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碗面,嗦到正宗湖州味!
2024-09-24 20:02 admin
所謂“食不厭精 膾不厭細”
一碗面
便足以窺見江南美食的精髓
僅需一口就能帶你
嗦到正宗湖州味!
古往今來,位於浙北的長興作爲全國第一大自然移民縣,容納了來自天南海北的人。而長興幹挑面正是南北文化交流、碰撞、融合的一大產物。
幹挑面,顧名思義,須得幹而無湯,高高挑拌。
這種從不拖泥帶水、只求一份幹淨利落的特點,而特制的鹼水面,溫潤細膩中帶點微甜,與淡然、溫和的長興人相契合。
將大排、肥腸、豬油渣等各色澆頭一筷子高高挑起,滋味裹勻每根面條,幹而不澀,滑而不膩。
幹挑面就這樣帶着誠摯親和的市井煙火氣,樸實而平等地在每一個清晨不動聲色地安撫人們躁動一晚的胃,送去最大程度的治愈,成爲許多人放不下的美食和長興撕不掉的標籤。
作爲江南水鄉著名古鎮之一,雙林宛如小家碧玉,婀娜於水鄉深處,歷經三四千年的繁衍生息,雙林成爲一顆溫潤的江南明珠。
雙林的面,則不僅在於它鮮美的湯頭,更在於它爽滑細嫩的面條和精致百變的澆頭。
“澆頭現炒”是雙林面的一大特色亦是雙林面的靈魂。蝦仁,鹹菜,鱔絲,酥肉,大小排,爆魚,豬肚……既有河鮮滷味也有時蔬拌菜,一道道精美的澆頭無一不是雙林食客的心頭之好。
雙林的澆頭面,好喫之處就在那一筷細面,濃湯或是幹挑,以及噴香的現炒澆頭,走到天涯海角,念念不忘的就是這碗安心的味道,那是家鄉的味道。
古老的石拱橋、整齊的石駁岸、粉牆黛瓦的民居……南潯古鎮,一派江南水鄉的旖旎風光。
然而,古鎮的韻致不僅在外表,小街小巷中透露出的市井氣息同樣能嗅出古鎮的味道。其中,有一味叫雙澆面。
來源:趣南潯
毫不誇張地說,雙交面是無數喫貨來南潯的理由之一。一碗雙交面,澆頭極致入味,湯清如茶,面細如絲,一口下去,保你味蕾得到滿足,喫完意猶未盡。
來源:趣南潯
招牌特色“雙交面”就是兩種澆頭的意思,最常見的便是爆魚、酥肉雙交,爆魚酥香入味,酥肉入口即化,每一口都在老字號中喚醒味覺記憶 。
來德清,不得不提到的就是新市鴨絞面了,這一口地道的德清老味道,在各位德清老少的心裏佔據着當之無愧的一席之地。
來源:詩畫德清
鴨絞面的鴨腿、鴨肉、鴨胗,都有橫豎一道道的綁痕,鴨絞面裏的“絞”,不是鴨的“腳”,正是得名於那一道道綁痕。這綁痕需要先將鴨肉用棉线扎起來,再放入鍋中燉煮。這便是“鴨絞面”名字的由來。
鴨肉經過幾個小時的熬煮後,酥而不爛,形狀完整,香氣四溢。來德清喝早茶喫鴨絞面,一品人間煙火味。
來源:詩畫德清
練市的紅燒湖羊肉非常有名,“到練市喫羊肉去”也成了外地食客的一句時尚話。走入練市鎮,紅燒羊肉的香味飄滿大街小巷,若等到秋冬,則更爲濃烈。
在大大小小的羊肉店中,名氣最響的要數柴火湖羊肉,在專門用柴火燒羊肉的地方,200米以外就能聞到濃濃的羊肉香味。
成片的桑樹林,滿院的桑柴,以及滾着火星的土竈、大口沸騰的鐵鍋,這種場面讓慕名而來的食客們驚訝不已,大快朵頤,才驚覺滋味。
荻港三碗面即面乾隆、面獅子和面有財,是湖州南潯荻港古鎮的特色美食之一,是與荻港古鎮文化和歷史相關的三款面食。
三碗面不僅味道獨特鮮美,而且具有深厚的文化特色,每一碗面都有一個歷史故事。
面乾隆就是爛糊鱔絲面,相傳乾隆皇帝下江南,經過京杭大運河時想到荻港有名的爛糊鱔絲面,即差陪同官吏飛舟荻港燒制,爛糊鱔絲燒制好呈上時還是熱氣騰騰泛着氣泡,乾隆皇帝嘗後贊不絕口。從此,荻港爛糊鱔絲面成了皇室的貢品,俗稱“面乾隆”。乾隆皇帝在位年數最長,年壽也最長,所以面乾隆,又稱長壽面。
而面獅子則源於一個古村美麗的傳說,有着“摸摸獅子頭,一年甜到頭”的說法,象徵着喫了獅子面,一生鴻運來。
而面有財源於荻港一家百年搖面店,店主張友才以手工搖制各類面條深受老百姓的喜歡,荻港人凡是到面店點面時都點名要張有財的面,現在有兒子接班做面,鄉親們都稱他爲面有財。
注:部分圖片來源網絡,版權問題請聯系“文旅湖州”官方
往期推薦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一碗面,嗦到正宗湖州味!
地址:https://www.sgitmedia.com/article/41749.html
相關閱讀:
- 萬衆矚目!五糧液將發行最後2025組絲路十年紀念酒! 2024-11-22
- 白酒的香味和哪些因素相關? 2024-11-22
- 品酒也講究“吉時”:什么時候喝酒,才是最佳時機? 2024-11-22
- 揭祕調酒師的祕密武器:50款酒吧神器大公开 2024-11-22
- “塞外茅台”伊力特承壓,想靠醬酒逆風翻盤? 2024-11-22
- 貴州習水產區酒企將再度亮相“AIIC 2024酒業創新與投資大會” 2024-11-22
- 時尚媒體|GODIVA歌帝梵冬日繽紛系列暖心來襲|廣州時尚媒體 2024-11-22
- 近4萬人研究:主食喫太少,增加糖尿病風險 2024-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