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武漢糧食豐產更具含“新”量
2024-10-11 20:10 admin
金秋時節,稻浪千重,湖北省武漢市各產糧大區洋溢着豐收的喜悅。
據初步調查統計,該市今年糧食生產有望實現面積、總產、單產三增,超額完成年度生產任務目標。
“藏糧於地、藏糧於技”。2024年,武漢市農業農村部門持續加大對新品種、新技術、新模式、新機具的試驗示範和推廣力度,篩選新型優良水稻品種,加快農機更新換代,探索建立新型農業生產經營模式,糧食不僅“種子好”“種得好”,還能“產得好”“賣得好”。
中國種都建設發力,好品種好收成
“我一眼就相中這個品種,它能挺住今年的高溫,結實率還這么高。”9月20日,在武漢市水稻新品種展示現場觀摩會上,黃陂區王家河街某專業合作社負責人相中了“匯兩優78”水稻品種,與選育企業籤訂新品種成果轉化推廣協議。
看禾選種,讓農民種地更有信心。武漢市農業農村部門在各區廣泛开展品種展示示範活動,組織“江城優米”評選,推廣種植優質水稻,帶動農民增產增收。武漢培育的紅香優絲苗獲得“江城優米”金獎後,市場輻射長江流域各省,播種面積增長了近4倍。
“沒想到,今年經歷了連續高溫,收成還這么好。”9月30日,倉埠街錦繡濱水產業園農戶陳豔清站在自家田頭,笑得合不攏嘴。他種植了200多畝“襄兩優338”水稻,畝產達767公斤。武漢市種業協會會長崔登維介紹,“襄兩優338”品種去年通過審定,今年开始大面積種植,具備耐高溫、抗倒伏、結實率高等優點,獲得武漢市水稻新品種展示“移栽之星”金獎。
豐產的底氣來自“武漢·中國種都”建設的豐碩成果。依托在漢高校和科研院所,武漢打造了7000畝雜交水稻科研基地與30萬份種質資源庫,促進包括水稻全基因組育種芯片在內的百余項成果轉化,爲種業全產業鏈發展注入新動能。
新農機新模式,省人力更高效
今年豐收季,在黃陂區永旺智慧農場,10余台無人駕駛收割機穿梭在稻田,它們配備了北鬥導航輔助駕駛功能,可自主作業。
僅僅5分鐘,北鬥智能收割機就收割完了一畝地。“傳統農機收割一畝地大約要10分鐘,純粹靠人工,一個人2天才能收割完一畝地。”永旺智慧農場負責人介紹,通過北鬥衛星定位,智能農機作業的路线更加精准,投入的人力更少,作業效率卻更高了。
機械化、智能化、數字化,正成爲武漢改善糧食生產方式的主旋律。目前,武漢市主要糧油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已超84%。
近年來,武漢市新城區各專業合作社紛紛採購智能農機,加快農機更新換代。武漢市農業農村部門不僅提供農機購置補貼,減輕合作社的初期投入壓力,還持續开展技術培訓,幫助“新農人”掌握先進農業機械的操作技能。
育秧、打田、插秧、除草、施肥,直到糧食收割、烘幹,這些農活,都可由專業人士“代工”。武漢市以專業合作社爲基礎,探索出“農業機械化+綜合農事服務中心”模式,打通耕、種、管、收、售全環節,爲農戶實現全流程托管。
聚焦農業生產關鍵環節,武漢市加強農業社會化服務平台和標准體系建設,通過標准化、集約化、規模化種植,實現了糧食作物高效生產。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湖北武漢糧食豐產更具含“新”量
地址:https://www.sgitmedia.com/article/43008.html
相關閱讀:
- 建設國際一流和諧宜居之都,北京市政協召开協商座談會——凝聚共識促進城鄉深度融合發展 2024-11-18
- 數智賦能物流業降本增效 2024-11-18
- 新疆超額完成2025年度冬小麥播種任務 2024-11-18
- 上海浦東田園生活節,感受美好田園生活 2024-11-18
- 吉林通化二百零三點五公裏邊境线上的振興圖景 2024-11-18
- 寧夏支持24家休闲農莊开展改造提升 2024-11-18
- 雲品走出去 平台是路徑 2024-11-18
- 北京市全面啓動房地一體宅基地確權登記 2024-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