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走近種糧主體,細算夏糧增收账——種糧挑上“金扁擔”

2023-06-30 11:10 admin


夏糧收獲,顆粒歸倉,記者走近各類種糧主體,跟他們一起細算收入账。一筆筆種糧增收账背後,凝聚着國家強農惠農政策對糧食生產的全方位支持,折射出農業生產方式的喜人變化。

政策真金白銀,6畝地補貼1392元。“田保姆”托管,每畝節本增效220多元

仲夏時節,江蘇省連雲港市贛榆區塔山鎮棗行村曬場上,一台台運糧車進進出出。扦樣、裝袋、過磅,晾幹曬透的麥子散發出陣陣清香。

“含水量不到14%,符合入庫標准。”糧食經紀人莊良武麻利地測完小麥水分,招呼着大夥兒把小麥扛到車上,准備拉到隔壁莊留村的中轉庫。

拿到7200多元賣糧款,糧農孫運濤笑逐顏开:“家裏6畝麥子全賣了,一斤1.22元,經紀人上門收,省心省力。”

在棗行村,像孫運濤這樣自己種糧的農戶,約佔1/3。

夏糧收入咋樣?

孫運濤掰着手指細算账:這季小麥,每畝種子花了100元,旋耕、機收費用140元,肥料、農藥100多元,刨去成本,6畝地純收入5000多元。“這些年,政策越來越好。從糧食直接補貼、耕地地力補貼,到非直播稻補貼,一年的補貼加起來有1392元,都通過一卡通打到卡上。”孫運濤說。

農民種糧能掙錢,糧食生產才有保障。今年以來,糧食價格、補貼、保險“三位一體”的政策體系不斷完善。小麥和早秈稻最低收購價比去年每斤提高2分錢。中央財政下達100億元資金,向實際種糧農民發放一次性補貼,統籌支持春耕生產。“擴面、增品、提標”,農業保險持續發揮“保障傘”功能,我國實現三大糧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險和種植收入保險13個糧食主產省全部產糧大縣全覆蓋,保障能力和服務水平不斷提升。

政策真金白銀,給農民喫下定心丸。社會化服務讓農民種地更加省心。

在江蘇省淮安市漣水縣,依托“一條龍”或“菜單式”托管服務,許多農民種糧更踏實。“5畝小麥托管給亞夫農業合作社,從種到收不用自己上手,騰出時間打工,多掙了一份錢。”漣城街道荷緣村村民王愛志說。

“田保姆”種地效益如何?

荷緣村黨總支書記鄒亞軍算了筆账:農戶自己種,耕種管收各環節每畝大概要花將近220元,托管只需120元,一畝地節約近百元;合作社科學種植、標准化作業,每畝還能增產100多斤小麥。一減一增,一畝地能多掙220多元。

今年麥收期間,荷緣村又有50戶村民籤訂了下一季的托管協議。

健全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把小農戶服務好、帶動好。近年來,各地因地制宜,支持各類服務主體集中連片开展單環節、多環節、全程托管等服務,推動節本增效和農民增收。數據顯示,全國現有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超過104萬個,服務面積超過18.7億畝次,服務帶動小農戶超過8900萬戶。

好農機就是生產力,合作社全程機械化種麥,畝均純收入500多元

夏至一過,山東省汶上縣的田野裏恢復了寧靜。“夏收掃完尾,收割機就可以歇歇了。”郭倉鎮郭倉村的農機大院裏,雷沃農業機械農民專業合作社理事長郭波波正在保養農機。每年5月底,他帶着合作社的機手南下,從河南、安徽一路收割到山東濟寧一帶,然後趕回本地收麥。

“一年有一大半時間跟農機打交道。”在85後郭波波的眼裏,好農機就是生產力,他細數先進農機的優勢:“這種跟拖拉機配套的驅動耙,能把表層的土整得更細,不容易跑墒,還省油;這種條播機精度高,在1米之內播10顆麥種,能保證每顆都播到位,顆顆都能發芽,每畝能節約5—10斤種子……”

目前,合作社在周邊10多個鄉鎮流轉2300畝土地,依托100多台(套)農機裝備,建起標准化種植和全程機械化作業基地。“今年新买了9台北鬥無人駕駛導航儀,現有拖拉機全配齊了。”郭波波說,農機購置補貼支持農民購买先進適用機具,讓種地更加得心應手。夏收期間,收割機在前面收麥子,精量播種機緊跟其後搶墒播玉米,邊收邊種一氣呵成,有助於延長作物生育期,提高秋收時的籽粒品質。

農機一響,種地不慌。今年“三夏”,全國共投入1650萬台(套)各類農機裝備,开展夏收、夏種和夏季田管機械化作業。我國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73%,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達62.4%,大國糧倉根基不斷夯實。

全程機械化種地,合作社效益怎么樣?

