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技術探索者到標准制定者,智能釀造成爲國台新名酒“底色”

2023-11-01 08:00 admin


在新一輪“重陽下沙”之時,被外界一直貼上“神祕”標籤的醬酒有了智能釀造的標准體系。

日前,“智能釀造高質量發展論壇暨國台2024年度質量誓師大會”在貴州茅台鎮的國台酒莊隆重舉辦,據了解,此次論壇旨在推動中國白酒從傳統產業走向新型工業,實現集約、高效、綠色、低碳的可持續高質量發展。另外與會期間,國台管理班子代表在重陽下沙時上台作莊嚴的質量宣誓,展現出新階段國台全員守初心、擔使命,凝心聚力、攜手共進的雄心壯志。

智能釀造標准體系發布。

值得注意的是,與會期間,國台不僅公布了最新的科技鑑定成果,還發布了《國台智能釀造標准體系》。這一標准體系是國台多年來探索智能釀造的經驗總結,發布後引起了行業內外的廣泛關注,不少行業人士對國台的智能化釀造探索提出了肯定的態度。

實際上,“秉承傳統不泥古、科學創新不離宗”,是國台智能釀造、保證產品品質的基本原則,同時是國台打造“中國新名酒”的“底色”,並且在國台的釀造中起到了越來越重要的地位。今年重陽下沙,國台下沙總投產2萬噸,其中智能釀造車間產量突破1萬噸,實現了新的跨越。

展开全文

智能釀造高質量發展論壇活動現場。

傳統釀造過渡到智能化

需要解答白酒蕴含的各項科學問題

據了解,白酒是我國傳統優勢產業,釀造工藝復雜、對工人技術和體力要求較高,隨着經濟社會的發展,白酒傳統工藝的作坊式、勞動密集型操作嚴重制約着生產的規模化程度。因此,白酒行業需要嘗試現代化的生產方式。

中國酒業協會在《中國酒業“十四五”發展指導意見》中指出,以智能釀造推動創新發展,深入推進關鍵工序智能化,生產控制自動化和供應鏈優化,推動產業科技創新、工藝創新和管理創新,助力產業轉型升級。

作爲傳統產業,白酒是生物發酵領域最復雜的產業之一,其存在着許多未知領域。例如在白酒的釀造過程中,涉及到超過3000種以上的化合物,包括多種風味物質、活性物質以及金屬和非金屬離子,共同構成了酒的復雜混合體。因此,對於白酒感官感知等方面的研究,是實現中國白酒的數字化和智能化釀造的重要基礎。

公开資料顯示,自上世紀70年代起,中國白酒產業就不斷在機械化和自動化方面進行探索。2010年,中國酒業協會發起了旨在提升中國白酒傳統釀造裝備水平的“中國白酒158計劃”,旨在促進制曲、釀造、蒸餾、貯存和包裝等五個關鍵工藝環節的自動化水平提高。在行業不斷探討智能釀造的大背景下,中國白酒產業在數字化和智能化釀造方面持續探索,並一直秉持着傳承與創新並重的理念,通過信息化技術、裝備技術和數字化應用不斷賦能傳統產業。

中國酒業協會理事長宋書玉。

中國酒業協會理事長宋書玉表示,首先,白酒的釀造過程中採用开放的釀造方式,這爲數字化研究增添許多屏障。其次,白酒的蒸餾過程作爲全球最復雜的蒸餾體系之一,以及陶壇貯存所帶來的挑战,需要通過不斷地研究和突破來解決。

“例如爲何要在特定時間進行釀造,爲何要在特定環節進行特定的步驟,以及爲何使用特定的器具進行貯存等。這些背後的科學原理需要通過現代技術和科學研究來推動解析。”宋書玉指出,唯有當行業能夠回答這些問題時,傳統釀造技術才能得到升華,智能釀造的時代才有可能真正到來。

“秉承傳統不泥古、科學創新不離宗”

20余年智能釀造實踐奠定國台新名酒底色

中國白酒要實現智能化,需要不斷攻克諸多難題,不過有龍頭企業正在向智能釀造做進一步的研究和布局,其中國台酒業就是值得白酒行業參考和布局的範例。

據了解,由於釀造工藝復雜、香味物質多樣以及獨特的微生物環境等,醬酒一直被貼上了“神祕”的標籤,當下對於醬酒感官、風味等方面的研究處於起步階段,因此相比其他香型白酒,醬香白酒的智能釀造則是更具有挑战性。

國台智能釀造生產車間——中央控制室。

國台智能釀造生產車間——智能上甑機器人

國台智能釀造生產車間——自動接酒系統。

不過,國台酒業在中國醬酒核心產區茅台鎮,對智能釀造產業化的探索與創新已經持續了二十余年。作爲國內醬香酒企的代表之一,國台在智能釀造上起步早、持續化、融合深,並不僅僅局限在單個技術上的突破,更是致力於系統性的創新。在智能釀造探索與創新中,國台經歷了兩個階段:第一階段始於國台立業的 2001 年,通過 10 余年“學藝”,主要是學習茅台鎮的正宗的大曲醬香型白酒的工藝,不斷的積累各個關鍵生產技術環節的工藝參數,做到正宗業實。

