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蘭山下有佳釀

2024-08-12 20:03 admin


新華社北京8月12日電 8月12日,《新華每日電訊》發表題爲《賀蘭山下有佳釀》的報道。

賀蘭山下,戈壁茫茫。

一株株葡萄藤,從抽出嫩芽到碩果累累,再到釀出美酒享譽國際。

歷經40余年耕耘,10多年快速發展,曾經“天上無飛鳥,地上石頭跑”的戈壁荒灘,如今是全國最大的釀酒葡萄集中連片產區,並打造出享譽國際的“紫色經濟”。

8月9日至11日,第四屆中國(寧夏)國際葡萄酒文化旅遊博覽會在銀川舉行,來自法國、意大利等國家的138家知名酒莊和展商,齊聚塞上品鑑美酒,共商全球葡萄酒產業發展,推動賀蘭山東麓產區葡萄酒與世界交流。記者走進賀蘭山東麓產區,記錄一群追逐釀造中國葡萄美酒夢想的人們,朝着“中國葡萄酒,當驚世界殊”的目標奮鬥的歷程。

圖爲寧夏賀蘭山東麓釀酒葡萄種植基地。(受訪者供圖)

追夢賀蘭

“今年葡萄酒博覽會與另外3家酒莊一起包下了一個大展台。這幾年優秀酒莊越來越多,我們要看到差距,主動擁抱市場。”賀蘭晴雪酒莊的執行董事容健這幾天很忙,除了准備參展,還要接待國內外慕名而來的葡萄酒愛好者。

賀蘭晴雪體量不大,也只出產一款品牌酒——加貝蘭。而正是這款酒讓世界認識了中國葡萄酒,並將中國列入世界優質葡萄酒生產國行列。

2011年,其釀造的“加貝蘭特別珍藏2009”,在全球最具權威的葡萄酒大賽——品醇客世界葡萄酒大賽中脫穎而出,一舉獲得最高獎項,此後國內外獲獎無數。寧夏賀蘭山東麓葡萄酒產區第一次出現在世界葡萄酒界的視野中。

在酒莊裏,立着一塊“圓夢”石。這是酒莊獲得第一個國際大獎後立起來的,見證了他們追逐打造世界知名產區夢想的過程。

時光倒回20多年前。中國葡萄酒界泰鬥賀普超斷言:西北是我國很有前途的高檔酒基地。業界專家的認可,讓寧夏看到了機遇。1996年寧夏將葡萄酒產業列爲農業發展六大支柱產業之一,並成立葡萄酒產業領導小組。

展开全文

爲了加強支柱產業工作,2001年寧夏葡萄產業協會應運而生,由容健擔任會長,王奉玉擔任祕書長,張靜擔任副祕書長。容健和王奉玉退休後,繼續追逐夢想創業,張靜辭職加入創業團隊,且一舉獲得國際大獎。

正如釀酒葡萄需要在惡劣的環境下生長一樣,釀酒人也用頑強不屈的精神,追逐夢想。

由於沒有太多經驗可借鑑,和同期建造酒莊的大多數莊主一樣,三人摸着石頭過河——從改良鹽鹼土壤,改良種苗,改良設備一點點探索,到國內外其他產區和酒莊學習交流,再把新技術與本土結合。源自對這片土地的自信,他們堅持做精品優質酒,走精品酒莊酒路线。

明年是賀蘭晴雪酒莊成立20周年。如果說,賀蘭晴雪前20年的努力讓世界認識了中國葡萄酒,那么,接下來首席釀酒師張靜的夢想越來越清晰——讓中國葡萄酒“當驚世界殊”。

“我們要加強文旅融合,擁抱數字化,同時擴大出口。”張靜說,雖然在國際上有了一席之地,但發展還要守正創新。“守正”是堅守高品質,“爲什么好,好在哪裏,怎么繼續好”,這些都需要釀造技術支撐,這也是決定了寧夏葡萄酒“當驚世界殊”的關鍵;“創新”是爲了跟上時代,全方位滿足消費者需求。

10多年來,始終沒變的是酒莊迎賓牆上的那句話:“葡萄酒世界從這裏發現了中國寧夏產區。”

“加貝蘭的成功,改變了世人對中國葡萄酒的偏見,激發了國人對中國葡萄酒未來發展的信心。”寧夏國家葡萄及葡萄酒產業开放發展綜合試驗區專家委員郝林海說。

越來越多的葡萄酒“追夢人”匯聚賀蘭山下,懷揣着對葡萄酒的熱愛,拓荒種地、建設酒莊、釀造美酒。

2011年,定居德國的王方在一次國外葡萄酒展會上,品嘗到了一款由父親王奉玉釀造的產自賀蘭山東麓的葡萄酒。這款酒的風味深深震撼了她,也讓她感受到了賀蘭山東麓產區的無限潛力。那一刻,王方意識到,葡萄酒不僅是一種飲品,更是一種文化和情感的傳遞。