郭波波有本明白账——

看成本,一畝地翻地40元,旋地50元,追肥50元,噴灌機澆地45元,高地隙植保機配合無人機植保30元,農資費用280元,總的算下來,每畝投入不到500元。

看收入,規模連片種植“濟麥44”強筋品種,畝均產量680公斤,目前市場價每斤1.36元左右。扣除流轉費用和種植成本,一畝地純收入500多元。同時,合作社對外提供農機作業服務,今年跨區機收服務面積達2.8萬畝。作爲適度規模經營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在土地深松、秸稈綜合利用等環節,合作社每畝還能獲得相應的社會化服務補貼。

良機助力,良法配套,種糧效益不斷提升。汶上縣農技推廣站站長郭延習說,利用新型經營主體形成的規模優勢,縣裏創新集成小麥玉米“雙晚”技術、小麥生產“十統一”、玉米生產“八統一”、大豆“一三三”等40多項技術體系,形成綠色高質高效“汶上模式”技術譜系,有力支撐糧食生產提質增效。

高標准農田種麥,每畝節本增收200多元,糧食產後保障築牢風險防线

河北省固安縣片片農田裏,玉米已經出苗,地上一片蔥綠。種糧大戶張勁松感慨:“高標准農田旱澇保收,收完小麥種玉米,一茬接一茬,種糧底氣更足了。”

“土地平整連片,田間輸電、灌溉等基礎設施配套齊全,天旱了立馬能澆,省電省水。”張勁松說,冬小麥每個生長階段都要靠水提勁。過去澆麥用布壟溝,大水漫灌,澆得不均勻,低窪地容易積水。如今,用上了地埋式多節自動伸縮噴灌設備,拉閘就能出水,幾百畝地只要一個人,電費比以前省了三成,畝均節水30到50立方米,還實現了水肥一體化,單產提升了5%,算下來一畝地節本增收200—300元。

固安縣農業農村局黨組成員尹豔軍介紹,固安水資源短缺,近年來縣裏整合各級財政資金5億元,建成高標准農田44.07萬畝,佔全縣耕地面積的近七成,其中高效節水灌溉面積達到1.4萬畝。同時,當地大力推廣“石農086”“馬蘭一號”等節水品種,從源頭擰緊小麥生產“水龍頭”。

種糧要賺錢,良田是保障。我國已如期實現10億畝高標准農田建設目標,畝均糧食產能增加10%—20%。今年,將統籌安排8000萬畝高標准農田新建和改造提升任務。接下來,將逐步把永久基本農田全部建成高標准農田。

強化糧食產後保障,確保豐收到手。今年夏收期間,黃淮地區遭遇連陰雨,給收獲帶來不利影響。從搶收、烘幹入庫到保險賠付,相關政策措施保駕護航,切實發揮托底保障作用。

位於河南浚縣的偉一種業有限公司糧倉裏,1.2萬多噸搶收的新麥已入庫。“麥子收割前一周,縣裏就組織我們把烘幹塔檢修准備好,保障一天200—300噸的烘幹產能。”公司負責人周位起介紹,目前收到的種子糧主要包括“百農607”“百農307”等品種,含水量剛過11%,全部住上了“空調倉庫”。他抓起幾粒小麥種子放到嘴裏一嚼,“聽聽這聲音,多脆!”

今年河南省財政緊急下撥2億元專項資金用於小麥烘幹。漯河市制定出台做好受損小麥收購的具體措施,在全市範圍內定點敞开收購。周口市沈丘縣、平頂山市魯山縣等地調控糧食收購,最大限度維護種糧農民的利益。各地農業保險承保機構开通理賠綠色通道,有序推進查勘定損,確保第一時間將理賠款支付到農戶账戶,減少小麥種植農戶損失,爲夏糧生產做好堅實保障。

《人民日報 》( 2023年06月30日 18版)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記者走近種糧主體,細算夏糧增收账——種糧挑上“金扁擔”

地址:https://www.sgitmedia.com/article/3734.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