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農科普|災後養殖魚類病情預測和防病技術措施
2023-08-03 20:11 admin
7月31日以來,北京市遭遇極端強降雨。因惡劣天氣影響,導致養魚池水質變化巨大,魚類面臨較強應激反應;同時養殖池中各種病原微生物將大量孳生。經分析研判,強降雨過後本市養殖魚類發生疫病風險將明顯升高。
一、病情預測
1.草、鯉、鯽等大宗淡水品種:易發生爛鰓、腸炎、赤皮、細菌性敗血症等細菌性疾病,以及孢子蟲、車輪蟲、指環蟲、三代蟲等寄生蟲性疾病;草魚易發草魚出血病、鯉魚易發鯉浮腫病、鯽魚易發鯽造血器官壞死病等病毒病。重點關注順義、平谷、通州、房山等地區。
2.觀賞魚(金魚和錦鯉):易發生爛鰓、赤皮、腸炎等細菌性疾病,以及車輪蟲、指環蟲等寄生蟲性疾病;同時各個品系的金魚易發鯽造血器官壞死病、錦鯉易發鯉浮腫病等病毒病。重點關注平谷、順義、通州等地區。
3.虹鱒、鱘等流水養殖品種:易發生爛鰓、癤瘡、腸炎等細菌性疾病,以及車輪蟲、三代蟲等寄生蟲疾病。
同時,養殖魚類各品種都有因缺氧導致死亡的風險。
二、防病技術措施
1、池塘等設施檢查及恢復
及時檢查池埂、進排水系統、增氧機、水泵、網具、供電設施等是否受損,及時修復,盡快恢復其功能。防止魚逃逸以及後續降雨造成新的損失。
及時清除沉積在池塘中的淤泥、雜物和垃圾等。
對受災損毀的魚池,清理幹淨後,採用聚維酮碘、次氯酸鈉等消毒劑進行消毒後再重新放水養魚。
2、水質管理
池塘水體渾濁、透明度低,可採用聚合氯化鋁等絮凝物質進行全池潑灑,使水體中的聚合氯化鋁濃度達到0.2~0.3毫克/升,讓池水的透明度達到30釐米左右。
有需要的,向池塘水體中潑灑終濃度爲0.2毫克/升的EDTA,穩定水質。
全池潑灑二氧化氯、聚維酮碘等消毒劑對池水進行連續2~3次的消毒,0.3毫克/升。每間隔1天潑灑1次。
陰雨等天氣加开增氧機,避免魚類缺氧死亡。
3、投喂管理
檢查飼料是否受潮黴變,不能投喂變質飼料;要投喂優質飼料。
陰雨天不投喂或少投喂。
汛期結束後,通過連續幾天觀察攝食情況,及時調整投餌量。
4、疾病預防
增強魚體免疫力,可採用添加有免疫調節劑的飼料(酵母免疫多糖、黃芪多糖、益生菌、益生菌-發酵中藥等),連續投喂養殖魚類一段時間(一般爲15天)。
每日觀察養殖魚類攝食、遊動狀態;及時抽取池邊遊動異常魚類,檢查是否患病。
每日取水樣檢測溶氧、pH值,氨氮、亞硝酸鹽等指標,發現異常及時採取應對措施。
5、疾病治療
養殖魚類發病時一定要經確診後才能用藥,切忌盲目用藥,否則損失會加大。
抗生素不能作爲預防藥物,只能作爲治療藥物使用,否則會產生耐藥性;抗生素只能拌餌投喂,而不能潑灑使用,並且不同類抗菌藥物要輪換使用,目的是避免耐藥性產生;有些藥物是脂溶性的,在治療非腸道性疾病時,需要先用食用油預混後才能拌餌投喂,否則不能被腸道吸收,不能到達治療效果。投喂藥餌時,飼料的投喂量減半甚至更低,每日投喂1次藥餌,確保藥餌得到充分的利用。在計算抗生素使用量時,應按照每公斤魚體重量計算。
殺寄生蟲藥也不能作爲預防用藥,確診後對症使用藥物。
三、鼠媒、蟲媒等傳染性疾病的防控
在遭遇暴雨洪澇災害後,養殖和管理區域也要警惕鼠媒、蟲媒等傳染性疾病。及時做好環境衛生,开展消毒滅鼠及殺蟲等工作,清理垃圾、糞便以及各種蚊蟲孳生水體等。
作者:北京市水產技術推廣站
北京市漁業創新團隊病毒病防控崗位
北京美麗鄉村網供稿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三農科普|災後養殖魚類病情預測和防病技術措施
地址:https://www.sgitmedia.com/article/6755.html
相關閱讀:
- 農業農村部舉辦人工智能專題報告會 2024-12-26
- 我國糧食生產邁上新台階的五大支撐 2024-12-26
- 水產種業振興取得積極進展 2024-12-26
- 農業農村部舉辦人工智能專題報告會 2024-12-26
- 疏勒縣开心果:鄉村振興金鑰匙 數智賦能產業興 2024-12-26
- 兩部委協同推進農民專業合作社年報公示工作 2024-12-26
- 浙江杭州推出深化農村改革“136”行動 2024-12-26
- 新質生產力領跑陝西寶雞奶山羊產業 2024-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