隴東糧倉的農業綠色革命——甘肅省慶陽市以“三元雙向”循環農業踐行大農業觀
2024-08-13 20:10 admin
4000多年前,周先祖不窋率族人徙居慶陽,“教民稼穡”,“務耕種,行地宜”。不窋的到來,不僅讓慶陽延綿3000多年的生產生活方式發生了革命性的改變,更讓慶陽成爲華夏農耕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從那時起,在漫漫的歷史徵程中賡續華夏農耕文脈的慶陽,重農耕,重養殖,辛勤耕耘,讓“隴東糧倉”的光環越來越閃耀。
倉廩實,天下安。當人們邁步新時代,踏上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新徵程,作爲甘肅傳統農業大市的慶陽,再度審視起這塊黃土地的農業資源優勢和產業發展基礎,又一次掀起了一場農業領域的嶄新革命——2021年以來,慶陽市委、市政府以整市創建國家農業綠色發展先行區爲抓手,着力構建種植業、養殖業、菌業“三元雙向”循環農業發展新格局,構建慶陽現代化農業體系。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樹立大農業觀、大食物觀,農林牧漁並舉,構建多元化食物供給體系。”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壯大縣域富民產業,構建多元化食物供給體系,培育鄉村新產業新業態。“發展‘三元雙向’循環農業是大農業觀、大食物觀在慶陽農業上的具體體現,是慶陽農業的一場革命。”慶陽市委書記黃澤元說,“三元雙向”循環農業把種植業、養殖業、菌業統籌起來,讓農業廢棄物在這三個產業之間高效轉化利用,不僅使種植業更強、養殖業更優、食用菌產業成爲新的增長點,而且使農業成爲綠色、生態、潔淨、高效的產業,其中既有理念的巨大變化,又有產業發展模式的重大調整,更有產業發展動力的重新構建,是一種新的農業產業形態。過去兩年多的實踐證明,這一發展思路契合全市農業發展的需要。目前,全市“三元雙向”循環農業發展格局初步形成,產業體系逐步完善,呈現出了強大的生命力和良好的發展前景,具有明顯的比較優勢、產業效益和巨大的發展空間。
新時代農耕之源的歷史新使命
“八百裏秦川,不如董志塬邊。”這句在甘肅隴東地區流傳多年的俗語,讓世世代代生活在董志塬上的慶陽人引以爲傲:“隴東糧倉”絕非浪得虛名。
董志塬是世界上黃土堆積最厚、塬面保存最完整、面積最大的“天下黃土第一塬”。以董志塬爲中心的慶陽,是甘肅傳統農業生產區域,農業資源豐富,基礎良好,出產豐富。慶陽糧食種植面積常年穩定在590萬畝左右,佔全省的1/7;去年全市糧食總產量達142.94萬噸,佔全省的11%以上;蘋果栽植面積達到133萬畝,畜牧產業處於甘肅省“第一方陣”……
“農業在慶陽的地區生產總值中佔到12.4%,它不僅是支柱產業,而且是直接關系到幾十萬農戶乃至全市絕大多數家庭的富民產業。”黃澤元說,農業發展是離不开土地的,在土地資源不可能大幅增加的前提下,只有通過提高單位面積產量來增加效益。
慶陽通過試驗示範推廣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復種馬鈴薯、麥後移栽荏等多元化復種模式,實現了“一年兩熟”“兩年三茬”,大大提高了土地產出率和利用率。同時,慶陽按照“全市一盤棋、一縣一特色”的農業產業布局,持續推進畜禽養殖向優勢生產區域集聚,突出良種引進、標准化規模化養殖、畜禽產品加工、區域品牌打造等重點,促進產業鏈融合發展,產業附加值不斷提高,“環縣羊羔肉”“慶陽早勝牛”等區域公用品牌影響力持續提升。
農業產業化規模持續擴大,集約化程度持續提升,隨之而來的大量農業廢棄物造成的生態環境保護壓力,也成爲慶陽不得不面對的問題。農業發展如何實現可持續、高質量?立足新發展階段,慶陽積極在思考,主動在尋求新方向、新路徑。
