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殺》深度解析:沒懂的來看這篇解讀,真相都藏在細節和彩蛋裏

2024-07-07 20:02 admin


文/葉秋臣

柯汶利自從電影《誤殺》和網劇《唐人街探案》之後便聲名鵲起,其執導的作品數量雖不算多,但觀衆的期待值卻很高。

所以在《默殺》上映後,我就抓緊买票看完了。

總體而言,屬於典型的7分電影,主觀上的一遍爽片。

優缺點都很明顯,豆瓣6.9分很公允。

柯汶利不愧是跟着陳思誠混出來的,《默殺》與去年暑假檔《消失的她》在觀影體驗上如出一轍。

票房在上映5天後已衝向3億大關,官方預測最終將獲得超過10億的成績。

接下來,葉秋臣將深度解析整部片子,談談自己在觀影過程中的一些感觸。

如果沒懂的朋友可以來看看這篇解讀,真相其實都藏在諸多的細節和片尾彩蛋裏。

以下僅爲個人觀點,如有不同,歡迎討論。

通篇皆涉及海量的劇透,請未觀影者慎入。

1.關於主創

展开全文

林在福的飾演者是王傳君,去年他參演的《孤注一擲》狂攬38億的票房,令其成爲了暑期檔電影大銀幕上的常客,片中有個造型是他戴着白色厚口罩,記憶一秒回到《我不是藥神》。

在《默殺》中,大部分的表現都在預期之內,但有很多動作的情緒不太到位甚至不夠合理,比如抱着女兒哭的時候在腿部細節方面就稍顯別扭。

李涵的飾演者張鈞甯,台灣腔在一衆演員中比較突出,加上戴國棟飾演者吳鎮宇的港普,整部電影的台詞就是各種口音大混合。

吳鎮宇算是個純工具人,除了砸DV那一幕稍微在人性上刻畫出了一點點層次,其余全是因爲這個故事裏必須有個查案的警察才存在的。他的兩個小弟由阿如那和王成思飾演,比吳鎮宇還要更工具人。

小彤的飾演者王聖迪,她身上還是《隱祕的角落》裏普普的味道,所以從出場开始就猜到這個角色不簡單。

當鐘曉晴母親的飾演者李夢和王聖迪同框時,夢回《隱祕的角落》。

惠君飾演者徐嬌,演技方面遠不如王聖迪,雖然人設是略帶癡傻的屬性,但她呈現的是裝傻,而不是真傻。

校園霸凌女子四人組,演技全都非常之硬,比片中講的頑石還要硬。

开口講話時,水平真的是爛到根本沒上過台詞課的程度,尤其是安琪那個角色,樣貌相比之下也過於成熟了,這個人物選角相當失敗。

三個小跟班挺漂亮的,但並沒有達到一眼驚豔的魅力。有人覺得她們演得特別好,可能是標准线不一樣吧,比起電影中其他演員,我認爲明顯是短一截的。

這時候就不得不提《少年的你》中周也飾演的魏萊,那種呈現方式的感覺才是對的。

徐媽的飾演者蔡明,人設相當突兀,台詞也特別出戲,個人感覺此類風格不宜混入任何的喜劇演員和喜劇元素,違和感很重。

《默殺》電影帶有濃烈的柯汶利濾鏡,看過他作品的觀衆一定不會陌生,整體色調偏黑暗,適合影院裏觀看,能夠適當增強沉重感。

一如既往喜歡拍攝下雨的場景,營造一種悲憤的糾葛感。

節奏成熟,敘事緊湊,他很擅長這種調整時間順序的揭祕方式,懸疑風隨之加重。

拍攝手法和BGM選用,很多劇情中都能找到《誤殺》的影子,比如審問李涵和小彤時的氛圍感,以及林在福燒光船裏的物件後轉身走向鏡頭的戲,都嗅到了同樣的味道。

從《黑暗榮耀》开始,許多片方都嘗到了校園霸凌復仇題材的甜頭,因爲這種故事很容易令觀衆共情,是個極佳的話題元素。

我淺淺搜索了一下腦袋中有限的片單,春節檔張藝謀導演的《第二十條》中對此也稍有涉及。

片頭出品公司有一大串,基本都是老朋友們。

唯一特別點的是“最堅持正義電影”,這個名字成功引起了大家的注意。

片尾主創名單出來時,閃爍着不同字體的呈現方式很特別,有點晃眼睛,但效果不錯,有點令人注目的提醒作用。只不過,導演有幾個名字後面沒加上他的國籍,柯汶利是馬來西亞的。張鈞甯和吳鎮宇都專門標注了中國台灣和中國香港,所以此舉更像是刻意爲之。

翻拍了自己曾經執導的同名電影,用了更豪華的陣容和設備,結果口碑還不如當時的前作,不知道柯汶利心裏是什么滋味。

管他呢,反正只要票房大賣就好。

2.關於片名

《默殺》的英文片名叫做《A Place Called Silence》,大概可以翻譯爲“沉默之地”。

沉默的都是誰?

