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度熱情的騙局:真假Arbitrum

2023-05-16 14:55 鏈得得


最近,幣圈上演了一場真假Arbitrum的騙局。而這樣的故事,也許冰山之下每天都在不停的上演。

火熱Arbitrum:最受追捧的Layer 2生態

Arbitrum 是以太坊Layer2層擴容解決方案,使用Rollup 擴容技術的最優解之一,是一個可以同時保持無信任和安全性的智能合約。Arbitrum相比於以太坊Layer 1 ,實現了更高的吞吐量和更低的運算成本。Dune Analytics數據顯示,以太坊Layer2網絡Arbitrum鏈上ERC-20代幣累計鎖倉總價值已突破90億美元。

由於Arbitrum 與以太坊EVM的完全兼容,其將交易數據記錄在鏈上,計算和存儲放置在側鏈,對支付、DeFi、NFT等密集交易領域提供了更高的流動性,使以太坊生態實現了高度可玩性,可以說是改變遊戲規則的入場劵。 

基於此,Arbitrum生態也一躍成爲近兩年最火的Layer 2 層生態。在以太坊新一波宏大敘事的當下,在DeFi、GameFi和NFT市場有着舉足輕重的地位。尤其在治理代幣ARB入局後,更是掀起一波宏觀敘事。

“一條來自ArbiFarm的消息”

5月初的新加坡,Echo(化名)在下班前習慣性打开了官方後台。今年以來,由於項目的多鏈生態布局战略成果斐然,在市場營銷上尋求合作的訊息一直絡繹不絕。在冗雜的私信中,一條來自於“ArbiFarm”的消息,讓Echo眼前一亮。

“你好團隊,我是Arbitrum Foundatoin的Marketing Officer,我們即將推出ArbiFarm礦池...我們相信您的項目可以從加入我們的ArbiFarm池中受益匪淺...”

項目方在推特後台收到的來自“Arbitrum團隊”的尋求合作信息

Echo是一家知名GameFi項目的市場負責人,在Crypto市場已摸爬滾打過多年。目前,他們的項目進入到生態快速拓展期,她對“Arbitrum”拋出的橄欖枝表現出濃厚的興趣。

自稱來自“Arbitrum”團隊表示,“ArbiFarm”是一個創新的DeFi平台,通過提供一種創新且對用戶友好的方式來參與Farm pool挖礦,爲流動性提供者和投資者提供收益。“Arbitrum”團隊即將在6月份推出這個礦池,現在邀約合作夥伴,還准備了50萬美金的Grant來推動項目夥伴在“Arbitrum”的生態共建。

“ArbiFarm”項目白皮書

在看過白皮書,核實了基本的合作信息後,雙方在Telegram組建了合作群。負責“ArbiFarm”項目的對接人,使用名叫“Laneruhl Elizabeth”的账號,頭像是一個白人女性。她表示,希望雙方能夠約一個线上會議來探討下未來合作,“Arbitrum 的全球CEO Steven Goldfeder ”將參與到會議中。 

雙方迅速約定了一個Zoom线上會議時間,雖然Echo對一些細節還心存疑慮,例如爲什么第一次電話會議“Arbitrum 的全球CEO Steven Goldfeder ”就會親自下場,但也沒有想太多,畢竟面對面的线上會議,還能有什么問題嗎?

自此騙局高潮部分,即將來臨。

到了雙方約定的時間,由項目方建立的Zoom聊天室中,其CEO Edward、市場負責人Echo和技術負責人Peter(以上均爲化名)早早上线會議室內。過了約定時間20多分鐘,“Steven Goldfeder ”才姍姍來遲。同時“Laneruhl Elizabeth”並未出現在該電話會議中。“Steven Goldfeder ”出現後,網絡突然變得不穩定,“Steven Goldfeder ”以寬帶問題爲由,退出了會議室。

幾分鐘之後,“Laneruhl Elizabeth”突然在Telegram群中出現,重新建立了一個新的Zoom會議室,並表示“網絡問題可能是鏈接的原因”,大家重新進入對方新开的會議鏈接。