“綠色是農業發展的必然價值取向。”黃澤元說,經過反復研判,新一屆慶陽市委最終把准了全市農業發展的新方向——“三元雙向”循環農業。
“發展種、養、菌‘三元雙向’循環農業,可以有效發揮慶陽農業的資源比較優勢。”慶陽市農業農村局局長耿文科說,“三元雙向”循環農業就是按照綠色循環發展理念,將種植業產生的秸稈和林果業產生的廢棄枝條轉化爲養殖業的飼料和菌業袋料,養殖業產生的糞便轉化爲種植業肥料和菌業袋料,菌業廢棄袋料經過微生物分解處理後轉化爲種植業肥料和養殖業飼料,促使農業廢棄物在種、養、菌三個產業之間相互轉化利用、雙向閉合循環,形成一個“三元雙向”閉環循環圈。
革新模式讓農業廢棄物閉合循環利用
慶陽市有1000萬畝耕地、1300萬畝林地和1300萬畝草地,全市每年都會產生159萬噸農作物秸稈、34萬噸蘋果廢棄枝條和1066萬噸畜禽糞便。以往這些人們眼中的農業廢棄物,如今隨着“三元雙向”循環農業的發展變成了“香餑餑”,成了“放錯地方的資源”。
耿文科介紹,慶陽日照充足,光熱資源豐富,氣候溫涼,雨熱同季、雨量相對充沛,非常適宜食用菌生產。食用菌產業發展前景廣闊,且具有“不與糧爭地”“不與農爭時”的特點,慶陽把發展食用菌產業作爲構建“三元雙向”循環發展格局的關鍵一環,將其和種植業、養殖業有機結合起來,讓農業廢棄物在這三個產業之間實現雙向閉合循環利用,既能夠實現農業廢棄物的資源化利用,有效解決農業生產帶來的面源污染問題,又爲產業發展提供了科技和資源支撐。
“我們在這裏建基地生產黑木耳,生產菌棒的原料一點都不缺。”記者在慶陽市西峰區肖金鎮採訪時,慶陽晶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徐永久說,公司生產黑木耳所需的果木屑就來自當地,這裏有大量的青岡木、核桃、杏樹等枝條,以前公司自己收購並加工成木屑,從去年开始,肖金鎮有了一家木屑廠,可以將枝條加工成木屑後直接送進基地。自2022年基地投產,公司每年從西峰區、鎮原縣、寧縣及周邊地區收購果木枝條2萬噸左右,隨着收購量的提升,原本作爲廢棄物的果木枝條價格也逐漸攀升,從每噸240-300元上漲到了今年的380元。
“去年我們共生產銷售食用菌1500噸左右,產生菌渣320萬斤,這些菌渣,一半給了有機肥生產廠,一半給了生物質燃料廠,作爲他們的原料循環再利用。”在華池縣山莊鄉食用菌產業園,津華綠源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李自生說,公司依托當地豐富的玉米秸稈和牛羊糞污等資源,大力發展食用菌產業,推動“三元雙向”循環農業發展,目前擁有22個食用菌育種大棚,67個生產大棚,帶動山莊鄉4個村的234戶群衆從事食用菌產業。
以發展食用菌爲紐帶,突出育龍頭、擴基地、建機制、暢循環,積極引培生產技術先進、帶動能力強的龍頭企業,加快食用菌綠色標准化基地建設,大力發展菌種研發、菌菇生產、加工銷售、有機肥生產、飼料加工等精深加工業,通過區域大循環、產業中循環、基地微循環,使農作物秸稈、果木枝條、動物糞便、食用菌生產產生的袋料在三個產業之間轉化利用,最大化提高資源利用效率,降低農業面源污染,提升農業產出率。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2023年,慶陽有效消納利用農作物秸稈125.8萬噸、蘋果剪枝21.8萬噸、畜禽糞便903萬噸、菌糠菌渣3.8萬噸,帶動農作物秸稈、果木枝條、畜禽糞污、菌糠菌渣資源化利用率分別達到84.7%、63.4%、91.2%和95%。
