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保山因地制宜發展農村集體經濟
2024-10-28 20:10 admin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發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構建產權明晰、分配合理的運行機制,賦予農民更加充分的財產權益。雲南省保山市作爲西南邊境小城,從2016年全面消除集體經濟空殼村,到2022年村集體經濟收入均達10萬元以上,再到百萬元村佔比超5%,保山市充分發揮村級黨組織的主導作用,因地制宜,逐步探索形成多種發展壯大集體經濟模式,不斷豐富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的路徑措施。
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必須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解決好城鄉區域發展不平衡問題。
雲南省保山市地處我國西南邊境,農村集體經濟發展一度比較薄弱,2011年底,沒有集體經濟收入的空殼村(社區)佔到66.7%。近年來,保山市把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作爲推動實現共同富裕的有效載體,通過全面消除空殼村,持續壯大一批薄弱村,鞏固提升一批富裕村,培養一批經濟強村,農村集體經濟取得長足發展。
黨建引領聚合力
秋日的保山市施甸縣酒房鄉後寨村,漫山遍野都是青綠,農戶們在一片片桑園中忙碌不停。
後寨村位於酒房鄉西南角,是一個典型的冷涼山區村寨,村民以外出務工和傳統種植爲主,村級集體經濟過去十分薄弱。爲帶領村民致富,村黨總支經過分析,決定依托良好的生態資源和適宜的氣候環境,將種桑養蠶作爲後寨村的綠色生態支柱產業。
“養蠶需要一定技術,還有一定風險。村裏留守老人現象突出,爲確保產業能健康持續發展,我們以黨建爲引領,黨組織實施領辦專業合作社,通過總支帶支部、支部帶黨員、黨員帶領群衆幹在實處。”後寨村黨總支書記楊玉波說。
在村裏的智能化小蠶共育中心,後寨村黨總支委員楊开玉正悉心照料着蠶寶寶。家蠶一生分爲5個齡期,其中1齡期至3齡期被稱作小蠶,這個時期的蠶發育速度快、抗病能力弱。通過引進雲南省蠶蜂研究所的專家駐村指導,村裏小蠶共育飼料化喂食取得成功,小蠶孵化率達95%,成功破解了低齡蠶比較脆弱、對養殖技術要求較高的瓶頸。“等到小蠶長大到3齡期以後,我們再交給農戶用桑葉喂養,降低他們的飼養風險。”楊开玉告訴記者。
爲讓養出的蠶繭賣上好價錢,村裏建立了“黨組織+合作社+公司+農戶”的利益聯結機制,建成了酒房鄉蠶繭烘幹中心,對全鄉的蠶繭統一收購,通過合作社與市場上的公司商談籤訂收購協議,實現了“統一訂種、統一烘繭、統一收購、統一銷售”的標准化產業模式,打消了農戶銷售的後顧之憂。
“合作社還承擔了技術指導角色,通過專業化標准化產業發展,我們村的蠶繭質量能達到最高級——6A級,收購價比周邊高出2元至4元。”楊玉波說,憑借養蠶,合作社每年給村集體帶來超過40萬元的收入。
發展農村集體經濟,強有力的農村基層黨組織引領是關鍵。龍陵縣勐糯鎮大寨村是一個傣族聚居村,村落保留了很多民族傳統文化資源。勐糯鎮黨委副書記邵宗畢說,在推進鄉村振興過程中,鎮上鼓勵大寨村大膽嘗試,確定了深挖生態特色和文化資源,積極探索“農業+文化+旅遊”的發展模式。