一番思量後,她毅然選擇回國,來到賀蘭山下打造迦南美地酒莊。“有一年冬天,氣溫降到零下27攝氏度,葡萄藤都凍死了,園子裏損失了約30%的葡萄藤。但生活就是這樣,種葡萄、釀葡萄酒,都要做好面對困難的准備。”王方回憶,創業不易,但因爲熱愛,她選擇堅持。經歷重重困難之後,最終釀造出品質卓越的雷司令葡萄酒,贏得業內贊譽。

嘉地酒園創始人丁健曾與進口葡萄酒運營商合作多年,也品嘗過不同國家的美酒,心中漸漸萌發“辦自己的酒莊,做代表中國的頂級葡萄酒”的想法。2013年她來到寧夏,第一次踏上賀蘭山東麓的土地,便被深深吸引。嘉地酒園產酒以來,在短短幾年中,便完成世界權威葡萄酒賽事頂級獎項“大滿貫”。

2014年起,寧夏葡萄酒產業的發展重點從注重規模,轉爲探尋綜合开發、融合發展和品牌化發展的高質量發展新路徑,產業進入發展新階段。

志輝源石酒莊在6000多畝廢棄採砂場種葡萄,並在政府支持下着手對周邊環境進行生態修復。2014年酒莊正式對社會开放,通過“酒旅結合”的模式尋求發展,吸引了大量遊客前來旅遊、研學,酒莊的葡萄酒借此熱銷。

不少酒莊負責人回憶起第一瓶葡萄酒釀出時的情景,不約而同地用“像看着自己的孩子出生一樣”來形容當時的心情。很多葡萄酒後來在國際知名葡萄酒賽事上多次獲得大獎,並在國內外逐步打开市場。

葡萄酒行業是特別考驗初心的行業。投資大、風險高、周期長,10余年甚至20年才能達到投資平衡點,只有真正熱愛葡萄酒才能見到效益。

夢想點亮未來。如今,每兩瓶國產酒莊葡萄酒就有1瓶來自寧夏,賀蘭山下已建成酒莊130家,葡萄酒在各類國際大賽中斬獲1700多項大獎,品牌位列中國第一、世界第四……寧夏葡萄酒產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也是中國葡萄酒產業發展的縮影。

“殊”在風土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唐代邊塞詩中徵战沙場前豪飲的正是葡萄酒。

“詩酒文化”中,葡萄酒成爲詩人靈感的來源。以唐詩爲載體,葡萄酒逐漸融入我國傳統文化。宋元時期,進入葡萄酒發展興盛時期。元代上升爲“國飲”,將飲葡萄酒作爲高雅的體驗。由明至清,葡萄酒發展從上層階級進入普通民間。清末,葡萄酒釀造开啓近代化進程。

中國是世界葡萄酒釀造的重要發源地之一。寧夏賀蘭山東麓葡萄種植歷史可追溯至1600年前的隋唐時期。唐代詩人韋蟾的《送盧潘尚書之靈武》,用“賀蘭山下果園成,塞北江南舊有名”,記載了寧夏種植葡萄的歷史;兩宋時期,西夏使者在出使宋朝時“兼齎葡萄遺州郡”,將所產葡萄作爲禮品贈送沿路州郡;至元代當地已經开始釀造葡萄酒,詩人馬祖常《石田文集》卷二《靈州》有“葡萄憐美酒,苜蓿趁田居”的詩句,靈州位於今天的寧夏。

葡萄酒是特定自然與文化的產物。正是因爲不同的葡萄酒承載了不同土地上的文化,也成就了葡萄酒獨特的魅力。

能入詩入畫的好酒,則源自好風土。在葡萄酒界流行一句話:好葡萄酒是“種”出來的。

“七分種、三分釀”,風土包括“天”“地”“人”三要素——

“天”,即產區的氣候、光照、降水、晝夜溫差等;

“地”,即土壤、海拔、坡向、溼度、地表水流等;

“人”,即不同人對自然的態度、種植模式、葡萄品種選擇,以及採取的釀造方法、器具工藝等均有差異。也正是不同產區的風土和釀酒師的偏好永遠不可能相同,才造就了葡萄酒豐富多彩的文化屬性。

