿銳氣的理想主義,老沈是步步爲營的現實主義。誰不想始終保持理想主義呢?但身在高位不勝寒,沈圖南只能讓高尚的理想與腹黑的現實共存。

“再比如林樵松,他就像民國版‘於連’,代表了大多數有能力但無出身、無可奈何的普通人。他雖然出手狠辣,但對手下人是很好的。

壞人肯定不會認爲自己是壞人,在林樵松的視角裏,他和沈圖南、魏若來能有什么深仇大恨呢?只是他升職路上必須要去做的KPI而已。汲汲營營,只爲求個解脫。

整體敘事結構邏輯嚴謹,每個人物邏輯合理,情緒戲份有張有弛,這就是我想做的人物群像。”

平民化視角+類型化敘事

在經典中走出新路

這不是翁良平第一部“大時代小人物”式編劇作品。

2021年,由他和黃劍東、鄭憶寧聯合創作的《大決战》播出。在如史詩般波瀾壯闊的中國命運大決战中,他們翻撿出如珠如貝般精彩的小人物故事, 這些人文色彩感動了許多觀衆。

去年底,他和陳晉、梁振華等老師共同編劇的《問蒼茫》播出,聚焦青年毛澤東於1921年至1927年探索中國革命正確道路的故事。該劇同樣以有血有肉的人物刻畫流行於青年觀衆群體,收獲豆瓣8.9分好成績,也成爲2023全年豆瓣評分TOP2口碑好劇。

回顧《問蒼茫》的創作歷程,翁良平很感謝梁振華,“當時就是梁老師把我推薦給出品方湖南廣電的。”由於項目任務重大且有明確播出時間節點,經過出品方與主創的反復磨合商洽,採用的是分工協作的聯合創作方式,陳晉老師主要負責全劇思想和史實的總體把關,梁振華老師主導劇本創作並把控劇作整體藝術水准,翁良平等其他幾位編劇根據故事不同階段分工寫作劇本。

感謝梁老師自然不只因爲一次難得的創作機會,更多是彼此在從業理想、創作觀念上的共鳴共通,以及多年來梁老師對他創作能力的了解與認可。

其實《問蒼茫》和《追風者》擁有相似內核,所有觀衆都知道毛主席日後將會是一位偉人,但身處1921年的青年毛澤東依然是一個小人物,他剛剛在上海領了彼時領導人陳獨秀的KPI,他一心追求的、探索的,也是成長。

“我們是在嘗試用一種當下性的方式去解讀人物,用年輕人的視角拉近了與觀衆的距離,觀衆才能找到與人物的共鳴。”

翁良平也試着總結了一套還在實踐中的內容創作方法論:

第一,關注大時代背景下小人物的命運奮鬥,以平民化視角展开故事;第二,在小人物的成長中展現年輕人的熱血燃情、覺醒反殺;第三,加入類型化敘事因素,保證劇情的流暢好看,例如男人戲中常用的“雙雄敘事”。

就像《追風者》,金融諜战這么大一個題材,翁良平同樣是選中了“魏若來打工記”這樣一個小切口進入,用一個小人物的命運去揭示一整個大時代的風雲變幻。

行業共識,如歷史、战爭、警匪、諜战這類經典敘事作品始終擁有觀衆基本盤,是時候創作回歸了。但這些昔日盛行的經典敘事,該如何連接當代年輕人的審美偏好?

這份編劇視角的“舉重若輕”,或許正是經典敘事需要的創新路徑。

“最後還是要鄭重感謝央視總台領導的慧眼識珠,感謝愛奇藝,感謝姚曉峰導演、張書維總制片人以及制作方啓蒙影業組建的制作班底,還有各位優秀的演員。這樣一個業內頂尖的團隊共同完成這個故事,是我和《追風者》共同的榮幸。”

故事人二十年

“只要有機會,就去寫吧”

2005年,23歲的翁良平從武漢大學戲劇影視文學系畢業,進入江西廣電的電視劇制作部門。

職業生涯的第一個十年,他沒有獨立署名作品,一直在從事文學策劃與責編工作,研判了大量劇本。作爲新人編劇,當然也需要大量地寫作、修改,但更多只能稱之爲“槍手”,最多只到“劇本統籌”。

第一次得到劇本署名,就是2015年和梁振華老師合作的一部都市劇。

但回顧往昔,翁良平依然很感謝從業頭十年埋頭書案的幕後歷程。對劇本創作優缺點的大量提取,高強度訓練了他的創作策劃思維,也造就了他對劇本評估、對市場預判的精准思考。

翁良平在《暗夜與黎明》殺青現場

2018年,他決定離开體制、走入市場。

原創編劇的尊嚴需要自己捍衛,前十年的訓練給了翁良平足夠成熟的編劇經驗。他對自己的要求格外高,每一集交出去的劇本一定自己先修改三遍以上,全本數十萬字,連一個錯別字都不允許出現。

也許是高要求帶來好結果,也許有一定運氣使然,翁良平的從業之路幾乎沒有遇到太大的坎坷。

“2018年我還寂寂無名,但交出去的《追風者》初稿劇本就得到了姚曉峰這種級別大導演的認可。非常感謝他,這也是對原創的肯定。”

對於現在入行的青年編劇,如果沒有遇到好的機會、好的老師,翁良平也很鼓勵大家先從文學策劃做起,在別人的實踐中反哺自身、默默積蓄經驗與力量,同時一定要做好故事商業化的准備。

越是正劇越需要一個創新式的表達,一句話的清晰概念,比如《問蒼茫》是青年毛澤東的創業史,《追風者》就是一個銀行小職員的逆襲,觀衆一聽就很想看。

商業化是必須的,從編劇階段起就要對項目、對團隊負責,爭取各方的信任。總之,保持熱愛,只要有機會就去寫吧。”

一個很現實的情況是,過去那種同時孵化多個劇本創意、走流水线批量作業的編劇模式已經走不通了,片方、平台、市場只認精品。

“以前偏屬資本遊戲,劇本不行還有演員扛號召力。現在是劇本不過關直接不過會,人物立不住,再大的腕兒也難扛。”

好消息則是,扎扎實實認真做劇的故事人們的春天到了。

今年如果不出意外,翁良平還將上线另一部編劇作品《暗夜與黎明》,講述1950年前後上海一對新舊警察搭檔反特的故事,依然是大時代下小人物的“雙雄”敘事,期待新一波翁編筆下的熱血與感動。

除了擅長的年代正劇,他還期待着走入古裝探案、硬核歷史的賽道中。

在故事人最好的創作年齡,已經找到創作方法論的翁良平,已然看到了眼前的無限可能。

長風破浪會有時,故事人執筆前行。

文 | 子路

注:全文圖源網絡

-END-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故事人 | 專訪《追風者》編劇翁良平:大時代小人物,在經典敘事中走出新路

地址:https://www.sgitmedia.com/article/27346.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