走進大寨村,遂愿古樹、大寨廣場等多個景點烘托出濃濃的傣鄉韻味。該村黨總支書記魯麗華介紹,按照支部領航、黨員帶頭、群衆參與的模式,村裏主動出擊,2016年成立村辦企業龍陵縣熱土傣韻旅遊开發有限公司,在保護傳承的前提下,近年累計投入1250萬元對傳統村落進行修復保護,建設遊客服務中心、停車場、旅遊廁所等配套設施,成功創建AAA級旅遊景區。每年的潑水節,是村寨最熱鬧的節日。依托節慶活動,大寨村組織潑水狂歡、摸魚比賽等活動吸引遊客,今年潑水節期間,接待遊客13萬人次。村裏還打造了土特產一條街,吸引26戶農戶承租經營,帶動農特產品銷售。經營傣族小喫的村民萬开蓮告訴記者,自己制作的草灰糉、潑水粑粑很受遊客歡迎,一天最多能賣100多斤。
隨着知名度的提升和遊客的增多,大寨村積極拓展產業發展,通過自籌資金、整合土地資源打造觀光農業,種植甘蔗、玫瑰花、草莓等,並帶動周邊農戶發展百畝連片觀光農業,形成聚合效應。魯麗華說,他們通過節慶經濟、觀光休闲、農業採摘、餐飲住宿等多渠道增加集體經濟收入,2023年收入達128.9萬元,今年仍將繼續增長。
抓好農村集體經濟發展,不僅僅是一個經濟問題。專家表示,集體經濟在黨的領導下能確保其發展方向與國家战略一致。黨組織具有強大的組織動員能力,能夠調動各方資源,協調各方利益,形成推動集體經濟發展的強大合力,最終保障農村社會的和諧穩定。
保山市委組織部組織二科科長劉峙強介紹,保山市堅持把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列入縣鄉村三級書記抓基層黨建述職評議考核內容,連續12年作爲基層黨建工作的重點內容,並先後制定《關於實施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行動的意見》《關於加快消除村級集體經濟“空殼村”的意見》《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三年規劃(2021—2023年)》等政策文件,引導更多資源和要素向農村聚集。據統計,2016年,保山率先在雲南省16個州市中消除集體經濟空殼村;2019年,所有村集體經濟收入達5萬元以上;2022年,所有村集體經濟收入達10萬元以上,實現每3年上一個台階。
提升農民滿意度
群山環繞,稻田微黃,瓜果飄香。走進昌寧縣卡斯鎮龍潭村,農民正在田野間忙碌。該村黨總支書記趙路傑說,他們帶領村民發展多樣種植,近幾年村集體經濟收入增長很快,去年達106萬元。
龍潭村地處壩區,氣候炎熱;靠近鄉鎮市場,人流量大。村“兩委”經過討論,認爲發展水果產業經濟價值高。2021年,村集體流轉20畝土地試種草莓,吸引周邊人流觀光採摘。“第一年賣草莓毛收入就達42萬元,增強了我們的信心。”趙路傑回憶說。
嘗到甜頭後,龍潭村依托氣候優勢,打造多樣特色水果種植採摘觀光園,引進無土草莓、李子、無刺黃泡果、水果甘蔗、蘋果棗、番石榴等10多個品種。村“兩委”先組織實地調研,再由鎮黨委、政府幫助聯系農科院教授,全程指導品種選定、育苗、移栽、施肥等各個環節,解決種植技術問題。村黨總支副書記王志成介紹,形成連片效應後,村裏借助龍潭公園旅遊資源,經常組織形式豐富的活動,吸引周邊遊客打卡,讓水果賣上好價錢。
發展集體經濟,要針對自身優勢尋找路子。昌寧縣溫泉資源豐富,大小出泉點共計百余處。300多年前,徐霞客遊歷雲南時,過境昌寧縣柯街鎮,隨當地人到“胭脂泉”沐浴祛乏,暢享舒適後留下了“不慕天池鳥,甘做溫泉人”的名句。柯街鎮的橄欖河溫泉屬於復合型硝酸鹽泉,泉水觸感細膩潤滑,被稱爲胭脂泉。柯街鎮黨委副書記穆亞軍介紹,過去由於缺乏規劃管理,環境髒亂差,市場秩序混亂,溫泉的經濟收益不高。2022年4月,柯街鎮制定以資源經濟撬動鄉村振興的發展路子。通過鎮級統籌,當地籌集了1800多萬元提升改造溫泉設施,12個村(社區)黨組織聯合組建柯達公共管理服務專業合作社,探索“黨組織+合作社+群衆”的共建共治模式。
