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么代幣將引領下一波金融創新浪潮

2024-10-16 09:15 金色精選


作者:Alex Tapscott,CoinDesk;編譯:白水,金色財經

在不到二十年的時間裏,交易所交易基金 (ETF) 管理的資產已從 1 萬億美元激增至如今的 10 萬億美元以上,美國銀行預測 2030 年 ETF 市場將達到 50 萬億美元。投資者被 ETF 所吸引,因爲它們提供了通過股票的流動性實現共同基金的多元化,通常費用較低。

但這本身並不能解釋他們的成功。

ETF 的核心是一種金融技術,它使大多數投資者曾經難以獲得的資產類別和策略變得民主化。其中包括從市政債券到外國股票、股票期權到私人信貸的一切。通過減少准入門檻並增強靈活性,ETF 從根本上改變了人們的投資方式。

ETF 的成功不應讓我們感到驚訝。歷史上的金融創新都遵循類似的軌跡——改善准入、減少摩擦和擴大選擇,這反過來又可以創造全新的市場。共同基金(1924)允許投資者將資金集中在一起並投資於證券投資組合。第一張籤账卡 Diners 卡(1950 年)使消費者無需攜帶現金即可支付商品,在此過程中爲消費信貸創造了一個巨大的市場。折扣經紀公司(1975 年)向普通投資者开放股票交易,而網上銀行和經紀公司(1990 年代)使行動不便或居住在偏遠地區的人們更方便、更容易獲得銀行服務。

這些技術都是從小規模开始的,需要一些時間才能滲透到各自的市場。

ETF 最初被視爲利基產品,可能適合少數 DIY 投資者,但不適合顧問、交易員、機構、高淨值個人或其他華爾街主要參與者。

雖然 ETF 確實是從指數基金开始的,但如今大多數 ETF 的推出都是針對主動策略的。根據貝萊德的數據,活躍 ETF 佔 2023 年所有美國上市 ETF 發行量的 76%,佔同年全球 ETF 流入量的 21%。該公司預計,到 2030 年,管理的主動 ETF 資產將激增至 4 萬億美元,比目前的 9000 億美元增加四倍多。

ETF 市場的成功是克萊·克裏斯滕森創新者困境的一個例子。當新技術出現時,市場中的現有企業(在這種情況下是傳統的資產管理公司、銀行和經紀公司)往往會緩慢地接受它,從而使顛覆性創新者獲得了關鍵的先機。克裏斯滕森說,他們的立場是可以理解的。在投資界,小型 DIY 投資者最初是最不感興趣的一類客戶。他們沒有很多錢可以投資,對費用也很吝嗇,因此很容易被解僱。

這種觀點是短視的。正是由於 ETF(和在线經紀業務)等技術創新,現有企業錯誤地判斷了 DIY 細分市場的增長潛力。他們錯誤地認爲 ETF 可能具有廣泛的吸引力。

克裏斯滕森表示,無法分析不存在的市場。 ETF 創造了一個前所未有的 10 萬億美元市場。新興市場蠶食了舊市場。

與 ETF 一樣,代幣具有進一步推動金融民主化的潛力。

當談到代幣時,神話和錯誤信息比比皆是。通常,所有代幣都被歸類爲“加密貨幣”,就像“加密貨幣”一樣。這是不幸的,因爲“加密貨幣”一詞用詞不當。事實上,許多(如果不是大多數)代幣並沒有試圖成爲傳統意義上的貨幣,即交換媒介、價值儲存和記账單位。相反,代幣最好被視爲價值的簡單容器。想象一下一個標准的集裝箱,它可以容納從計算機到汽車零部件、土豆到李子罐頭以及介於兩者之間的所有物品。

這些可編程容器可以代表任何有價值的東西——股票、債券、藝術品、知識產權——就像一個網站可以通過“編程”來包含任何類型的在线信息,比如店面、社交媒體網站或政府登陸頁面。世界各地任何有互聯網連接的人都可以使用代幣,並且消除了對許多傳統中介機構的需求。智能合約等嵌入式技術可以實現曾經由經紀人、交易所和轉讓代理處理的功能自動化,從而減少摩擦和費用。

迄今爲止,代幣的第一個殺手級應用是美元。代幣化的美元,即穩定幣,使用戶能夠轉移和存儲美元價值,然後將這些美元部署到各種金融服務中,例如交易證券、將其存入借貸平台以獲得貸款,或使用它們進行投資在一個新的啓動中。如今,穩定幣的流通供應量超過 1500 億美元,每年處理數萬億美元的支付。現在,數十億人可以輕松地擁有美元。這是一個突破。

就像 ETF 一樣,代幣有潛力創造新市場(數十億人不在金融市場投資)並使金融產品更易於訪問和定制(代幣是無限可編程的)。隨着銀行和競爭對手努力適應這項新技術,早期採用者將被定位爲全球領導者。現有企業別無選擇,只能追隨那些推動金融前沿的企業或與之合作。

正如華爾街巨頭貝萊德 (BlackRock)、先鋒集團 (Vanguard)、道富銀行 (State Street) 等在 ETF 的支持下成長爲巨頭一樣,下一代金融巨頭也將從代幣革命中崛起。但他們是誰?有競爭者,但它仍然感覺像是任何人的遊戲。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爲什么代幣將引領下一波金融創新浪潮

地址:https://www.sgitmedia.com/article/43436.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