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igenDA:徹底改變匯總經濟學
2024-09-02 14:23 Block unicorn
文章作者:Kairos Research,文章編譯:Block unicorn
前言
如今,EigenDA 是最大的 AVS(數據可用性服務),無論是再質押的資本還是獨立運營商的數量方面,都領先於其他平台,目前再質押的資本超過 364 萬 ETH 和 7000 萬 EIGEN,總額約爲 91 億美元,涉及 245 家運營商和 12.7 萬個獨立質押錢包。隨着越來越多的替代數據可用性平台的推出,區分它們之間的差異、各自獨特的價值主張以及協議價值的積累方式變得越發困難。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深入探討 EigenDA,探索構成其設計的獨特機制,同時也審視競爭格局,分析這個市場領域可能的發展趨勢。
什么是數據可用性?
在深入探討 EigenDA 之前,讓我們首先了解數據可用性(DA)的概念及其重要性。數據可用性是指確保網絡中的所有參與者 (節點) 都可以訪問驗證交易和維護區塊鏈所需的所有數據。DA 是我們看到的傳統單片架構的一部分——簡而言之,執行、共識和結算都依賴於 DA。如果沒有 DA,區塊鏈的完整性將會受到嚴重威脅。
堆棧中所有其他部分對 DA 的依賴造成了擴展得瓶頸,這就是我們看到第 2 層路线圖出現的原因。在 2019 年推出 Optimistic Rollups(匯總)之後,L2 的未來應運而生。L2 的執行發生在鏈下,但仍然依賴以太坊的 DA 來維持以太坊的安全保障。隨着這種範式轉變,許多人意識到,通過構建特定的區塊鏈或專注於改善單片架構 DA 層局限性的服務,可以進一步提升 L2 所提供的優勢。
盡管出現了一些特定的數據可用性(DA)層,它們通過競爭有可能降低費用,並开展了進一步的實驗,但 DA 問題仍在通過被稱爲“Dank Sharding”的過程在以太坊主網上得到解決。Dank Sharding 的第一部分通過 EIP-4844 實現的,該提案引入了攜帶附加數據塊的交易,這些數據塊的大小最高可達 125 KB。這些數據塊使用 KZG(一種加密承諾類型)進行提交,確保數據的完整性,並與未來的數據可用性採樣兼容。在 EIP-4844 實施之前,匯總使用 calldata 將匯總交易數據提交到以太坊。
自 3 月中旬 Dancun 更新中推出 danksharding 的原型以來,已有 240 萬個數據塊,總大小爲 294 GB,向 L1 支付了超過 1700 ETH 的費用。需要注意的是,EVM 無法訪問數據塊的數據,並且在大約 2 個月後會自動刪除。目前每個區塊最多可容納 6 個數據塊,總共 750 KB。對於非技術讀者來說,如果 數據塊空間連續被填滿三塊,那么您就相當於擁有一張 GameCube 內存卡的數據量,真是懷舊啊。
這個限制確實每天都會達到好幾次,這表明以太坊上對數據塊空間的需求很大。雖然在撰寫本文時,以太坊上的數據塊基礎費用約爲 5 美元,但我們應當謹慎地提醒自己,這筆費用與 ETH 的價格有關,大多數 DeFi 活動也是如此。因此,在 ETH 價格上漲的時期,會出現更多的活動,這反過來又會導致對數據塊空間的需求增加。因此,爲了應對 DeFi 活動的增加或开放網絡以滿足前所未見的用例,必須進一步降低數據可用性的成本。爲了鼓勵用戶活動的持續增長,降低這些成本仍然具有很大的激勵。
EigenDA 如何運作?
