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劇爆款成功打入美國,韓劇地位不保?細扒一下,差距原來這么大
2023-07-05 19:00 admin
不久前,白玉蘭獎上,揭开了一個困擾皮哥多年的謎團:海外推廣大使。
6月23日之前,皮哥一直不知道,這個“海外推廣大使”,到底有什么用。
當第28屆白玉蘭獎,將這個榮譽頒發給雷佳音和趙麗穎的時候,謎底似乎漸漸浮出水面。
衆所周知,“國劇出海”已經不是個新鮮話題了。
早在上世紀80年代,我們的國劇,就开始探索出海的旅程,雖然道阻且長,但從未放棄過嘗試。
而“海外推廣大使”的意義,就是助力國劇出海,帶領中國電視劇“走出去”。
那爲什么是雷佳音和趙麗穎?
去年年初,《人世間》火爆全網的時候,迪士尼在开播前,就敏銳察覺到了這部劇的潛質,买下了它的獨家海外發行權。
而雷佳音,正是憑借這部劇,打敗張譯拿下了“視帝”。
他當這個“大使”,似乎無可厚非。
另一邊,趙麗穎雖然與表演類獎項擦肩而過,三次陪跑。
但在海外觀衆中,趙麗穎的知名度,早就超過了中國絕大多數一线明星。
她的《花千骨》《楚喬傳》接連徵战海外,战績不俗。
而她的《幸福到萬家》,這兩天剛入圍首爾電視劇大賞,又一次身披榮光走出了國門。
所以,海外推廣大使,並非隨意選之,該是誰,最好是誰,有一套內在的邏輯在裏面。
而這背後,直接影響的是國劇出海的執行效果。
那么,國產劇真的已經真正出徵了嗎?
國劇出海,到底到了什么程度?
今天,帶着這兩個問題,皮哥就與大家來一探究竟。
一、
國劇打天下,終於走對路?
這兩年,一種聲音,开始在國內影視圈傳播:國產劇在海外終於混开了。
這種聲音,並非空穴來風。
最近這十年間,隨着海外流媒體時代的到來,以及國際的各種政策扶持,在中國和國際無限聯通的當下,國劇確實已經走上了出徵海外的道路。
至少就目前來看,有超過90%的國產劇,已經實現了海內外同步發行。
不少熱門劇和頭部劇,更是還未开播就被买走版權,提前預訂“海外檔”。
所以,國劇海外爭氣,並不是大家的“錯覺”,事實上,我們的國產劇,確實大有在海外攻城略地之勢。
這一點,從三個方面,就能看出來。
第一個方面,國劇的海外發行,實現了歐美俄日韓東南亞,全覆蓋。
除了迪士尼,美國的網飛(Netflix)和油管(Youtube),是國劇打入歐美的大本營。
很早之前,網飛就瞅准了國劇在海外的潛力,2015年,網飛买走了《甄嬛傳》的海外版權,並在改編之後播放。
這也讓《甄嬛傳》成了國內第一部登陸北美付費流媒體的國產劇。
雖然口碑一般,但網飛似乎認准了“國劇=古裝”的真理,在這之後,《步步驚心》《琅琊榜》《陳情令》《三生三世十裏桃花》《香蜜沉沉燼如霜》皆被網飛收入囊中。
2018年8月30日,《天盛長歌》更是成爲網飛以“Netflix Original Series”(網飛原創劇集)最高級別,預購的第一部中國古裝大劇。
這部劇也被翻譯成十幾種語言衝向全球。
在瘋狂“採購”一波古裝之後,網飛又將目光,挪到了“懸疑”類。
2017年是網劇元年,這一年的《白夜追兇》《無證之罪》《河神》三部網劇,都被網飛攬入懷中。
這也讓國劇與歐美市場,進入了久違的蜜月期。
這兩年,網飛依舊沒有停下买國劇的腳步,國劇《开端》於去年4月1日登陸網飛。
古偶《蒼蘭訣》开播不到一小時,網飛就緊急上架,迫切程度可見一斑。
法國媒體LEPETITJOURNAL甚至在當期,評選出了“最值得觀看的中國劇”,周潤發版《上海灘》榮居第一。
在歐美圈,除了網飛,油管還是主力軍。
一般國劇上线,都會同步开通一個油管的專用頻道,因爲油管有付費廣告的機制,所以其播放數據,也是國劇在海外受歡迎程度的主要維度。
截至2022年,國劇有13部電視劇,在油管上播放量過億。
