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好節糧減損“無形良田”
2023-06-21 11:10 admin
在山西省運城市萬榮縣光華鄉大興村的麥田裏,收割機正在作業。 閆鑫攝
不久前,以“儲備安全科學減損”爲主題的2023年全國糧食和物資儲備科技活動周舉行。今年活動周聚焦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安全战略,突出科技和人才在推動節糧減損、促進糧食產業高質量發展方面的重要支撐作用,強調增強糧食和物資儲備安全保障能力。
保障糧食安全,要在增產和減損兩端同時發力。夏收時節,各地聚焦糧食生產、收獲、儲備、加工等環節,加大力度減損降耗,全方位保障糧食安全。
加強源頭管控,把住糧食減損第一道關
麥收時節,在安徽省亳州市蒙城縣小澗鎮海峰農機服務專業合作社裏,30余台新款高性能縱軸流小麥收割機,經過打油、更換濾芯等准備工作,投入“三夏”作業。
“去年我們合作社購买了22台新型縱軸流小麥收割機,每秒喂入量爲8公斤,具有拋撒率低、破損率低的特點,能有效減少收割環節糧食損耗。”合作社負責人鄧海峰告訴記者,從去年开始,這批收割機就成了機手們的首選,“今年我們又購买了11台,目前合作社全部換上了新收割機。”
節糧減損等於增產。加強生產環節源頭管控,是把住糧食減損的第一道關。近年來,在國家有關部門支持下,全國建成了5500多個專業化糧食產後服務中心,累計推廣使用近1000萬套農戶科學儲糧裝具,科學使用裝具的農戶儲糧損失由平均8%降至2%以內。
爲減少田間地頭的收獲損耗,蒙城縣制定《2023年糧食機收減損工作方案》,把推廣高性能的縱軸流小麥收割機作爲重要內容,引導農戶優化收割機結構,從源頭上把住糧食機收減損這一環節。去年以來,蒙城縣新增1200余台小麥聯合收割機,95%以上是高性能機械。
今夏,山東省萊西市農業農村局針對夏收農機手开展多期培訓。“小麥聯合收割機作業前要做好充分保養,根據地塊等自然條件調試作業參數。作業時,壓低收割麥茬高度、放慢駕駛速度、提高作業質量,避免吞吐量大之後出現撒糧現象。”萊西市農業農村局高級工程師史立傑說。
萊西市還加快農機升級換代,全面提升作業效能,近3年累計推廣使用先進農機具5372台,發放補貼資金9000余萬元,更新321台拖拉機、收割機,發放補貼資金280余萬元,以科技化促進農業機械作業提質、增效、降本、減損,力保70余萬畝小麥顆粒歸倉。
“通過糧食機收減損技能大比武等活動,激勵農機手在生產實踐中精操作、提效率。”有着20多年麥收經驗的山東青島供銷普惠農業服務有限公司總經理趙振東介紹,“農機合作社和農機手籤訂‘合同’,針對機收損失率等指標提出明確要求,盡可能減少收割作業帶來的糧食損耗。”
用科技手段儲好糧、管好糧,實現綠色優儲
走進萊西市糧食儲運站的糧倉,368個智能化傳感器均勻分布在各個點位,溫溼度等數據即時導入後台系統,實現24小時自動監測。
“我們增加人員巡查頻次,一旦出現局部溫度過高,立即採取通風降溫措施。”萊西市糧食儲運站黨支部書記、站長姜雲起介紹,“與以往採用大功率吸入式風機不同,現在引入小功率吸出式離心風機階段性送風,可以有效避免溫差過大,消除水分結露,減少糧食呼吸作用帶來的糧食損耗。”精心管理之下,萊西市糧食儲運站儲藏周期糧食綜合損失率降至0.2%。
用科技的手段儲好糧、管好糧,是保障糧食安全的重要一招。近年來,我國糧食倉儲設施現代化水平不斷提高,儲糧技術總體處於世界較先進水平,糧食倉儲正在由“安全儲糧”向“綠色優儲”躍升。各級糧食和儲備部門在糧食倉儲和科技工作中貫徹新發展理念,發揮科技支撐和創新驅動發展的作用,不斷推動科學保糧、綠色儲糧,更好滿足人民由“喫得飽”向“喫得好”“喫得營養健康”轉變,不斷增加綠色優質儲糧供給。
“目前,糧情監測、機械通風、環流薰蒸、谷物冷卻‘四合一’儲糧技術已成爲國有糧庫的標配。通過向密閉糧倉或覆膜糧堆充入氮氣或二氧化碳等,營造低氧環境,可以有效防治儲糧蟲黴,減少化學藥劑使用,保障糧食品質。其中,全國氣調技術應用倉容超過3500萬噸。”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在湖北省鐘祥市農機發展中心,一張地圖上插着不同顏色的小旗。“已經建好烘幹點的,我們就插上紅旗,在建的插上綠旗,規劃要建的插上黃旗,掛圖作战,推進建設進度。”鐘祥市相關部門負責人說。
