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越千年 歷“酒”彌香 巴蜀文明滋養五糧美酒的和美基因

2024-09-24 20:03 admin


酒,不僅是物質的,更是精神的。它在天地間誕生,從文化中酝釀,成爲推動物質世界與精神世界和美交融的優質媒介。這些“和”與“美”的瞬間,經由歷史漫長的發酵,豐富了蔚爲大觀的中國白酒文化。

天下有酒,於斯爲盛,川酒無疑是中國白酒的傑出代表。“好糧釀好酒”直通白酒的物性之本,源自非洲的高粱、西亞的小麥、美洲的玉米,跨越山海,進入宜賓,與華夏的水稻相遇,孕育出自成一派、以“五”爲盛的傳世佳釀。

這杯美酒爲什么能融合物性之和美、呈現諸味之諧調,以其獨特的屬性成爲農耕文明“活着”的傳承?其根腳何所在,此大美當何述?9月19日,由五糧液擔任獨家战略合作夥伴的酒文化主題活動“大咖話川酒”在成都开講,勝友雲集、妙語迭出,共同分享關於農耕、糧谷、釀藝等與美酒相伴的感悟,把川酒“甲天下”“濃無敵”的精妙要義娓娓道出,成爲向世界講好中國故事的用心探索、創新實踐和全新體驗。

展开全文

天祿佳釀 大地豐收的禮贊

中國有着漫長的農耕文化歷史,也是世界上最早釀酒的國家。早在60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中國就釀制出了世界上最早的糧食酒。

四川自古被譽爲“天府之國”,憑借優越的地理、氣候、水土條件,在歷史上多數都是水旱從人、種收兩旺的年景。而這份天賦,不僅是對農耕的饋贈,也推動了釀酒業的肇始。

清醠之美,始於耒耜。美酒常被古人稱爲“天之美祿”,凝結着上天的恩賜、大地的厚贈、工匠的智慧。千百年來,四川憑借優越的生態環境、豐饒的自然稟賦、獨特的工藝傳承,釀造出這份奇妙的物產並流布四方,成就了“川酒甲天下”的美譽。

四川盆地氣候溫潤,降水適中,靜風少霜,猶如一個天然的發酵池。宜賓位於盆地的南部,剛好處於“酒窖”的底部,極其適合釀好酒。有記載稱,如今的川南宜賓一帶已經有着悠久的釀酒歷史,故有“釀酒三千年,僰人开先河”的美譽,其中“僰姑釀酒”與儀狄、杜康同列爲中國白酒的源頭傳說之一。

隨後,此地數千年酒香不淡,人們在天地豐裕饋贈的助力下,慢慢精進着釀酒的技藝。在“大咖話川酒”活動現場,擔任主講嘉賓的中國作協副主席、四川省作協主席阿來也表示,水源、氣候以及糧食,是成就川酒的三大優勢,而且人們關於釀造的技藝都是從酒糧的篩選配比、發酵轉化的認識中不斷進步而來,因此“好酒”與“好糧”之間的相互促進源遠流長。

相傳盛唐時期,宜賓當地的“重碧酒”即开始採用多糧釀造,這是蜀地農耕文明的特殊產物,也是現在中國名酒“五糧液”的前身。釀酒糧谷種類的不斷豐富,推動了多糧釀造的工藝進步。有專家表示,從單糧釀造演變到多糧組合,這是釀酒業一項具有創造性、領先性、豐富性的工藝進步,也推動着釀酒業從傳統的加工業進化爲現代產業。

著名水稻栽培專家、四川農業大學教授、作物生理生態及栽培四川省重點實驗室主任馬均表示,白酒產業的發展得益於糧食產量的穩步增長。

多糧釀造 濃香天下的肇始

“糧爲酒之肉”,不同的釀酒作物在經過時間和工藝的轉化之後,最終呈現出的佳釀依然保持着不同的稟賦特色——高粱產酒清香味正、糯米產酒純甜味濃、大米產酒醇和甘香、小麥產酒曲香悠長、玉米產酒味含衝香。

如何將這些各具特色的酒取其精華,將烈、甘、清、辣、甜、香、醇等味融於一體,釀出更優質的美酒,從“單糧之風韻”到“多糧之和美”成爲川酒大師和工匠們漫長的追求。他們以“用心不計代價、用工不計成本、用時不計歲月”的執着和堅持,在得天獨厚的山水中,傾盡人力才華、積累經驗智慧,不斷嘗試更多的糧食組合與可能,激發谷物間的和諧共榮,最終成於一盅之內的物性之“和美”。