而《海上牧雲記》,更是被意大利廣播電視公司影視頻道放在黃金檔播出,並同時上线新媒體平台Rai play,被一衆意大利網友天天催更。
在歐美文化圈的盛行,並未影響國劇在亞洲文化圈的火爆。
日本引進的國劇雖然不多,但在中國劇進入市場後,都會對劇名做“日式”改編。
比如《延禧攻略》,就被改爲《瓔珞~紫禁城燃燒的逆襲王妃~》。
而《甄嬛傳》,則變成了《宮廷爭霸女》。
2020年,日本破例讓《皓鑭傳》在NHK電視台黃金檔播出,隨後,《隱祕的角落》也登陸日本。
韓國有專門播放中文節目的中華TV、CHING等。
除了引進大熱劇,韓國對小衆電視劇也情有獨鐘,比如《天乩之白蛇傳說》《人間煙火花小廚》等國內冷門劇,也被韓國引入播放。
東南亞,對國劇更是喜愛有加。
在越南視頻網站BiluTV和FPT Play上,中國劇佔據着半壁江山。
進入網站後,大大的頭圖,基本都是國產劇。
今年4月,騰訊版《三體》也被俄羅斯流媒體平台OKKO引進,並確認在日韓美歐發行。
從覆蓋廣度上看,國劇正走在出海的康莊大道上。
現如今,在世界的每個國家,在任意一個視頻網站上,都能看到國劇的影子。
第二個方面,節奏加快,數據爆表。
2015年《甄嬛傳》的出海,是國劇出海的元年,自此之後,走出國門的影視劇越來越多,節奏也越來越快。
截至目前,中國共有超過1600多部作品,被翻譯成36種語言,在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播出。
除了數量,我們自然也關注數據。
數據,是衡量海外觀衆對國劇喜愛程度的重要標准,而出海的國外,無一例外地迎來了數據的爆炸。
播放量上,《山海情》在油管的播放量超過4500多萬,並以流媒體播放的形式火遍了亞非拉地區。
口碑上,《白夜追兇》網飛上线後,長期佔據着全球熱劇榜前三十,其IMDb的評分更是高達8.6分,覆蓋了190多個國家和地區。
在韓國本土,OTT服務商TVING共購入了402部國產劇版權,而在另一家平台Wavve上,這一數據是452部。
從油管播放量來看,據《DataEnt》統計,截至2022年,過億播放量的國劇超過13部,其中播放量最高的爲《三生三世十裏桃花》,超過4.49億。
而集平均播放量最高的,是《杉杉來了》,超過870萬。
2023年2季度,《長月燼明》以前兩集2670萬播放量的數據,拿到了國劇油管播放量第一。
而在Tik Tok上,《長月燼明》的英語詞條播放量達到驚人的13億,相當於每個中國人都瀏覽了一次。
這樣恐怖的數據背後,也是國產劇越來越被海外觀衆承認的佐證。
第三個方面,模式創新,渠道多樣。
相比於剛开始出海的被動和粗放,現如今國劇的出海,已經有了更多創新的模式,和各種創新的渠道。
根據皮哥的觀察,當下我們國劇的出海,大抵有三種模式。
第一種,是國內平台通過自己的海外版去發行。
這種模式已經不新鮮了,我們都知道,騰訊有海外版的WeTV,愛奇藝和優酷有國際版,芒果TV有國際版。
一些好的自制劇,會在愛優騰芒的國際版同步發行播出,這也是國產流媒體四巨頭,最爲普遍的出海方式。
第二種,是海外平台按不同的方式發行。
皮哥之前提到的網飛和油管,就有各自的發行方式。
網飛一般是直接买斷版權,在自己的付費平台上播出。
而油管,則是按照國劇頻道的播放,按照廣告付費。
第三種,是國內的海外中介介入,以分銷方式發行。
也就是說,海外制作人以中介的形式,將國劇分銷至各個國家的電視台或者流媒體,從中收取中介費用,並以买斷全球或者部分地區版權的方式,代爲發行。
馬來西亞、蒙古、非洲、澳洲和阿拉伯地區電視台的中國劇,多是以這種形式發行出海的。
覆蓋地區廣,播放數據爆炸,發行渠道多樣,這是目前“國劇出海”的三駕馬車。
在這三個特點的加持下,國劇似乎走上了出海的快車道。
但這吹響的號角,是否意味着國劇現如今能拳打日韓,腳踩歐美,傲視全球了呢?