還記得在《知否》中,明蘭曾說過一句台詞,用在此處特別恰當。

板子不是打在自己身上是不知道疼的,只要不是S了自家人,也是可以慷他人之慨的,真扯到自己身上來,是寬宥也沒有了,慈悲也沒有了。

當惠君受害後,林在福在校園門口發單子找线索。

鐘曉晴的母親無動於衷,李涵也視而不見。

當李涵在遭受家暴時,徐媽從門鏡看到了一切,可她沒有出手阻止,畢竟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李涵下樓時也看到了鐘曉晴的母親,對方同樣是沉默以待。

當霸凌組被滅團後,發單子的變成了鐘曉晴的母親。

同樣是全場的沉默,沒有人敢發聲。

沉默做什么呢?

沉默也會S人。

這部電影的核心主旨其實講的就是英文片名,那些視而不見的沉默,也是案件的兇手。

就像沈墨的大娘,對大爺的罪行知情卻選擇無視。

當時葉秋臣就在《漫長的季節》長篇深度解讀的劇評中提過這個觀點——

沉默的壞人,並不是好人。

3.關於細節

(1)關於諷刺

有一點令人非常唏噓,林在福是海嘯幸存者,當年是方老師施以援手救了他。

然而在大是大非面前,人都是自私的,方老師也如此。

所以天災終究還是敵不過人禍。

在這個大背景下,最諷刺的就是那本“覺悟”的書,以及那句關於覺悟的話。

我們存在於此,無論何時何地,皆爲衆生。衆生之行,引發覺悟之鏈,覺悟的終點,皆是新生的起點。

這句話,曾經是林在福認定的“真理”。

可是,他突然發現這句話錯了。

在方老師狡辯說惠君已經沒了,但那些霸凌組的女孩還有救,充分證明了那個觀點只是歪理。

人可以像石頭一樣頑強,但真理是一把榔頭,可以咂碎頑石。

但榔頭真正砸碎的,是“真理”。

新生,的確靠“覺悟”來定義。

但電影裏的人,從沒有跳出過囚禁自己這個怪圈。

(2)關於階級

電影裏還拍出了階級味道,弱勢群體被強權欺辱卻無可奈何。

受僱於學校的保安根本不敢管校長女兒進行的霸凌行爲,开着奔馳車的校長撞到了騎車的吳望但揚長而去,李涵打开紙箱子後發現裏面有翻過來被粘住的蟑螂(小人物)。

霸凌方式是大家常見的類型,但呈現方式令人窒息。

安琪她們用膠水給小彤塗上十字形狀的“口紅”,把身體各部位都用膠水黏住,側面是在表達小彤身心都被“囚禁”的現狀。

這個囚禁不止是霸凌組給她的,還有來自李涵的。

(3)關於漏雨。

電影中拍了多處屋頂漏雨戲份,包括李涵和小彤家裏,以及禮堂的棚頂,對應那句“屋漏偏逢連夜雨”,下一句是“船遲又遇打頭風”。

福無雙至,禍不單行,暗示本片的故事是多層次的悲慘。

(4)關於名字

霸凌四人組的名字分別爲高靜書,鐘曉晴、安琪、黃雯凌。

把“高”“鐘”“琪”“凌”四個字單獨拿出來,就是“高中欺凌”,人如其名。

一直在偷拍的吳望,對應的是“無望”。

如果沒有這個角色的存在,一切的真相都不會被人得知,自然沒有希望。

林在福特意在計劃前就搬家到隔壁,目的就是爲了讓吳望拍到他擄走小彤的畫面,否則不搬家豈不是更隱蔽?