EigenDA 建立在一個簡單的原則上,即數據可用性不需要獨立的共識來解決,因此 EigenDA 在結構上設計爲线性擴展,因爲運營商的主要作用只是處理數據存儲。爲了更詳細地說明,EigenDA 架構中有三個主要部分:
運營商
分散器
檢索器
EigenDA 的運營商是負責運行 EigenDA 節點軟件的各方或實體,他們在 EigenLayer 中注冊,並被委托了質押權益。您可以把它們想象成傳統權益證明網絡中的節點運營商。然而,與其負擔共識不同,這些運營商的角色主要是存儲與有效存儲請求相關的數據塊。在這種情況下,有效存儲請求是指已支付費用且提供的數據塊與提供的 KZG 承諾和證明相匹配的請求。
簡而言之,KZG 承諾允許您將一段數據與一個獨特的代碼(承諾)關聯起來,並在後續使用特殊的密鑰(證明)來證明給定的數據確實是原始數據。這確保了數據沒有被更改或篡改,從而保持了數據塊的完整性。
分散器是 EigenDA 文檔中提到的“不受信任”的服務,由 EigenLabs 托管。其主要職責是充當 EigenDA 客戶端、運營商和合約之間的接口。EigenDA 的客戶端向分散器發出分散請求,分散器使用 Reed-Solomon 編碼數據,這有助於數據恢復,然後計算編碼的數據塊的 KZG 承諾,並爲每個塊生成 KZG 證明。隨後,分散器將數據塊、KZG 承諾和 KZG 證明發送給 EigenDA 運營商,然後運營商返回籤名。分散器的最後一步是匯總這些籤名,並以調用數據的形式將其上傳到以太坊,發送到 EigenDA 合約中。值得注意的是,這一步是懲罰潛在不當行爲運營商的必要先決條件。
EigenDA 的最後一個核心組件是檢索器,它向 EigenDA 運營商查詢數據塊,驗證數據塊是否准確,然後爲用戶重建原始數據塊。雖然 EigenDA 托管了一個檢索器服務,但客戶端匯總也可以選擇將其檢索器作爲其排序器的附加組件進行托管。
以下是 EigenDA 在實際操作時的運行流程:
匯總排序器將一批交易作爲數據塊發送到 EigenDA 分散器的邊車(設計模式)。
EigenDA 分散器的邊車對數據塊進行糾刪編碼,將數據塊切分成多個片段,生成每個片段的 KZG 承諾和多重揭示證明,並將這些片段分發給 EigenDA 運營商,運營商則返回證明存儲的籤名。
在聚合收到的籤名後,分散器通過向 EigenDA 管理者合約發送包含聚合籤名和數據塊元數據的交易,將數據塊注冊到鏈上。
EigenDA 管理者合約在 EigenDA 注冊合約的幫助下驗證聚合籤名,並將結果存儲在鏈上。
一旦數據塊被存儲在鏈下並在鏈上注冊,排序器就會將 EigenDA 數據塊 ID 在交易中發布到其收件箱合約中。數據塊 ID 的長度不超過 100 個字節。
在接受數據塊 ID 進入匯總的收件箱之前,收件箱合約會咨詢 EigenDA 管理者合約,確認數據塊是否被認證爲可用。如果認證通過,數據塊 ID 將被允許進入收件箱合約;否則,數據塊 ID 將被丟棄。
簡單來說,排序器將數據發送到 EigenDA,後者將數據切分、存儲並檢查其是否安全。如果一切正常,數據就會獲得通過並繼續傳輸。如果不符合要求,數據就會被丟棄。
競爭格局
從更廣泛的角度來看數據可用性(DA)服務的競爭格局時,EigenDA 在吞吐量方面明顯優於其他服務。隨着越來越多的運營商加入網絡,潛在吞吐量的擴展機會也隨之增加。此外,在考慮哪種替代 DA 服務最“符合以太坊”時,不難看出 EigenDA 無疑是最佳選擇。
雖然 Celestia 在數據可用性服務(DAS)方面提供了突破性的創新,但很難將其視爲完全對齊以太坊的服務,雖然這種對齊不是強制性的,但對於決定使用哪種服務的客戶(如匯總)來說,肯定會有影響。Celestia 還實施了與其輕節點架構相關的有趣策略,這可能允許更大的區塊,從而在每個數據塊中包含更多的數據塊,但這受限於某些條件。
目前來看,Celestia 在運營方面似乎非常成功地降低了匯總的成本,這些成本也已轉嫁給最終用戶。然而,盡管有這種有意義且影響深遠的創新,他們在費用累積方面幾乎沒有實際進展,就算其完全稀釋估值達數十億美元(撰寫時約爲 55 億美元)。Celestia 於去年萬聖節推出,從那時起,20 個獨立的匯總已集成其 DA 服務。在這 20 個匯總中,他們發布了總計 54.94 GB 的數據塊空間數據,使協議能夠收集 4,091 TIA,按當前價格計算價值約爲 21,000 美元。然而,爲了公平起見,需要指出的是,費用的積累是支付給質押者和驗證者的,而且 TIA 的價格隨時間波動,曾達到最高 19.87,因此實際的美元金額可能有所不同。使用次級數據,我們可以估計以美元計算的總費用更有可能在 35,000 美元左右。
當前匯總格局與 EigenDA 定位