很可惜,事實與表面的光鮮,或許差得很遠。
二、
韓劇地位不保,美劇瑟瑟發抖?
說起“出海”二字,皮哥不得不提到,韓劇。
這些年,韓影大有席卷全球之勢,即便國劇有着亮眼的成績,但與韓劇相比,這些成績,一個個仿佛都成了“缺點”。
韓國這些年爆款頻出,是國內年輕觀衆看在眼裏的事實。
《魷魚遊戲》大火,連續佔據網飛全球熱播榜TOP1,周邊更是在全球賣瘋,歐美觀衆人手一個糖餅,成了標配。
在世界各地190多個國家和地區,《魷魚遊戲》盡皆攬下第一。
除了較爲知名的美國榜,就連印度、澳大利亞、阿根廷、哥倫比亞……榜單,也被《魷魚遊戲》刷屏。
就連在國內,《魷魚遊戲》的話題量也超過20億,碾壓同期的一衆劇集。
《魷魚遊戲》的全球火爆,看似是個偶然,其實背後,是韓劇這么多年深耕海外市場,拓展視聽作品類型的結果。
前有《雪國列車》火遍歐美圈,後有《寄生蟲》拿下奧斯卡。
單單一個喪屍題材,韓國就玩兒出了電影《釜山行》、韓劇《王國》等高質量優秀作品。
雖然這些,都是韓國和網飛的合拍之作,但細看這些作品,很容易從中發現,韓國視聽作品能打入歐美主流文化圈的原因。
一方面,它將已經成熟的類型,玩兒出了新花樣。
比如《魷魚遊戲》,本質上就是“大逃殺”類型作品的改編,好萊塢早就有《飢餓遊戲》《移動迷宮》等成熟作品借鑑。
另一方面,它將成熟的故事和東方文化相結合,符合歐美觀衆的審美預期。
比如《王國》,就將“喪屍”元素和古代東方文化完美融合,既滿足了歐美觀衆對故事的需求,又勾起了他們對東方朝代和歷史場景的好奇。
當國劇興衝衝走出國門,以爲可以开始席卷六合的時候,轉身卻才發現,曾以爲的“腳踩日韓,拳打歐美”,是個不切實際的粉色泡泡。
拋开美劇不談,無論是數量還是質量,出海的國劇,也不是韓劇的對手。
要知道,當我們以“過億播放”自豪的時候,韓劇已經能輕輕松松,霸佔網飛非英語原創劇集第一的寶座了。
莫說國劇在海外替代韓劇的地位,就連追趕韓劇的步伐,都已經慢了無數個節拍。
相較於全球大火的韓劇,國劇出海層面,暴露出三個最爲明顯的問題,亟待解決。
第一個,是總體熱度低,受衆窄,主要服務於海外華人群體
跟鮮肉偶像在國內的“數據打榜”一樣,海外國劇看似有動輒過億的漂亮數據,但總體熱度和知名度,依舊很低。
除了那幾部常年佔據海外國劇榜單的經典劇之外,新劇幾無出頭空間。
就拿網飛《甄嬛傳》來說,爲了強行“西化”,76集的體量被剪成了6集,還有一些違和的補拍鏡頭。
文化隔閡讓《甄嬛傳》成了被閹割的大女主升職記,完全丟掉了“宮鬥”的靈魂。
再看《琅琊榜》,在中華TV上线的時候,國內的聲音是“韓國收視冠軍”、“在韓堪比《太陽的後裔》”。
實際上,中華TV全天候播放的都是華語劇集,而且是付費頻道。
它的主要受衆,是韓國的華人群體,韓國本土觀衆很少看這個頻道,這也是爲什么《琅琊榜》在VIKI網站上訂閱寥寥的原因。
說起國劇出海,我們通常聽到國內的口徑,是實現了“90%的海外發行”。
實際上,據業內人士透露,這只是媒體炒作的噱頭而已。
因爲只要劇方同步在油管創建一個頻道,並自己上傳視頻,也算是“海外發行”。
這樣的所謂“發行”,實際上是自娛自樂而已。
而我們出海的國劇數據之所以好看,主要是因爲服務於海外的華人群體,以及東南亞等同處儒家文化圈,影視劇工業相對落後的地區,比如越南、泰國、緬甸等等。