第二階段從2011年算起,以智能化釀造提升傳統產業,探索醬香型白酒產業新型工業化。在此期間,國台智能釀造歷經 10 多年6次迭代,在協會領導、專家、學者的持續指導下,結合生產實踐不斷修正優化,初步構建了智能釀造的系統集成體系,基本證明了醬香型白酒的智能釀造是行得通的,而且成爲國台差異化系統競爭力的根基、國台中國新名酒的品牌底色。

天士力創始人、天士力控股集團董事局終身榮譽主席、國台酒業集團董事長閆希軍。

天士力創始人、天士力控股集團董事局終身榮譽主席、國台酒業集團董事長閆希軍表示,國台堅持守正創新,用科學手段探索醬酒生產未知領域,用數字化解祕傳統釀造技藝,打开過去做“糊塗酒”的“黑匣子”。國台創新智能制造過程中注重向空間要效益,注重節約土地;向時空要效益,用虛擬的機器人來把傳統的、經典的工藝要領再現到生產工藝流程中;向技能要效益,把人的效能變成智能的人工,提高生產效益。

如今,國台以科研帶動智能化釀造系統創新收到顯著成效,以國台酒莊爲例,實現1萬噸產能配套用地僅350畝,而傳統釀造則需配套土地850畝至 1000畝,立體布局節約土地60%。智能釀造車間的耗水量降低78%,耗天然氣量降低17%,綜合能耗相比國內清潔生產領先指標降低53%。

另外,對於醬酒智能釀造的“基礎性研究”——香型及微生物方面,國台也取得不俗成績。在重陽節的前一天,由國台酒業集團和天津科技大學共同开展的“醬香型白酒發酵過程微生態調控及品質提升關鍵技術與應用”通過了專家鑑定。該鑑定委員會由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工商大學原校長孫寶國,中國酒業協會理事長宋書玉等專家及行業領導組成,該項目爲講清楚微生態演替變化規律的認識,解析了不同品質釀造過程中風味物質的變化差異,提供了科學理論依據和實踐手段。

首個行業智能釀造工藝標准出台,

助推國台高質量發展與行業前行

二十余年對智能化釀造的探索和實踐,國台從中積累了不少經驗,也作了各種具有前瞻性和實用性的布局,爲了向全行業智能化升級提供指引與方向,國台提煉並發布了行業首個智能釀造工藝標准:《國台智能釀造標准體系》,引起行業的廣泛關注。

《國台智能釀造標准體系》包含“7”個部分、“4”個目錄層級、“534”項標准文件,將白酒行業公認最復雜的醬香型白酒“12987”傳統工藝以及30道工序、165 個環節,細化爲30道工序269個環節並提煉出1071項工藝指標標准,且根據重要程度細分爲A、B、C三類,分別予以精細化控制,貫徹到制曲、制酒、倉儲、勾調、包裝等生產全流程。通過智能釀造體系,實現了時空效益、空間效益、技能效益,並成功做好了釀好酒、喝好酒、讓酒好喝三個重要環節。

除技術標准、質量標准外,《國台智能釀造標准體系》還包括科研管理在內的管理標准。隨着科研的持續深入和智能釀造整體裝備水平的提升,標准體系將不斷完善升級,助推國台高質量發展和行業前行。

與此同時,針對技術難點和瓶頸,國台取得了多項重大突破,包括全產業鏈紅外光譜質量控制體系、酒體指紋圖譜相似度評價技術、飲後舒適度循證醫學評價技術、全產業鏈工藝標准數字化和質量控制數字化技術、全過程大數據採集和關聯性分析,以及全產業鏈融合信息化成套智能裝備。

對於國台智能釀造方面取得的經驗和成績,各方予以肯定。中國酒業協會副祕書長劉振國指出,當前白酒生產存在原酒品質不穩定、優秀的釀酒工匠稀缺、生產環節條件差等痛點,從人工釀造到機械釀造再到智能釀造的發展路徑是必然趨勢。國台酒業在這些方面做了較好的實踐和創新,並建立了一套較完整的智能釀造體系,走在行業的前列,證明了智能釀造是完全可行的。

國家智能制造專家委員會副主任、機械工業儀器儀表綜合技術經濟研究所所長歐陽勁松。

國家智能制造專家委員會副主任、機械工業儀器儀表綜合技術經濟研究所所長歐陽勁松認爲,制造業數字化轉型是推進新型工業化的必然選擇,白酒等傳統行業也不例外,這就迫切需要像國台這樣的龍頭企業錨定智能制造主攻方向,在探索實踐中總結形成國台模式、國台方案和國台標准。

江南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徐巖。

江南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徐巖認爲,國台在智能釀造方面做了很多有益的探索,總的來說,可以概括爲三個方面。一是做好了在傳承傳統基礎上的創新;二是在遵循微生物發酵規律的基礎上,借助標准體系,做好了“天人合一”;三是遵循了先難後易的原則,把傳統工藝和智能釀造有機地銜接起來,做出了好酒。

業界認爲,國台酒業率先推出了領先於行業的智能釀造標准體系,這是爲了提升產品質量和服務水平以滿足更高層次的市場需求。國台酒業开啓的數智化轉型之路,在傳承傳統釀造工藝的同時,進行數字賦能和智能改造。這不僅推動了釀酒產業由重體力、高耗能、資源浪費型的傳統工業,向以人爲本、資源集約、環境友好的高質量發展新型工業的轉變,也映射了其對於創新和可持續發展的強烈承諾。

文 貝貝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從技術探索者到標准制定者,智能釀造成爲國台新名酒“底色”

地址:https://www.sgitmedia.com/article/14367.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