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協同發展十周年 農業農村領域結碩果

2024-02-27 20:10 admin


京津冀協同發展是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的重大國家战略,農業農村協同發展是京津冀協同發展战略的重要方面。十年來,京津冀三地立足各自農情特點和功能定位,分別發揮農業產業、資源和科技、人才、市場等優勢,重點在產業、科技、生態等方面加強合作,促進優勢互補、互利共贏、協同發展,取得豐碩成果。

京冀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創新團隊對接座談會

強化組織領導,協同發展合力不斷增強

建立健全工作機制。三地農業農村部門組建京津冀協同發展農業農村專題工作組,明確日常溝通和聯席會議等協調機制,籤定《京津冀農業農村協同發展框架協議(2023-2027年)》。北京市委農工委市農業農村局牽頭成立包括市農林科學院、北京農業職業學院在內的推進京津冀農業農村協同發展工作領導小組,強化職責分工,制定年度工作任務清單,層層壓實責任。

強化政策創設實施。緊緊抓住疏解非首都功能的“牛鼻子”,明確首都農業功能定位和產業結構調整方向,印發了《關於調結構轉方式發展高效節水農業的意見》《北京市落實<京津冀現代農業協同發展規劃(2016-2020年)>實施方案》《北京市“十四五”時期鄉村振興战略實施規劃》等重要文件,研究落實首都功能定位和農業農村協同發展舉措。

三地農業農村部門領導多次進行互訪座談,研究解決農業農村協同發展中存在的行政壁壘,落實推進產業、科技、生態、產銷合作、人才交流等方面合作事項。

強化產業協作,優勢互補效應快速顯現

疏解非首都功能有序推進。自2014年开始,北京市調整農業產業結構,疏解北京養殖、獸藥、飼料等畜牧企業30余家,引導企業和項目轉移至河北、天津進行產業布局。如首農食品集團2014年便啓動嬰幼兒乳粉重大項目搬遷,並在河北定州、承德、張家口等地建設奶牛綠色養殖、有機奶源生產基地和生豬育種、養殖、屠宰加工基地,僅承德大紅門生豬屠宰加工基地爲當地提供就業崗位700余個,帶動上遊養殖戶5400余家、下遊物流100余家,每年爲當地GDP貢獻超20億元。據不完全統計,北京涉農企業在承德市投資千萬元以上農業項目119個,投資總額超過220億元。通過引導北京涉農企業向津冀布局,帶動產業發展、群衆就業和脫貧增收,有效助力打贏脫貧攻堅战和推進鄉村振興。

共建優質農產品生產基地。2011-2018年,北京市累計投入資金1.58億元,支持北京農業企業在津冀等地區建設174個蔬菜、畜禽外埠基地,年供京蔬菜28萬噸、生牛乳17萬噸、生豬17萬頭。2022年,北京市啓動了環京周邊蔬菜生產基地建設工作,計劃到2025年建設基地210個,目前已建成基地130個、總面積近10萬畝,年供京蔬菜23.6萬噸,落實生產經營主體獎補資金3650萬元。

環京基地某基地整體圖

專家對蔬菜基地現場核驗

專家對蔬菜基地生產資質、生產流程進行檢查

深化農產品產銷合作。三地結合糧菜肉蛋奶果等農產品的生產優勢和北京作爲重要農產品主銷區的市場優勢,持續深化產銷合作、供需對接。共同組織舉辦京津冀蔬菜產業發展大會、品牌農產品產銷對接會、京津冀中藥材產業發展大會,和河北“淨菜進京”“津農精品”系列推介活動百余場,暢通津冀優質農產品進京渠道,保障首都農產品市場供應。目前北京市場上約40%的蔬菜和雞蛋、60%的牛肉、80%的羊肉來自河北;天津水產品供應量佔北京消費量60%以上,豐富首都市民“菜籃子”、鼓起津冀群衆“錢袋子”的效果明顯。