這也是海外國劇,爲什么聽起來數據很好,但在英語文化圈內,泛不起半點漣漪的原因。
在電視工業發達的歐美,甚至日韓,出海的國劇,依舊排在食物鏈的最底端,這是目前我們不得不承認的事實。
第二個,是質量差類型少,古裝甜寵二分天下
在2020年油管播放量最多的十部出海國劇中,前8部都是古偶,前9部都是甜寵,只有一部《歡樂頌2》,勉強算個正常的現代劇。
而這個類型和格局,直到今年2季度,依舊沒什么變化。
看出來沒,至少在近5年間,國產劇出海的主力軍,除了古偶劇,就是甜寵劇。
在類型上幾乎沒有任何創新,在劇本上幾乎沒有任何改進,都是同樣的酒裝不同的瓶子,然後不斷晃蕩。
雖然在國內,古偶的時代已經過去,懸疑、動作、科幻等對工業和制作要求更高的類型,逐漸成爲觀衆喜愛的主流。
但在出海的國劇中,除了再無下文的《白夜追兇》,迷霧劇場的《隱祕的角落》,以及古裝權謀《琅琊榜》等,其他全部被古裝甜寵佔據。
打开海外網站,映入眼簾的國劇,就連海報畫風都趨於同質化,可以說一模一樣。
一男一女,粉色打底,微笑配嚴肅,做戀愛狀。
將古偶甜寵作爲國劇出海的先鋒類型,當然沒有問題。
可問題在於,一味的重復無法積累觀衆和口碑,也容易失去好不容易獲得的市場。
皮哥當然理解,創作者喜歡古偶甜寵的原因,因爲類型太過成熟。
磨皮濾鏡+流量明星+特效堆積+流水线劇情,套上任何架空的朝代,一部劇就能誕生。
一部一部拍,就像在躺在舒適圈裏做拉伸運動,沒有任何挑战,安全系數最高。
但這,也讓我們的劇徹底喪失了創新和活力,最終導致產業和審美的二重降級。
不誇張地說,現如今的出海國劇,熱度上就是古裝和甜寵二分天下。
但如果這種現狀持續下去,我們永遠也無法真正踏進歐美主流文化圈。
第三個,半賣半送,不賺錢,賠本賺吆喝
最後一個嚴重威脅國劇海外生存空間的問題,是不賺錢。
相比於歐美劇和韓劇,出海的國劇,幾乎都在“賠本賺吆喝”。
要知道,9年前,韓劇《匹諾曹》賣進中國的價格,是28萬美元一集。
8年前,《生活大爆炸》是15萬美元一集。
6年前,《太陽的後裔》是23萬美元一集。
而頭部美劇賣到韓國和日本的價格,動輒100萬美元起步。
但國劇出海的價格,卻低得慘不忍睹。
目前國產劇賣出的最高價格,是《長歌行》的15萬美元一集。
其他的電視劇,很少有海外授權單價超過1萬美元的。
更低的,甚至有幾百美元到幾千美元不等,跟美日韓劇,完全不在一個量級。
而賣出《長歌行》,佔國劇出口總額超過2成的華策影視,2020年海外營業收入也僅有8993萬人民幣,佔公司總營收的2.4%。
這一數字,在2021年也只是上漲到了3.6%。
賣不出價格也就算了,出海的國劇,還面臨着被侵權無處申訴的窘境。
尤其在東南亞地區,一些大型的視頻網站,長期主推國產劇卻從未付過任何版權費。
不僅我國制作方沒有獲得版權收益,網站卻還要向訂閱者收取折合212人民幣一年的費用。
據第三方機構監測,僅2018年,油管上被侵權的國劇,就多達279部,到2019年,被侵權作品多達483部,這幾年更是成倍增長。
可面對侵權,國內制作方也沒有什么好的辦法,賣不到錢,維不了權,出海的前途似乎黯淡了許多。
三、
國劇出海的路,究竟在哪兒?有三點,要做好
說了這么多,那么國劇出海,路在何方?