而這份星火不滅的傳承積累最終也孕育出熠熠生香的明珠,迎來大行其道的盛況。“高粱36%,大米22%,糯米18%,小麥16%,玉米8%”源自非洲的高粱、西亞的小麥、美洲的玉米,跨越山海,進入宜賓,與華夏的水稻、糯米相逢,並按照精妙配比,道道工藝求精,處處監察嚴謹,誕生了世界上首款以五種糧食釀造的蒸餾酒——五糧液,其具有諧調融合的“和美”特質,“尤以酒味全面而著稱”。

究其“所以然”,是源於不同的糧食在釀酒過程中通過微生物發酵和生化作用,會產生不同的微量芳香成分,賦予白酒不同的風味特徵。因此,用五種糧食釀成的五糧液,自然“先天充足”,微量成分豐富,酒味全面,酒體豐滿。加之原料配比科學,勾調獨具匠心,使酒中各種微量成分量比得當,達到“各味協調,恰到好處”的完美境地。

有專家表示,今天說“川酒甲天下”展現出的全方位領先中,“多糧釀造”工藝的誕生和發揚就是很重要的一個注腳。而以五糧液爲代表的川酒形成獨步行業的特色和優勢,成爲中國白酒品類中獲得廣泛贊譽的存在,也奠定了中國白酒產業“濃香天下”的發展格局。

糧優酒美 和美共生的祈愿

“什么樣的小麥會愛上大米?什么樣的高粱愿意成爲玉米的孿生兄弟?什么樣的糯米團結了人類……”文學家、詩人張執浩曾用這樣的詩句來表達自己對於好糧與好酒的叩問。

“糧爲酒之本”,好酒是釀出來的,更是“種”出來的。川南大地上一百萬畝釀酒專用糧基地在丘陵平原之間綿延不斷,一張張航拍角度下宏闊的大地畫卷在活動現場吸引了衆多嘉賓的駐足參觀。這是五糧液關於好糧與好酒的研究和實踐正在進入一個新的階段的證明。中國酒業協會名酒收藏委員會副理事長、釀酒高級工程師胡義明就表示:“把種植放在第一位,是一個高維的、科學的產業觀,代表着對釀酒業認知的跨越和進步。”

五糧液以美酒五字訣“種釀選陳調”爲綱領,統合起一二三產業,構築起現代化釀酒產業的全鏈生態,進一步生動夯實“從一粒種子到一滴美酒”的全生命周期質量體系品質。

“支鏈澱粉含量高,單寧及花青素等成分生香成分豐富,出酒率高,酒質好。”馬均看來,釀酒專用糧的出現使人們能夠從育種、栽培、分布上進行更加精細化的管理,爲釀酒提供了更好的原料,現代釀酒業的“糧酒辯證論”正在是從“糧豐酒美”向“糧優酒美”升級。

釀酒專用糧食大戶胡良銀說,從2017年开始,宜賓當地五糧液與政府攜手,大規模开展釀酒專用糧基地建設,當地農戶通過高粱“宜五紅4號”、糯稻種“五糧大酒谷1號”等專屬酒糧的種植也切實實現了持續增收。“目前長寧縣種植釀酒專用糧的農戶已經有上萬戶規模,釀酒原糧無論品質還是產量都有了很好的保障。”

“黍稷稻粱,農夫之慶”,白酒最初應該就是爲了慶祝的場景而誕生,也注定其與糧谷之間古往今來的深厚緣分。五谷匯聚,經過歲月的沉澱與火候的打磨,終成一盞瓊漿。

始於耒耜的五糧液清醠之美,是對大地豐收的禮贊,是對農耕文明的一種獨特表達,不僅是四川的地域風物,更是中國酒文化的靈魂。五糧液以酒爲媒,將“和合共生”的品牌文化與千年蜀韻完美融合,有效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擦亮“川字號”金字招牌,解答川酒等川字號優秀傳統文化的時代命題。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川”越千年 歷“酒”彌香 巴蜀文明滋養五糧美酒的和美基因

地址:https://www.sgitmedia.com/article/41755.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