在這個會議室中,“Steven Goldfeder ”已經守候在會議室中,在這裏,雖然由於“網絡問題”,畫面不是很清晰,但“Steven Goldfeder ”的聲音卻很清晰。Echo由於此前曾與Steven Goldfeder 开過電話會議,通過聲音和畫面,也確認對面坐着的確實是Steven Goldfeder 本人。

Zoom會議中自稱Arbitrum的CEO“Steven Goldfeder ”的人

在Zoom溝通過程中,“Steven Goldfeder ”邀請了項目團隊進行了Demo演示,針對項目還提出了一些技術和項目發展的問題,並給予了高度評價,熱烈邀請項目轉移部署到Arbitrum主網上。整個Zoom會議當中,還實時與項目方負責人互動交流。

在該會議結束之後,“Laneruhl Elizabeth”便立刻推動合作合同籤約進展。很快在Telegram群中發了合同,其中提出雙方共建“ArbiFarm”。雙方各出資10萬美金代幣,“Arbitrum注入ARFT”(ArbiFarm代幣),項目方注入治理代幣,跨鏈到Arbitrum,雙方共同控制的EVM多籤錢包中,用於創建pool,來共同聯合質押挖礦,共同管理。

“Laneruhl Elizabeth”在Telegram提供的雙方合作合同擡頭頁

合同中約定雙方共同出資等價的10萬美元代幣,轉入共同控制的EVM錢包,用於創建pool

而“ArbiFarm”的代幣“ARFT”,也即將部署在“Arbitrum”,成爲“Arbitrum”生態新的代幣。

似乎有了ARB的璞玉在前,“ARFT”未來無疑充滿了誘惑。

在合同裏還特別提到,甲方(“Arbitrum”)將負責乙方(項目方)的資金跨鏈,“Arbitrum”愿意提供質押獎勵,在技術對接的兩周內,提供50萬美金等值ARB的Grant來推動遊戲平台在Arbitrum的建設。(截止發稿,ARB在CoinMarketCap報價1.22美元。)

合同中關於提供50萬美金等值ARB Grant的細則

“Laneruhl Elizabeth”在整個過程中,一直催促着對接的推進,並提出希望在本周之內完成籤約合作。

與此同時,“Arbitrum CEO Steven Goldfeder ”始終未在該Telegram聊天群裏出現。

“Laneruhl Elizabeth”在索要了項目方的官方郵箱地址後,通過 partnership@arbitrum.foundation的郵箱發送了官方合作的郵件,並附帶了“ARBITRUM BLOCKCHAIN PARTNERSHIP FORM”的合作表格附件。 

通過 partnership@arbitrum.foundation官方地址發送的官方合作郵件

無疑,官方認證的郵箱後綴,顯得整件事件看起來更加真正可靠。

郵件中還特別提出,“Arbitrum”官方需要合規的KYC認證,項目方需要提供公司CEO護照籤名,公司注冊地址法人籤名等信息。而作爲信息互換,對方也大方提供了“Steven Goldfeder ”的護照頁、籤名信息和“Arbitrum基金會注冊信息”等KYC信息,以表互相的誠意與認可。

名爲“Laneruhl Elizabeth”的工作人員提供的KYC合作流程

“官網郵件”中附帶的ARBITRUM BLOCKCHAIN PARTNERSHIP FORM合作表格, “Arbitrum”官方需要的合規KYC認證內容

“Laneruhl Elizabeth”提供,據稱是“Arbitrum 全球CEO Steven Goldfeder”的護照和籤名信息

名爲“Laneruhl Elizabeth”的工作人員提供的“Arbitrum基金會”注冊信息

而在“Laneruhl Elizabeth”的不斷催促和問詢下,項目方很快將KYC信息和合同在Telegram群裏提交。

“Arbitrum全球CEO Steven Goldfeder ”親自出面、官方的郵件後綴、看似合規的KYC流程,看似專業的合作架構籤署,充滿誘惑力的合作內容,至此,一張通天大網已經鋪就而成。 

露出馬腳

對於來自“Arbitrum”的過度熱情,該項目團隊即興奮又疑惑。

Peter是該GameFi團隊技術負責人,和只鑽研於技術开發的技術大牛不同,他也熱衷於炒幣,對於以太坊生態的狀態十分了解。在高興之余,他總覺得事情有些蹊蹺。由於都是行業裏的資深人士,Peter和Echo經常與大生態有互動和業務關系往來,Peter感覺不同於以往他們積極擁抱合適的生態團隊,這次“Laneruhl Elizabeth”的催促,“Arbitrum”的“熱情”,總有點反向抱大腿的“嫌疑”。雖然他們的項目足夠優秀,但他們對於Arbitrum有如此的吸引力?Peter覺得可能還真不至於。