其他的不說,至少在“出海”這條路上,韓劇早就給我們打好了樣。
我們不是沒有走出去過優質的國劇,也不是沒有過掀起風浪的國劇。
譬如《長安十二時辰》,就以其美劇般的質感,走進50多個國家和地區,並首次進入海外付費包月區。
究其原因,超快的節奏,利落的故事,精巧的解構,精良的制作,是關鍵。
《長安十二時辰》其實很像《王國》,它用美劇講故事的方式,把中國歷史,說出了新花樣,也因此廣受歐美圈觀衆的喜愛。
所以,國劇要真正走出去,要義無非這三點。
第一點,打造中國故事,提升劇集質感。
我們的創作者,應該走出舒適圈,減少對網文體的依賴,以原創精巧的劇本和故事打底,打造只屬於中國的故事劇集。
同時,既要升級影視劇產業,又要提高影視劇審美,將磨皮濾鏡等從劇中剝離出去,用真正國風的審美,制作真正精良的作品。
而這一切,都是“質感”的重要組成部分。
只有用美劇的方式,講述中國的故事,才能爲國劇出海打通歐美文化壁壘提供可能性,這也是韓劇之所以火遍全球的根本原因。
第二點,开拓國內市場,保質比保量更重要。
比起批量出海,不如擴大內需。
比如迎合海外,不如服務好國內。
國劇要出海,國內才是重點,一片寬闊的內海,是國劇出海的必要條件,如果連中國觀衆都徵服不了,就不要妄想出海掙錢了。
這就跟你玩不轉CBA,就不可能去打NBA,是一個道理。
國劇出海,要徹底摒棄“保量”的錯誤思路,一部好的精品劇,要比十部注水劣質劇,來得更有意義。
而真正好的頭部劇,如《人世間》《三體》等,是不愁出海機會,也不愁賣不出好價錢的。
第三點,走出去引進來,學習借鑑必不可少。
我們走出去的目的,不僅是傳遞中國文化,講中國故事,傳播中國價值觀,更重要的,是反哺國內影視劇市場,讓我們的劇真正和國際接軌。
今年上影節,皮哥對吳京印象深刻。
爲什么?
就因爲他在拍攝《巨齒鯊2》的時候,一直在觀察國外先進團隊的拍攝技巧,然後“偷師”回來,跟郭帆交流,甚至在討論能不能用到《流浪地球3》中。
“師夷長技以自強,以後我們拍這樣的東西,能用上”
這番操作,跟國劇出海如出一轍,走出去引進來,我們才能提升自己,故步自封,老搞自己熟悉的那一套,永遠只能在小圈子裏打轉。
“國劇出海”是個遙遠的命題,雖然現在我們距離真正的“全球大火”還很遠。
但今年的國劇市場,讓皮哥看到了希望。
上半年優質劇井噴,下半年正躍躍欲試。
國劇如何走上出海的正道?又如何滿足海外觀衆的期待?
這一切,時間會給我們答案,而我們要做的,靜靜等待便好。
文/皮皮電影編輯部:蜉蝣
©原創丨文章著作權:皮皮電影(ppdianying)
未經授權請勿進行任何形式的轉載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國劇爆款成功打入美國,韓劇地位不保?細扒一下,差距原來這么大
地址:https://www.sgitmedia.com/article/4063.html
相關閱讀:
- 蘭陵美酒花开韓國市場海外客戶組團到廠參訪 2024-11-21
- 從小酒館到啤酒王國,你也可以!啤酒專營店加盟新鮮出爐 2024-11-21
- 冬藏美酒攻略:讓SOD葡萄酒保持最佳狀態的4個關鍵要素 2024-11-21
- 看白酒老饕如何選老酒、藏好酒 2024-11-21
- 高檔酒表現穩健,中檔酒貢獻增量水井坊連續三個季度實現業績增長 2024-11-21
- 姑娘跟你回家了,不喝一杯怎么下一步? 2024-11-21
- 入冬了教你做醬肉,醃制前多加1步,不易變質醬香更濃鬱 2024-11-21
- 溫情滿溢,一碟醬油手撕雞的家常記憶 2024-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