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WA是不是機會(二)

2023-07-13 23:34 道說區塊鏈


在昨天的文章中,我回答了兩個問題:

1 爲什么要把現實世界中的資產映射到加密世界?

2 什么人會來买這些現實世界映射到加密世界的資產?

我的觀點是:把現實世界的資產映射到加密世界,即便有這種動機,會真正花錢买這些映射資產的人會有,但不會多並且資金量不會太大。

如果买這些映射資產的人不多且資金量不大,那是不是這裏面就沒有什么機會了呢?

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就要深入到這個賽道的商業模式裏去探索。

這個賽道的基本商業模式大概是這樣:

第一步是選擇一個現實世界中的資產,並把它定價;

第二步是在區塊鏈上發行代幣,把這個資產和這個代幣掛鉤;

第三步是使用預言機隨時監控這個資產在鏈下的價格和波動並將這些情況按一定的頻率不間斷傳送到鏈上,同步掛鉤代幣的價格和波動;

第四步則是基於前面設置的預言機和映射資產的價格發行各種金融產品並开發各種交易模式(比如碎片化、現貨、期貨、槓杆......)。

看完這個模式,我相信很多讀者一眼就看出來了:它基本上就是傳統商業模式的那一套再加上DeFi中已經非常成熟的那些模型和工具。

其實這個模式在加密世界中早就有人做過了,並且做得很順利、很成功。它就是MakerDAO。MakerDAO把USDC這個中心化資產(在我看來USDC就等同於現實世界中的美元)作爲抵押發行DAI的模式就是上面這個模式的完美體現。此外,MakerDAO的創始人現在新起的一個把美國國債代幣化的項目就是這個模式的再次演繹。

這些東西一點都不新鮮。

對我個人而言,看到這裏興趣就不大了。因爲一眼就能看到底的東西在我看來太缺乏想象空間,太讓人感到乏味了。

不過我們還是繼續把這個模式說透、說下去。

在這個模式中,每一步都有關鍵的玩家和參與者。作爲散戶的我們要找到其中的機會就要看清每一步中的那些關鍵玩家在幹什么以及我們散戶的參與方式是什么。

第一步是給資產定價。

既然是給現實世界中的資產定價,那顯然定價權一定在中心化機構手中。因此這個步驟最大的利益毫無疑問就是在中心化機構手中了。

此處我們散戶沒有什么機會。

第二步是發幣。

這裏的發幣是指把現實世界中的資產代幣化,也就是在區塊鏈上發行與現實世界資產等價的代幣。

這個步驟由項目方掌握,在這個過程中,我們的機會在於买這些錨定現實世界資產的代幣。然而,在昨天的文章中我已經表達過觀點:這種資產的收益率相比加密資產,它的吸引力實在是太低了。

所以對這種代幣至少我個人是沒有太大的興趣的。

不過這一步也有值得關注的點:在這個商業模式中,我認爲想做大、做出聲望,一般來說最好的資產就是在現實世界中有相當規模並且相當共識的資產。這種資產上鏈後才可能有資金愿意买入流動性才會好。

一個規模有限、共識不高的資產映射到鏈上意義是不大的。當年那些茶葉上鏈、紅木上鏈的案子之所以失敗其中一個原因就在於此。

而要把大規模、強共識的資產映射到鏈上,什么樣的玩家才能做到呢?我認爲還是傳統的中心化機構,尤其是那些傳統的金融機構和信貸機構。

這其中的玩法和手段誰能比得過它們?

因此這樣的項目要運作並且能夠成功,它必然要深度依賴中心化機構。

所以這一步在我看來對散戶而言依舊看不到太大的機會。

第三步用到了預言機。

這個工具在現在的加密世界已經有了,以Chainlink爲首的一批預言機就是。

我相信到時候很有可能還會出現一大批新的預言機湧進這個市場。因爲這個市場的“想象”空間對它們來說太大了。

對散戶而言,我們在這一步的機會是买入這些預言機的代幣。

那么當我們买入這些代幣後,會有什么樣的收益呢?

看看現在的Chainlink就知道:它的代幣在賦能上也是相當有限的。它的代幣賦能和Uniswap一樣存在問題。

所以即便屆時這些預言機有很好的收益,但如果我們拿到它們的代幣卻無法分享它們的收益,那我們拿這些代幣的意義又在哪裏呢?

第四步就是DeFi。

當現實世界的資產映射到加密世界變成代幣後,我們可以在DEX交易這些代幣、可以把這些代幣放到借貸應用中去借貸、可以把代幣放到穩定幣項目中去抵押生成穩定幣等等一系列玩法。

對應這些玩法,會有一大批海量的項目出現,而這些海量的項目又會發行自己的治理代幣。

這一步對我們加密用戶而言太熟悉不過了。

在這一步,我們散戶的機會在於买入這些項目的治理代幣,從持有的代幣中獲得收益。

至此,我們可以回答昨天剩下的兩個問題了:

3 大家會來买哪一類映射過來的資產?

4 大家爲什么要买這些映射過來的資產?

縱觀這四個步驟,我想了想,對散戶而言,我們在這個過程中似乎不大會买映射過來的代幣化資產,而更有可能也更感興趣的可能是买這些基於映射資產發起的項目所發行的治理代幣,並且期待從這些治理代幣中獲得收益。

然而,我們能從這些項目的治理代幣中獲得多少收益呢?

我們只要看看我們從現有的DeFi代幣中獲得過什么收益就清楚了。

我仔細想了想,好像除了前期我們曾經對這些治理代幣抱有很大期望從中賺取了一些被透支的空間或者因爲運氣好拿到一些空投之外,似乎沒有其它扎實、穩定、持續的收益。

我個人最看好的是通過治理代幣從這些DeFi項目所掙到的利益中分一杯羹。但實際上這些利益因爲監管或者某些原因沒有被很好地分配到治理代幣持有者的手中。

所以這又回到了治理代幣賦能的老問題上了。

當然現在已經有一大批項目很直接地把項目收益賦能給了代幣持有者了,但這個規模仍然相當有限,和大家的期望是有相當大差距的。

而且未來即便現實世界映射過來的資產所賺取的收益真的能賦能到治理代幣,那個收益率又能有多高呢?

美股年化收益20%就很不錯了,國債年收益3%就相當不錯了。即便這20%、3%的收益率全部賦能到治理代幣,它對我們加密世界的用戶來說有幾個人會看得上呢?

所以在DeFi這一步,似乎散戶投資者可以期待的實際利益也不大。

因此總體看來,RWA這個賽道對我們散戶而言有多大的想象空間,我是持謹慎態度的。

退一步說,即便它有“極其大”的“想象”空間,那也是對中心化機構的想象空間極其大。因爲在技術上把現實生活中體量大得驚人的資產全部代幣化搬到加密世界是完全能夠實現的。這個想象空間足夠它們講一些動人的故事,也足以容納多得驚人的中心化機構在這裏面遊戲。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RWA是不是機會(二)

地址:https://www.sgitmedia.com/article/4778.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