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間直播“進城”消暑

2023-07-24 20:11 admin


大暑時節,“溼熱交蒸”幾乎達到了頂點,但是在京郊的田間地頭、果林溫室等地方,農忙的身影依舊。其中,有一批敢於善於創新的“新農人”,他們的“農具”不再是鋤頭鐮刀,而是用於直播的手機和三腳架,這些深耕京郊的帶貨主播,逐步成長爲城鄉互動交流的紐帶和橋梁。身在城裏,指尖輕點、足不出戶,就能喫到密雲的有機西紅柿、平谷的鮮甜大桃等,京郊應季的新鮮瓜果紛紛“進城消暑”,已經形成了首都鄉村振興的一道風景线——

王丹(左三)和她的電商運營講師團隊部分成員

直播开在田間地頭

“成熟現摘,即刻發貨,您喫到的是非常新鮮的口感。”孫美佳手裏拿着密雲當地生產的有機西紅柿,背後就是一片瓜果園。在“密農人家”做主播的第四年,孫美佳依然堅持把直播間开在田間地頭。

“密農人家”以“互聯網+農業”模式銷售農產品起家,追着直播帶貨的浪潮,漸漸形成了小有規模的直播電商團隊,孫美佳便是頗具號召力的主播之一。

“90後”的孫美佳是“密雲媳婦”。嫁到密雲區西田各莊鎮後,就進入“密農人家”工作。她的直播間聚焦密雲特產,各村的時令蔬果、散養土雞蛋和新鮮的密雲水庫魚等不同種類的優質農副產品琳琅滿目,單場直播的非粉絲轉化都在10%以上,引導成交金額超過2000元/場次。“像春天應季的露天小菠菜、小衆時令產品花椒芽等在當地賣不上價,但在城裏卻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尖兒貨。”孫美佳說。今年花椒芽在她的直播間賣出了近百斤。

爲什么要把直播間开在田間地頭呢?孫美佳說,作爲農民,站在田間地頭做直播很有主場的感覺,信心倍增。“我想讓更多的人能喫到我們農村的優質特色農產品。”

直播走進千家萬戶

“我希望家鄉越來越多的農民都會用手機賣農產品。”爲了這個樸素的愿望,電商創業者王丹當起了“老師”。

2004年,王丹回鄉創業,开始經營電商。歷經多次失敗,自己創立的品牌終於在市場上站穩了腳。但有一次看到平谷桃農被收購商惡意壓價,她的神經被深深刺痛了。王丹建議種桃的老姨用手機在網上自己賣桃,可老姨卻犯了難:“哪像你們年輕人,我們可不會鼓搗電腦、手機。”

“不會就教唄!”這個想法冒了出來,行動立馬就跟上。王丹有中國電子商務協會認證的高級講師資格證,她自己設計課程內容,不僅教網絡平台操作流程,還培訓銷售技巧,這一講就是六年。六年裏,她記不清有多少次半夜被學員求教的電話叫醒,有多少次收到學員激動的反饋……爲了幫助更多的人,她還帶領着她的“鐵杆粉絲”“學霸”學員們成立了講師團,足跡遍布平谷區16個大桃主產鄉鎮,累計培訓桃農1萬多人、6萬余人次。

2019年,王丹又投資十余萬元,搭建起“一耘甄選平谷好物”商城。通過“公益+銷售”模式扶農帶農。從老板到電商培訓師,從“授人以魚”到“授人以漁”,王丹的助農情懷在鄉村深深地扎下了根。

直播助力產業振興

“歡迎家人們進入直播間,現在是北京最熱的季節,也是我們平谷‘最甜’的季節,我們桃鄉的大桃上市了……”每年平谷大桃成熟,張海龍都會主動爲家鄉代言。

張海龍是返鄉創業的有爲青年之一。2016年,他利用專業技術搭建了一個雲端服務平台,把自家養的羊從山上、圈舍放牧到了“雲端”,實現了线上訂購、認領、實時監控追溯等功能,解決了家裏“賣羊難”的問題。“雲端放羊”的成功,讓他有機會同更多的鄉村創業青年進行交流,也讓他看到了互聯網在鄉村產業振興中的巨大作用。

“當年我就決定辭職回鄉創業。”此後7年裏,他帶動家鄉青年先後創建了“鄉博博”“綠塔塔山”“桃娃”“即刻到家”等品牌項目,創新推出“企業+村集體+村民+鄉鎮”共建模式,在平谷區14個鄉鎮落地農業、文旅、民宿項目78個。直播,是張海龍經營的諸多農文旅項目中的一個環節,也是宣傳平谷區文旅品牌和優質特色農副產品的窗口,他對這個關鍵環節尤爲重視。“通過直播帶貨能給家鄉的百姓帶來實實在在的利益。”張海龍說。直播三年來,他累計帶動當地百姓增收3000余萬元。

除平台電商直採和入駐自營外,北京本地農產品還通過小程序、社群、短視頻、直播等電商手段直營,帶動了一批本土運營團隊,他們不斷興起迭代,增長較快,目前已有超過1萬家IP。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京郊農民和創業青年主動求新、求變,用情懷、熱忱和實幹點燃了鄉村產業振興的“新引擎”,越來越多的“土特產”賣出了應有的好價錢,“多渠道促進農民增收”的愿景正在一步步實現……

作者:魏昕悅 解雯  北京美麗鄉村網供稿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田間直播“進城”消暑

地址:https://www.sgitmedia.com/article/5690.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