爲構建“三元雙向”循環農業發展格局,加快推進全市農業農村現代化步伐,慶陽按照“保糧、擴畜、提果、增菜、養菌、優藥”的工作思路,持續壯大“牛羊豬雞、果菜菌藥”特色產業規模,協同推進種植業、養殖業、菌業一體培育、協同發展;突出增產增效做大種植業基礎,大力推進糧食生產提產能,蘋果產業提質效,蔬菜產業擴規模,中藥材產業拓空間;着力實施養殖業牽引帶動战略,突出補鏈、延鏈、強鏈,推動牛羊豬雞產業高質高效發展。
慶陽市着力強化政府服務引導,積極健全完善支持保障體系,制定出台一系列含金量高的政策文件,配套制定設施蔬菜、食用菌、牛羊豬雞等產業規劃,推動政策優先向農業產業傾斜、科技優先向農業產業配置、資金優先向農業產業投入。同時,慶陽着力強化科技支撐,實施了千名農業科技人員下基層強服務行動,引導農業科技人員下沉一线蹲點服務,指導創建農業科技示範鄉鎮,建辦農業科技示範點,引進新品種、推廣新技術,示範帶動產業發展。慶陽市還堅持把解決經營主體資金難題作爲關鍵措施,設立產業發展基金和貼息資金,支持種養菌經營主體發展壯大,帶動產業升級、延鏈增效、廢棄物循環利用。
“全鏈开發”重構產業升級驅動力
“一片田,一籠雞,一根草,一袋肥。”記者在鎮原縣平泉鎮採訪時,縣農業農村局副局長孫立達用這16個字向記者介紹鎮原“三元雙向”循環農業產業園。孫立達說,產業園推動肉雞養殖和玉米種植緊密結合,形成了產能相促、循環互補的產業結構。園內肉雞養殖規模大、標准化程度高、市場佔有率高,目前已成爲國內主要肉雞食品加工企業的重要食材供應基地,帶動園內玉米種植41.8萬畝。集中連片的規模化玉米種植基地以小農戶家庭承包經營和農民專業合作社規模經營爲主,收獲後由園內玉米飼料加工企業集中收購,加工比例達85%,穩定保障肉雞產業的所需飼料;玉米秸稈送至飼料工廠加工成養殖飼料,發展肉羊、肉牛養殖。
“產業園內還有3家有機肥處理廠,可將肉雞養殖糞便加工成有機肥,每年能處理畜禽糞污45萬噸以上,生產15萬噸有機肥。這些用雞糞加工成的有機肥還田後,不僅能提高微生物菌繁殖,補充土壤有機質,強根壯苗,而且可以改善土質,保水保肥,推動玉米等種植業增產增效。”孫立達說。
牢固樹立產業化、市場化導向,從生產端到加工銷售端全產業鏈一體推進綠色循環發展。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爲加快推動“三元雙向”循環農業高質量發展,慶陽市堅持樹立產業鏈“全鏈开發”思維,擴量提質抓生產,延鏈增值抓加工,拓市挖潛抓銷售。
在產業鏈前端,慶陽市突出建基地擴規模,全力抓好標准化規模種養基地建設,建成萬畝糧食生產示範片帶42個、百畝設施蔬菜生產基地50個、標准化食用菌生產基地40個、規模化養殖場2419個,寧縣建成全國最大的矮化自根砧蘋果基地,鎮原縣建成西北最大的白羽肉雞產業基地,環縣成爲百萬頭肉羊產業大縣,西峰、鎮原、寧縣成爲存欄10萬頭以上生豬產業大縣。
在中端,突出延鏈條增效益,堅持以“糧頭食尾、農頭工尾”爲抓手,推動農產品向精深加工下遊產業延伸,建成生豬、肉羊、肉牛、肉雞等畜禽屠宰线10條,年屠宰加工能力12330萬頭(只);建成蘋果自動分揀线及果品深加工生產线11條,蘋果分揀能力32萬噸,年生產濃縮果汁、果脆等產品5萬噸,農產品加工轉化率達到58%。
在後端,突出樹品牌拓市場,實施品牌提升帶動战略,慶陽蘋果、環縣羊羔肉、慶陽早勝牛、慶陽黃花菜、慶陽小米、慶陽白瓜子6個區域公用品牌和40個企業商標品牌入選“甘味”農產品品牌目錄,環縣羊羔肉列入“國家體育總局運動員備战保障產品”、入選“全國十佳羊肉品牌”,慶陽蘋果榮獲“全國十大蘋果區域公用品牌”。
農業綠色發展的嶄新實踐
“合作社利用周邊養殖兔、雞、牛的糞肥作原料生產菌棒和瓜菜,其中,我們生產的有機菌菇,品質好,市場口碑好。目前合作社依靠發展食用菌產業,淨資產規模達到了400多萬元,去年實現銷售額100多萬元。”鎮原縣榮豐食用菌專業合作社負責人王宏亮向記者介紹,在發展產業的過程中,合作社堅持以村黨組織爲龍頭,以“自愿聯合、互惠互利、黨員示範、能人引領”爲方式,推動主導產業發展,長期爲周邊群衆提供務工崗位,免費傳授菌菇種植技術,有效帶動了當地群衆增收致富。