如今,新打造的橄欖河熱泉環境清新優雅,泡池霧氣氤氳,44間溫泉房可以滿足不同遊客的需求,一改過去髒亂面貌,變身集養生、休闲、度假、接待於一體的旅遊景點。
“依托溫泉康養這個着力點,我們不斷完善餐飲住宿配套,建設兒童遊樂場,在周邊打造觀光採摘園,推動農文旅融合發展,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三豐收。”柯街鎮副鎮長楊琦說。2022年10月運營至今,橄欖河熱泉實現營收760萬元。其中,入股的12個村每村每年分紅6萬元以上,實現了村集體經濟壯大、群衆務工增收。
沿着道路行駛在騰衝市猴橋鎮菁口村,森林茂密、滿眼青翠……在一個路口的擺攤點,不少村民在售賣野生菌。“這是雞油菌,這是牛肝菌。咱們村子生態好,這些都是林子下撿到的,味道好。”菁口村村民高豔梅向客人介紹。
菁口村地處山區,近年來,當地立足本村實際,大力培育林產業,在增綠、強綠、用綠、護綠、活綠5個方面發力,並將林木種植、養護、營林納入村規民約。菁口村黨總支書記金兆明介紹,全村現有林地12.6萬畝,森林覆蓋率達96%。其中,天然林6.5萬畝,人工用材林5.9萬畝,泡核桃、紅花油茶特色經濟林0.2萬畝,林業資產總值達8.7億元。
有了林資源,如何念好“山字經”、做活“林文章”?菁口村多渠道盤活集體資源,大力發展林下種植養殖。其中,種植重樓、龍膽草、白芨等中藥材350余畝,同時开展林下養殖黃山羊;建設草果烘幹廠收購新鮮草果,整合12.6萬畝林下資源採用“包山拾菌”模式,千方百計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2023年,菁口村集體經濟收入達121.26萬元,村民人均純收入超過1.6萬元。“林業增效、農民增收,變生態優勢爲經濟優勢,現在大家真切感受到‘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金兆明很有感觸。
不同鄉村在經濟基礎、資源稟賦、文化底蕴等方面各有差異。專家表示,發展集體經濟需要實事求是,發揮自身比較優勢,充分尊重市場規律,不能搞“一刀切”。通過因地制宜的策略,开闢獨具特色的發展新路徑,才能實現資源的最優配置與集體經濟的高質量發展,增加農民收入,提升農民滿意度。
發揮優勢闖市場
發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必須構建產權關系明晰、治理架構科學、經營方式穩健、收益分配合理的運行機制;通過不斷深化改革,建構符合市場經濟要求的新型農村集體經濟體制,增強市場競爭力。
從2016年全面消除集體經濟空殼村,到2022年村集體經濟收入全部達到10萬元以上,再到百萬元村佔比超過5%,保山市發揮村級黨組織的主導作用,立足各地資源稟賦和發展基礎,逐步探索形成了資產租賃、股份合作、項目聯動、產業帶動、物業管理、有償服務、異地开發、招商合作、旅遊創收、資源盤活10種發展壯大集體經濟模式,進一步豐富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的路徑措施。
在騰衝市騰越街道朝陽村,村黨總支書記陳小平指着連片的稻田說,這是優質餌絲稻種植基地,稻谷收獲後專門制作餌絲。