最近公布了 EigenDA 的定價,其中包括一個“按需”選項和三個不同的定價層級。按需選項的定價爲 0.015 ETH/GB,提供可變吞吐量,而“第 1 層”的定價爲 70 ETH,提供 256 KiB/s 的吞吐量。在今天審視以太坊主網的數據可用性(DA)格局時,我們可以對 EigenDA 的潛在需求以及它可能爲再質押者帶來多少收入做出一些假設。
截至目前,大約有 27 個匯總將數據塊發布到以太坊 L1,這些數據來自查詢。每個發布到以太坊的數據塊(在 EIP-4844 實施後)大小爲 128 KB。在這 27 個匯總中,總共發布了約 240 萬個數據塊,總計 295 GB 的數據。因此,如果所有這些匯總都使用 0.015 ETH/GB 的定價,總費用將爲 4.425 ETH。
乍一看,這似乎是個問題。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匯總在其獨特的產品和架構上差異很大。由於設計差異和用戶基礎的不同,它們的個性化導致發布的數據塊數量和支付給 L1 的費用差異也很大。
例如,針對本文研究中分析的匯總,每個匯總使用了多少數據塊(數量 + GB)和費用如下:
僅從這項分析來看,已有 6 個匯總的費用超過了選擇 EigenDA 的一級定價門檻,但從純數據吞吐量的角度來看,這對他們來說似乎沒有意義。事實上,使用 EigenDA 的按需定價仍可直接降低平均約 98.91% 的成本。
因此,這讓再質押者和其他生態系統利益相關者陷入了兩難境地。EigenDA 提供的成本降低對 L2 及其用戶都是有益的,因爲這將帶來更好的利潤和收入,但這並未能令希望 EigenDA 在再質押獎勵方面成爲領導者的再質押者感到信心滿滿。
然而,另一種解釋是,EigenDA 的成本降低促進了創新。從歷史上看,成本降低常常是增長的重要催化劑。例如,鋼鐵的“貝薩米爾工藝”是一種創新技術,它大大降低了生產鋼鐵所需的成本和時間,能夠大規模生產更堅固、更高質量的鋼鐵,成本也降低了 82%。有人可能會說,類似的原則也適用於 DA 服務,引入多家 DA 服務提供商不僅可以大幅降低成本,並通過競爭得到加強,而且本質上還會刺激高吞吐量匯總的創新,從而擴展以前未探索的設計邊界。
例如,Eclipse 是一個 SVM 匯總,它在 28 天前剛剛开始發布數據塊,但已經佔據了 Celestia 總數據塊份額的 86%。它的主網尚未對公衆开放,盡管這些使用情況可能主要是爲了測試技術的穩健性,但它給我們展示了高吞吐量匯總的潛力,並表明了它們將顯著比我們今天看到的大多數匯總擁有更多的 DA 消費者。
總結與結論
那么,這給我們帶來了什么呢?根據團隊在博客中設定的目標,要實現 EigenDA 每月 16 萬美元的收入目標,如果使用每年 70 ETH 的一級定價,並假設 ETH 的平均價格爲 ~2,500 美元,那么您需要 11 個匯總作爲付費客戶。從我們的分析來看,自從 EIP-4844 在 3 月初上线以來,大約有 6 個匯總在 L1 上的費用已經超過了 70 ETH。正如我們所討論的,按需定價仍將爲這些匯總降低 ~99% 的成本,但最終的吞吐量需求將決定它們是否會選擇使用 EigenDA。
除此之外,我們很可能看到通過創建多個高吞吐量匯總(例如 MegaETH)來降低成本,從而刺激需求。未來,這些高性能匯總也可能由 Rollup-as-a-Service(RaaS)提供商(如 AltLayer 和 Conduit)進行部署。然而,在短期內,仍需要做一些工作才能達到每月 16 萬美元的收入目標,這將是盈虧平衡的成本,假設只有 400 家運營商支持 EigenDA。總體而言,EigenDA 开闢了新的潛在設計可能性,這些可能性具有很大的價值增值潛力,但目前尚不完全清楚 EigenDA 會捕獲多少價值並將其返還給再質押者。盡管如此,我們相信 EigenDA 作爲數據可用性服務供應商的市場份額中佔據了有利位置,並期待對這個最著名的 AVS 之一的持續關注。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EigenDA:徹底改變匯總經濟學
地址:https://www.sgitmedia.com/article/39948.html
相關閱讀:
- 鐵腕SEC主席Gary Gensler 終在特朗普就任時卸職 2024-11-22
- 時代周刊:馬斯克如何一步步成爲“造王”者? 2024-11-22
- 幣安CEO寄語:帶領幣安進入加密貨幣新時代的一年 2024-11-22
- 低利率低通脹 特朗普變身埃蘇丹? 2024-11-22
- 金融巨頭策略轉變?嘉信理財進軍Crypto市場 2024-11-22
- 比特幣都10萬了 巨頭下重注的元宇宙卻還在沉默?它還會回來嗎? 2024-11-22
- 馬斯克和維韋克發布:政府效率辦公室(DOGE)的改革計劃(全文) 2024-11-22
- AI耶穌誕生 它真能成爲耶穌嗎? 2024-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