僅僅一次Zoom會議就定下來合作,也與往常的合作相比顯得有些草率。Peter表示:“這么大的生態,第一次會議就是全球CEO親自下場,在雙方沒有特別熟絡的關系面前,不合常理。”

而面對50萬美金這一遠超行業一般水准的Grant誘惑,Peter並沒有太過於興奮,他感覺事出反常必有妖。

爲此Peter還專門查詢了全網“ArbiFarm”的公开信息,結果整個推特和搜索引擎卻無一痕跡。

Peter的認知中,大生態的項目總是謀定而後動,即將在6月份上线的“ArbiFarm”爲何在5月的當下,卻沒有在Twitter中泛起一點水花。Peter將“ArbiFarm”項目的信息發到一些資深的Telegram炒幣群裏,群友都表示對Arbitrum該項目不知情。 

“一個大生態的建設,應該是設立好一個准入標准,然後振臂一呼,各種生態夥伴紛紛前來提交申請,再從中篩選,這樣才是最快最高效,也是最有利於Marketing的一種建設方式。”更蹊蹺的是,本應遠在美國的Arbitrum團隊,线上的溝通交流時間居然和他們新加坡團隊一致。“難道他們都在亞洲嗎?"Peter疑惑。

騙子要騙什么?怎么騙?

Peter猜測貓膩可能就在KYC和跨鏈橋,該GameFi項目的代幣發行在BNB Chain上,需要跨鏈到Arbitrum之後才能注入到質押池中。對方在合同中也明確表示,跨鏈橋由甲方來提供。而跨鏈橋在最近幾年一直有着“黑客提款機”的戲稱,不難想象,他們完全可以通過留後門的方式,在代幣通過跨鏈橋轉入不多籤錢包之前,將全部代幣提走。

合同中明確表示,跨鏈橋由甲方來提供,pool也由甲方來建設,並且給到了乙方一些對應的權利,例如獲取代幣獎勵,合同左下角並帶有“Steven Goldfeder ”的籤名

帶着這樣的疑問,項目團隊想要再去驗證一下真僞。Edward提出,合同已經籤好,但是他們要秉承一個原則,代幣打到pool的動作,要發生在雙方推特官宣之後——這也是行業普遍採取的一種合作方式。

果然,這樣的提議被無情拒絕,其實在合同中就注明了,技術對接一定要發生在最前面。

針對Edward提議先進行社交媒體合作官宣,“Laneruhl Elizabeth”委婉拒絕,並表示如果你們團隊對這樣的合作方式不敢興趣,以後總能找到更好的合作方式,這不是一個強制性事情,“Arbitrum”仍然有很多合作夥伴

而Echo則對爲什么“Steven Goldfeder”沒有進群進一步溝通提出了疑問,從始至終,除了一开始的Zoom會議,“Steven Goldfeder ”就在沒有出現。對方解釋說,“Steven Goldfeder ”並沒有Telegram账號。 

好巧不巧,作爲業內資深從業者,Echo有Steven Goldfeder 的Telegram聯系方式,而在Echo將真實的账號發到群裏之後,所謂“Arbitrum團隊”在群裏的另一位名叫“Markus Carsten”工作人員卻矢口否認,並表示這可能是別人。 

針對Steven Goldfeder 的Telegram聯系方式,“Arbitrum團隊”在群裏另一位工作人員“Markus Carsten”予以否認,並表示“Steven Goldfeder ”並沒有Telegram账號,這可能是別人

到此,騙局已經難以爲繼,在多次催促無果後,“Laneruhl Elizabeth”面對Peter的質問,默默退出了群組,上演了最後一出逼宮大戲。

“Arbitrum在群裏另一位工作人員Markus Carsten”指責了Peter對“Laneruhl Elizabeth”的質問是一種粗魯行爲,表示雙方的合作計劃將終止。不知道是否想通過要挾團隊的方式來逼迫就範,畢竟面對的是50萬美金的誘惑,很多人難以輕松割舍。在看到項目方無動於衷後,騙子團隊將之前聯系的推特账號拉黑處理。