去年,湖北啓動糧食烘幹能力提升行動。鐘祥市开展了100個產地糧食烘幹點建設。爲鼓勵農戶購买烘幹設備,當地在農戶購买農機享受30%國家補貼基礎上,推出疊加補貼計劃,烘幹能力1噸給予補助1000元,相當於增加10%左右的補貼,有效激發了農戶購买烘幹設備的積極性。
萊西市充分利用糧食產後服務中心,爲農民夏收提供幹燥、儲存等服務,廣泛發動鎮街深入農村开展豐富多樣的宣傳方式,爲農民科學儲糧开展科普培訓,減少收後儲存損耗。
此外,相關部門推動在東北平原、華北平原和長江中下遊平原建立以糧食收納庫爲依托的新型農村儲糧模式,並進行儲糧技術應用示範,建立示範戶1.18萬戶,糧食儲存環節節約減損取得顯著成效。在糧食運輸環節,开發應用了鐵水聯運接卸技術、糧食鐵路運輸專用車皮和專用散糧車、集裝散糧物流裝具等技術,提高了糧食流通效率,減少了糧食損耗。
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相關負責人表示,要加快實施“糧食綠色倉儲提升行動”,推動糧食精細化儲藏保管,提升倉房保質保鮮儲存能力和機械化、自動化進出倉技術水平。完善運輸基礎設施和裝備,打通農村糧食物流服務通道,確保運輸更加順暢便捷。
倡導適度加工、合理加工,提高糧油加工轉化率
安徽聯河股份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內,數十台機器轟鳴脫粒,包裝好的大米整齊堆放。作爲一家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和全國大米加工50強企業,聯河公司年生產大米能力達30萬噸,產品銷往北京、上海、福建、廣東等地。
“公司圍繞稻殼、米糠、碎米、成品米技術研發路线,建生態種養基地,實現綠色儲糧,採用低溫循環幹燥烘幹,實行適度加工工藝生產,开展副產品綜合利用,助力節糧減損。”聯河公司董事長甘啓斌說。
糧食從原糧到成品糧有個加工過程。近年來,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加大技術研發和成果推廣力度,引導企業升級改造加工設備,提高成品糧出品率和副產品的綜合利用率,同時重點抓好糧食加工標准化建設,依據保糧食安全、保食品安全的原則,制定科學加工標准,通過標准引導全社會節約糧食。
聯河公司新增智能低溫循環烘幹設施設備,有效降低稻谷烘幹形成的爆腰、裂紋,大大減少稻谷在加工過程中的碎米率和粉碎率。據測算,按照每噸潮糧因不能及時烘幹造成變質的比例0.2%計算,公司每天可挽回糧食損失4噸,全年按5個月烘幹時間算,可減少糧食損失600噸。
“從基地、烘幹、倉儲、加工、副產品綜合利用5個方面,公司每年節糧達1100噸,增產8250噸,加工損失率降低1.2%,產成品出品率增加4.6%,副產品綜合利用增值3600萬元。”甘啓斌說。
專家表示,糧食加工副產物有較大增值空間,要倡導適度加工、合理加工,提高糧油加工轉化率。推進面粉加工設備智能化改造,鼓勵應用柔性大米加工設備,引導油脂油料適度加工。加強糧食資源綜合利用,延伸糧油產業鏈條。
“切實推進全鏈條節糧減損,需要從田間到餐桌全過程,從業者、消費者共同努力。”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全國糧食和物資儲備部門將堅持科技爲先,大力實施“藏糧於地、藏糧於技”战略,持續不斷开展宣傳教育,與全社會一起共同耕好節糧減損這塊“無形良田”,把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人民日報 》( 2023年06月21日 19版)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耕好節糧減損“無形良田”
地址:https://www.sgitmedia.com/article/3052.html
相關閱讀:
- 煙火貴州,非遺新韻:榕江村超的文化傳承之旅 2024-12-23
- 我國北方5省區擁有全國近四成耕地 2024-12-23
- 全國鐵路2025年1月5日起實行新的列車運行圖 2024-12-23
- 5年超3萬億元!財政加力支持防災減災和應急管理 2024-12-23
- 三峽柑橘搭上西部陸海新通道走向海外 2024-12-23
- 農村學生營養餐問題整改金額超40億元 2024-12-23
- 黃河寧夏段進入凌汛期 2024-12-23
- 廢棄秸稈綠色“變身”記 2024-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