健全利益聯結機制,突出帶農富農。正如記者在榮豐合作社採訪時看到的一樣,慶陽市發展“三元雙向”循環農業堅持按照“政府引導、企業主體、市場運作、農戶受益”原則,推動企業發展、產業壯大、群衆增收。突出農戶主體作用,建立“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的利益聯結機制,推行“龍頭企業管兩端、中間生產群衆幹”的經營方式,探索形成多種新型聯農帶農模式。2023年,慶陽實現一產增加值136.53億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3246元,近3年年均增長率分別達7%和8%以上。
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水平全面提升,綠色技術模式集成推廣,綠色產業鏈條不斷延長,糧食保障能力穩步提升,優勢產業快速發展……慶陽市有關負責同志介紹,兩年多來,通過發展“三元雙向”循環農業,慶陽找准了實現農業綠色發展的有效途徑和科學方法,真正把大農業觀、大食物觀和綠色循環發展理念落實到了農業生產實踐中,取得了顯著成效,也引起了廣泛關注。
2023年11月,農業農村部等8部委批准慶陽市整市創建國家農業綠色發展先行區。該模式也相繼入選全國農業綠色發展典型案例、中國改革2023年度地方全面深化改革典型案例。站在新起點上,當前,慶陽正加快創建國家農業綠色發展先行區,加快構建循環利用體系,積極致力構建現代生態低碳循環農業格局,持續推動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發展。
慶陽市有關負責同志介紹,慶陽將按照“做大總量、提高質量、科技支撐、龍頭引領,資源集約節約利用、種養菌三元雙向循環、全產業鏈綠色發展”總體思路,統籌全市農業產業基礎和資源環境承載能力,打造以“三元雙向”全域大循環、種養菌產業中循環、新型經營主體小循環爲主要內容的“三個循環”模式,構建綠色種植業爲基礎、現代畜牧業爲牽引、高效食用菌業爲紐帶的“三元雙向”循環農業新格局,加快推進特色產業集群化、資源利用集約化、投入品減量化、廢棄物資源化、生態功能優質化、鄉村環境宜居化、支撐保障體系化。到2025年,慶陽將努力實現整市建成國家農業綠色發展先行區,基本構建起符合綠色發展理念的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和政策體系,推動農業產業結構優化升級、鄉村生態環境清潔宜居、農業資源高效循環利用、綠色產品供給有效增加、農民生活水平穩步提高,形成與資源環境承載力相匹配、與生產生活生態相協調的綠色農業發展格局。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隴東糧倉的農業綠色革命——甘肅省慶陽市以“三元雙向”循環農業踐行大農業觀
地址:https://www.sgitmedia.com/article/38279.html
相關閱讀:
- 煙火貴州,非遺新韻:榕江村超的文化傳承之旅 2024-12-23
- 我國北方5省區擁有全國近四成耕地 2024-12-23
- 全國鐵路2025年1月5日起實行新的列車運行圖 2024-12-23
- 5年超3萬億元!財政加力支持防災減災和應急管理 2024-12-23
- 三峽柑橘搭上西部陸海新通道走向海外 2024-12-23
- 農村學生營養餐問題整改金額超40億元 2024-12-23
- 黃河寧夏段進入凌汛期 2024-12-23
- 廢棄秸稈綠色“變身”記 2024-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