賀蘭山東麓產區位於北緯38度附近,與法國波爾多等世界上許多著名的葡萄酒產區緯度相近,處於釀酒葡萄種植“黃金地帶”。巍巍賀蘭山,滾滾黃河水。山河相擁,天賜風土——

風——從賀蘭山深處吹來的風,讓葡萄的酚類物質能夠充分表達出來,爲酒體帶來花香、果香。

土——這裏海拔1100米,氣候幹燥少雨,年降水量200毫米左右,葡萄遠離病蟲害侵襲;年日照超過3000小時,有效積溫3300攝氏度左右,晝夜溫差大,有利於糖分積累;以淡灰鈣土、礫石土和風沙土爲主的土地,雖然不適合種莊稼,卻非常適合葡萄根系下扎,吸收更多礦物質,讓酒體風味更醇厚。

與鮮食葡萄不同,釀酒葡萄需要肉少、皮厚、籽多,才酝釀出豐富的酚類、單寧等。這裏種出的葡萄恰好符合這一要求,且具有香氣發育完全、色素形成良好、糖酸度協調等特徵,釀出的酒具有酒體飽滿、香氣馥鬱,糖酸適度、甘潤平衡的典型中國風格和東方特質。

“釀酒葡萄產區氣候與土壤的先天綜合條件被稱爲風土,沒有得天獨厚的風土,就沒有傾國傾城的美酒。”寧夏賀蘭山東麓葡萄酒產業技術協同創新中心主任趙世華說,賀蘭山峰巒重疊、崖谷險峻,阻擋了沙漠侵蝕和西北寒流;黃河水奔流不息,提供了灌溉保障,也調節了微氣候,產區60%的酒莊都獲過國際大獎,都是這裏獨特的風土使然。

葡萄酒就像是一個時空膠囊,是風土的記錄者和表達者。“閉上眼睛細品,我們甚至可以從酒體的甜度變化趨勢喝出全球氣候變暖。”張靜說,好的葡萄酒是大自然的饋贈,愈是釀好酒愈感覺人在自然面前的渺小。

葡萄酒的核心競爭力是獨特風土下的產區,而產區的形成需要一定規模的釀酒葡萄園加上一定數量的酒莊。世界知名的葡萄酒產區,如法國波爾多有11萬公頃葡萄園、9000多個酒莊;西班牙裏奧哈產區有6萬多公頃葡萄園、800多個酒莊;美國納帕產區有2萬公頃葡萄園、700多個酒莊。產區之於葡萄酒好比葡萄藤之於葡萄。而獨特的產區具有獨特的風土,可以釀造獨特的葡萄酒。

賀蘭山東麓獨特的風土條件與產區發展潛力,以及完善的政策支持體系,吸引了來自全國乃至世界各地的葡萄酒從業者。

如今,跨界經營者、海歸新農人、深耕農業領域的匠人、業內精英被這裏的風土吸引,保樂力加、酩悅軒尼詩、張裕、長城等國內外企業也來到寧夏,投資开展多元化經營。

“不與人爭糧、不與糧爭地、水資源高效利用”是寧夏葡萄酒產業的主要特徵。“爲促進葡萄酒產業高質量發展,寧夏堅持用標准引領產區發展,建立了釀酒葡萄脫毒種苗三級繁育技術體系、葡萄酒技術標准體系,先後制定48項技術標准,集成推廣淺清溝、斜上架、深施肥、統防統治及高效節水灌溉等一批關鍵技術,創建釀酒葡萄栽培‘寧夏模式’,用科技爲產業賦能。”寧夏賀蘭山東麓葡萄酒產業園區管委會技術服務處處長穆海彬說。

目前,賀蘭山東麓產區集中建設了195公裏釀酒葡萄種植長廊,推進40余萬畝荒灘地變成綠洲,加上酒莊綠化和防護林栽植,產區森林覆蓋率大幅提高。

走向世界

很多參觀過去年上海進口博覽會的人都會記得這一幕:賀蘭山東麓的葡萄酒作爲展品展示,緊挨着的是C919國產大飛機,國產葡萄酒與大國重器並肩展出,中國人在葡萄酒上的自信再次彰顯。

1個多月前,法國波爾多舉辦的2024波爾多葡萄酒節上,來自賀蘭山東麓15個酒莊的60款葡萄酒受邀參展,這也是寧夏賀蘭山東麓葡萄酒產區代表中國首次亮相這一國際盛會。

“首次邀請賀蘭山東麓產區是因爲其近年優異的表現,且與波爾多產區合作密切,40多款寧夏葡萄酒曾在波爾多葡萄酒城展示3年。”法國波爾多葡萄酒行業協會推廣總監克裏斯托夫·沙托說。