至此,這場精心編制的騙局算是告破。

事後復盤, Edward、Peter和Echo都覺得對方的騙局環環相扣,確實很具備迷惑性,尤其真假“Steven Goldfeder ”的戲碼十分精彩。但有一些破綻也是致命的,只要足夠小心謹慎,也不容易被騙子拖入泥潭。

Echo還發現一個漏洞,對方只通過官網郵箱發送了一次信息,而且郵箱官方報了地址存疑,只不過在當時,這個事情沒有引起大家的在意。後期Echo試着回郵件,回信並不能有效到達對方的地址,也意味着這是一個假地址。

Arbitrum聯合創始人兼 CEO Steven Goldfeder :這看起來像是一場騙局

鏈得得ChainDD採訪了Arbitrum聯合創始人兼 CEO Steven Goldfeder ,他表示,“我從來沒有聽說過這個人(“Laneruhl Elizabeth”),這看起來像這是一個騙局”。

對於護照信息,Steven Goldfeder 也明確表示是僞造的,而針對假的Steven Goldfeder ,他表示,“這個人長的確實像我,或者是盜取了我的一段視頻。”Steven Goldfeder 給到了一個鏈接地址,他認爲,騙子團隊可能是從博客的錄像中進行了錄屏。

Steven Goldfeder對所謂Arbitrum工作人員“Laneruhl Elizabeth”予以否認,並表示看起來像個騙子

Steven Goldfeder表示所謂Arbitrum工作人員“Laneruhl Elizabeth”提供的護照信息是僞造的

Steven Goldfeder 給到了一個鏈接地址,認爲騙子團隊可能是從博客的錄像中進行了錄屏

該騙局對於受害者的選擇標准

由此回想,最早的Zoom會議所謂的網絡問題,就是騙子團隊步步爲營的第一步棋子,可能通過錄屏或AI換臉的方式,通過聲音處理來配音,在項目團隊眼皮下上演了一波狸貓換太子的魔術戲法。而網絡卡頓,則成爲了嘴形和聲音不同頻的有力借口。

這也是這場騙局中最精彩的部分,有模有樣的白皮書,官方後綴的郵箱地址,“Steven Goldfeder 的閃亮登場”,護照信息的博取信任,生態新項目共建的誘惑,一擲千金的豪情,環環相扣,共同編織了這場騙局。

當然,不存在完美的犯罪,再華麗的騙局,也都有破綻。 

比如,類似於Arbitrum這樣的大生態系統,內部一般都有着嚴格的規範和流程,而騙子爲了能夠獲取信任和行騙成功,顯示出過分的熱情,認可和一些足以令人心動的獎勵。不斷催促快速推進合作,意圖縮短對方的思考時間;以及其提出的所謂重金Grant,遠遠超出行業的一般規範。

另外,時區的問題,美國團隊的亞洲作息,CEO沒有Telegram账號,都是蛛絲馬跡。

而這些詐騙團隊,多瞄准一些有一定知名度,已經上幣並具備一定流動性的Crypto項目。

一是方便得手後迅速套現,二是該類項目對於大生態有訴求,三是該類項目傾向於大生態的Grant支持,四是一般團隊對於英文口音差別的不敏感,文化差異帶來的疏離感,容易蒙混過關。

最近,由於市場开始回暖,L2生態,比特幣生態开始出現的熱點苗頭,一些項目方开始發力,而騙子也开始蠢蠢欲動。前不久,就有詐騙團夥制造了虛假的 FOUR 代幣並使用 0xac82 开頭地址僞裝成孫宇晨,通過購买大量欺詐代幣 FOUR 並將它們轉移到交易所來誘導追盤的人;類似於這樣的詐騙行爲層出不窮,貔貅盤,旁氏騙局等等,身處幣圈名利場,離錢很近,也離人心底深不可及的欲望很近。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總會充滿爾虞我詐,滿紙荒唐的故事。越是在金錢永不眠的地方,越是無休止的欲望溝壑難填。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過度熱情的騙局:真假Arbitrum

地址:https://www.sgitmedia.com/article/148.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