京承農業扶貧战略工作會

天津農產品推介會

深化休闲農業協同。京津冀三地10個區縣籤定協議,共同推進建設門頭溝永定河-河北懷來、平谷金海湖-天津薊州區等5條跨區域經濟發展帶。三地休闲農業協會聯合發布長城沿线、太行老區、運河溼地等5條“京津冀休闲農業精品帶”,切實推動了三地區域經濟、休闲農業和鄉村旅遊發展。

強化科技協同,農業科技水平持續提升

構建農業科研協同創新機制。2014年,京津冀三地農科院籤定了《京津冀協同發展農業科技合作協議》。2016年,北京市農林科學院牽頭成立了京津冀農業科技創新聯盟,聯合开展科技創新攻關與成果轉化。目前已獲得創新成果359項,包括新產品65件、新品種131個、新技術163項;建設京津冀聯合實驗室、區域科技創新團隊等區域創新平台20余個;开展科技合作項目130余個,項目經費超4.5億元;建立科技合作示範基地,引進果蔬新品種1700余個和多項國內領先新技術,構建起“京津研發、河北中試、就地轉化、率先推廣”協同創新機制。京津冀9所農林高校成立了協同創新聯盟,實施科技創新聯合攻關行動。圍繞現代種業、生物技術、智慧農業、食品安全等農業高精尖產業發展的“卡脖子”問題,加強農業農村領域的原始創新、基礎研究、聯合攻關。

密雲京津冀玉米良種京科728交流會

加強技術交流和成果轉化。三地農業科研機構、技術推廣部門及創新團隊緊密合作,通過开展品種聯合審定、技術觀摩、交流培訓、擂台賽等數百場活動,推動新技術、新品種、新產品的試驗、示範和推廣,培訓技術人員、農業生產者9.6萬人次,有效促進了區域農業產業發展。市農林科學院在滄州、唐山、武清示範推廣雜交小麥品種60萬畝,實現節水3000萬噸,增產4500萬公斤;市農林科學院和石家莊市農林科學院合作攻關的設施蔬菜生態環境智能調控技術,在石家莊、廊坊等7個地市累計推廣20.8萬畝,新增經濟效益2.44億元。

強化生態協作,共築區域綠色安全屏障

开展農業生態環境協作。三地落實大氣聯防聯控責任,推進農村地區煤改清潔能源。目前北京平原地區已基本實現無煤化,全市93%的村莊、96%的農戶實現清潔取暖。共同推進密雲水庫、官廳水庫等水源地保護,抓好農業面源污染防治、化肥農藥減量、秸稈綜合利用,同步對污水、垃圾、廁所、河道等進行治理,實現流域水土資源可持續利用、生態環境可持續發展。

加強動植物疫病聯防聯控。實行京津冀植物疫情防控輪流值守工作機制,通過信息共享、聯防聯控、聯合开發阻截管理系統,監測防控能力大幅度提高,同一病蟲害發生程度明顯減輕。建立動物疫情聯合預警機制,开展疫情防控聯合應急演練,以落實常態化防控措施爲核心,合力打贏非洲豬瘟等重大動物疫病區域防控攻堅战。

加強農業執法監管協同。協同推進農業標准化生產、質量安全追溯應用、檢測監測信息共享互認,开展聯合整治行動,嚴厲打擊農產品質量安全違法犯罪行爲。加強農業綜合執法協同聯動,建立了聯席會議、信息共享、執法聯動、協同辦案等合作機制,有效守護了區域農業農村安全。

三地聯合开展農業綜合執法

三地聯合开展農業綜合執法

十載光陰,春華秋實。京津冀三地手相握、心相連,產生了“一加一大於二、一加二大於三”的效果,農業農村協同發展結出的果實不斷惠及三地人民。下一步,京津冀三地農業農村部門將以持續促進產業共贏、科技協作、生態協同、鄉村共建爲重點,共同走出一條農業農村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農民共同富裕的區域協同推進之路。

供稿:北京市農業農村宣傳中心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京津冀協同發展十周年 農業農村領域結碩果

地址:https://www.sgitmedia.com/article/24314.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