近年來,像這樣的高光時刻越來越多,在外事外交、國際盛會、商務洽談等國際場合,經常可以看到賀蘭山東麓產區葡萄酒的身影。

走出去——拓展產區“朋友圈”,增強影響力。

葡萄酒不只屬於歐洲,中國葡萄酒豐富了世界葡萄酒版圖。

本次參展商對於中國葡萄酒的國際競爭力很有信心:相較中國葡萄酒發展初期模仿歐洲風格,如今越來越多的酒莊开始探索新國風,在酒標、酒莊LOGO、建築設計等方面彰顯中國元素,中國葡萄酒越來越自信,這自信來自“產品力”夠強,才能將軟實力轉化成硬實力。

自古以來,葡萄美酒是开放交融的載體。中國葡萄酒獲得國際贊譽,這背後是更加开放包容的大時代:一是中國开放的大門,以更加开放的姿態擁抱多元文化;二是中國文化海外熱,中國的葡萄酒爲世界了解中國打开了新的一扇門。

“葡萄酒產業是國際語言,產區每年組織精品酒莊參加國內外各類葡萄酒大賽,以賽事活動促進技術交流和國際合作。”寧夏賀蘭山東麓葡萄酒產業園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黃思明說,產區葡萄酒遠銷40多個國家和地區,綜合產值超過400億元,成爲寧夏對話世界、世界認識寧夏的“紫色名片”。

引進來——打造產區“硬實力”,提升競爭力。

“第一次品嘗到賀蘭山東麓產區的葡萄酒,超乎想象,於是我對這個產區充滿向往。這是我第一次來中國,但一點也不陌生,寧夏的土壤、氣候與我的家鄉很像。”

來自阿根廷著名的葡萄酒產區門多薩省的費德裏科·卡拉巴哈爾,今年3月來到寧夏擔任望月石酒莊首席釀酒師。他曾在美國、西班牙等多個葡萄酒產區的酒莊從事釀酒工作,“相信這片風土會孕育出優質的葡萄,非常期待自己在中國的第一個釀酒季。”

近年來,寧夏不斷推動葡萄酒國際交流互鑑,已經累計引進各類釀酒葡萄品種210多個,邀請23個國家60多名國際釀酒師开展合作,提升酒類品質;聘請25國冠軍侍酒師作爲“賀蘭山東麓葡萄酒推廣大使”,擴大國際影響。

當前世界葡萄酒市場的變革,進口酒進入國內市場的速度正在放緩,而國產葡萄酒的關注度卻空前高漲。這一變化爲國產葡萄酒帶來了新的機遇,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面對這一挑战,賀蘭山東麓產區不僅注重葡萄酒的品質和品牌建設,還緊跟市場需求,堅持酒莊基地一體化經營,探索“酒莊酒、大產區”及高端、中端、大衆化同步發展。寧夏還在大學开設釀酒技術等專業,培育產業鏈及後備力量,帶動中國人喝中國葡萄酒成爲新的風尚。

共贏未來——攜手知名產區,豐富世界葡萄酒版圖。

近年來,比利時布魯塞爾國際葡萄酒大獎賽頻繁走出歐洲,相繼在北京、銀川等地舉辦,來自全球50個國家和地區的近400名評委,在我國對上萬款葡萄酒品鑑評估。

寧夏本地也連續四年舉辦國際葡萄酒文化旅遊博覽會,邀請世界主要產區了解中國葡萄酒。如今,寧夏已成爲國際葡萄與葡萄酒組織(OIV)中國唯一的省級觀察員10余年。中國已成爲世界葡萄酒版圖中不可或缺的一員。

這不僅表明中國及寧夏葡萄酒產業發展得到廣泛的國際認可,也意味着寧夏代表中國參與世界釀酒葡萄產業技術、葡萄酒產品質量管理及葡萄酒貿易等國際規則的制定與推行,讓中國在國際葡萄酒界的地位得到極大提升。

收獲時節,一場更大的豐收正在賀蘭山東麓悄然酝釀。

“熱愛、开放、創新、自信、堅持”的葡萄酒追夢人扎根耕耘,一瓶瓶帶着人文情懷和匠心精神的醇香佳釀,從這裏走向世界。

賀蘭山東麓,正在以昂揚的姿態,爲實現“中國葡萄酒,當驚世界殊”的夢想而努力奮鬥。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賀蘭山下有佳釀

地址:https://www.sgitmedia.com/article/38171.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