餌絲是雲南的一種特色食品。朝陽村餌絲加工距今已有600多年歷史,村裏曾有很多小型餌絲加工作坊。陳小平介紹,村黨總支充分挖掘特色優勢,提出打造“騰衝餌絲豆腐特色產業第一村”。針對餌絲產業組織渙散、規模不大等問題,朝陽村以村集體入股、村“兩委”增資擴股等方式成立合作社,採取“黨組織+龍頭企業+合作社+餌絲加工戶”模式,積極與外地企業籤訂餌絲米线訂單配送協議,對加工戶實行訂單化管理,不斷擴大產品銷路市場,2023年共帶動餌絲銷售165.3萬元,村集體增收11.2萬元。
在保山市隆陽區西邑鄉大莊村產業園,村民正在保山皓源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的農產品分揀线上忙碌。作爲基層黨組織領辦企業,該公司通過整合項目資金、銀行貸款的方式投資4500萬元,在集體土地上建設煙葉烘烤工場、農產品分揀线、基質土生產线、生態農家肥生產线、青儲飼料生產线和農機管理中心。
“作爲集農業生產、農業服務等於一體的綜合農業公司,我們生產的育苗基質、有機肥銷路很好;農機服務隊不僅實現自給自足,還可以服務其他村莊。”皓源公司總經理霍雲斌說。
大莊村黨總支書記李棋介紹,整個產業園今年預計實現產值800多萬元,壯大村集體經濟200多萬元。下一步,要爭取建設村級高原特色產業園,爲百姓增收致富注入強勁動力。
行走在保山市隆陽區辛街鄉小田壩村,漫山遍野的萬壽菊競相开放。遊客在金黃色的花海中打卡拍照,農戶則在田間地頭忙碌收獲。“我家種了2畝萬壽菊,公司在村裏有收購點,一畝能掙3000多元。”村民王永輝說。
小田壩村距離保山中心城區18公裏,林地面積多,傳統種植業效益差。2021年,村黨總支經過市場調研,決定發展萬壽菊種植。小田壩村黨總支書記王彬表示,爲切實保障農戶種植收益,村裏引進保山衆壹生物科技有限責任公司,在村裏建設收購點和生產线,幫助村集體獲得場地租金。村黨總支還牽頭領辦合作社,與引進的公司籤訂合作協議;公司則與種植農戶籤訂種植合同發展訂單農業。今年,小田壩村202戶農戶參與萬壽菊種植690畝,預計可收購鮮花2400余噸,實現群衆收入260余萬元。
“村子距離保山市區很近,爲了挖掘萬壽菊景觀效益吸引遊客,去年开始,我們提升人居環境,探索鄉村旅遊。”王彬介紹,如今村裏新發展農家樂4個,還打造水果園80余畝供遊客採摘,實現村美民富產業旺。
保山市村級集體經濟取得了長足進步,但依然存在收入來源渠道不足、“強村”數量還不夠多等問題,需要久久爲功。保山市委組織部副部長王曉江表示,下一步,保山市將強化基層黨組織政治功能和組織功能,大力發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進一步提升集體經濟實力,推動集體經濟在鄉村全面振興中發揮更大作用。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雲南保山因地制宜發展農村集體經濟
地址:https://www.sgitmedia.com/article/44333.html
相關閱讀:
- 大地流彩·全國鄉村文化藝術展演季在北京啓幕 2024-11-22
- 水生野生動物利用特許辦法宣貫會在浙江舟山召开 2024-11-22
- 農業農村部、國家瀕管辦聯合啓動2024年水生野生動物保護科普宣傳月活動 2024-11-22
- 推進農業農村區域協調發展工作座談會在湖南召开 2024-11-22
- “農產品質量安全課程進大學校園”工作推進交流活動在浙江杭州舉辦 2024-11-22
- 推進農業農村區域協調發展工作座談會在湖南召开 2024-11-22
- 第四屆中國烤鴨產業高峰論壇在河北滄州市獻縣舉辦 2024-11-22
- 特色雜糧新品種亮相北京密雲 2024-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