有人覺得吳望這個角色比較多余,葉秋臣並不這樣認爲。

當李涵質問他爲什么不早報警,吳望只說了一句“我是在保護你”,潛台詞就是他也拍到了當年李涵S掉丈夫的視頻。

之所以沒有選擇告發,是因爲他本身就與小彤是站在一邊的,在後面彩蛋部分會展开再談。

(5)關於塔羅牌

霸凌小跟班們在被幹掉之前曾經算過塔羅牌,上面的圖案我匆匆掃了一眼,應該是個木盒子狀的裝棺材。

最後小彤就是從類似棺材一樣的木箱子裏出來的,寓意着“重生”。

(6)關於船。

船本身就有漂泊之感,主要是爲了林在福和惠君而設的意象。

電影开篇,林在福就從水中掙扎而起,費力爬到了小舟之上,暗示尋求真相的過程之艱難。

林在福萬念俱灰,在造船時砸傷了手,這個船暗指他們的“家”,在女兒沒了之後,家也散了。

最後,她們父女倆是在船上“重生”的,所以這艘船也是“諾亞方舟”。

學校組織學生們放船祈福,此處的紙船也與开篇相對應。

其實行爲上秀出的善意並沒有什么本質作用,唯有內心的善意才最爲難得。

但除了後期的戴國棟摔錄像機之外,本片裏幾乎沒有一個正常人,全是心理有疾病的,善意更是少得可憐。

(7)關於冰櫃

林在福接到方老師的時候,特意提到學校的冰櫃換了一個,大概率就是曾經用於藏S體的。

(8)關於鴿子

當關鍵轉折點出現時,往往都有鴿子出現。

最初,鴿子是惠君的,由小彤和她一起照顧。

惠君被校園霸凌時,鴿子就是威脅的重要籌碼,她沒有保護好鴿子,和平被打破了。

小彤在在典禮上看到的那只巨大白色鴿子,就是指代惠君的案件,因爲鴿子還撞到了禮堂棚頂的玻璃,一定程度上還原了當時惠君是如何摔下來的,同時預告了安琪是怎么被發現的。

以牙還牙,以眼還眼。

最後,小彤放飛鴿子,走上了新的人生之路。

最後,鴿子落在林在福父女倆所在的小船上。

最後的最後,她們都獲得了夢寐以求的自由。

(9)關於母愛和父愛

李涵在用自己的方式愛女兒,生怕她再受到男性的欺辱。

店鋪老板靠近小彤,她馬上過去隔开。

林在福危險時摟了一下小彤,之後也被阻止(這裏其實就預示他倆早就相識,意外的反應最准)。

一开始我以爲李涵是專門僞造了一個男性角色來保護她們倆,畢竟女性容易被輕視。

逢人便講自己的老公在廣州,種了金桔到處送,還把顯眼的黑皮鞋放在鞋架最頂層。

當知道是繼父關系的時候,我就猜到不妙了。

但悲劇已經發生了,所以李涵唯有盡全力讓同類事情不再發生。

爲了保護女兒,她最後也成爲了替罪羊。

這就是李涵的母愛。

林在福的父愛,就是爲女兒討回公道。

所以他做了一系列的事情,即便犧牲自己也無所謂。

李涵开車追林在福的時候,瞬間聯想到了《涉過憤怒的海》,場景和心態幾乎是復制粘貼過來的。

(10)關於畫

當李涵闖入林在福家裏時,鏡頭掃過牆上的一幅畫,畫中是大海之上一葉扁舟,船上坐着相互依偎的兩個人,一大一小。

這幅畫就對應了最後林家父女的結局,在幻想的另一個世界,他們幸福地重聚了。

林在福跳樓後的畫面,也與开篇時墜入水中的戲相呼應,終究還是殊途同歸了。

小彤在課堂上畫的內容,其實是她繼父被埋在了樓頂花圃之下,沒想到那些金桔真是李涵老公“種”的,只不過是以一種非常規的方式。

這裏也很像《瘋狂的麥克斯:狂暴女神》的結局設計。

(11)關於粵語

在抓到吳望後,從證據看他就是個偷拍狂。

戴國棟審問時一改平日的港普,直接飆出了粵語,因爲他倆原本就是父子,自然能聽懂。

(12)關於小彤。

其實小彤一直在裝啞巴,這件事只有她和李涵知道。

因爲當初9歲那年遭繼父凌辱,李涵叮囑這件事不要告訴別人,從此她就成了不能說話的“啞巴”,徹底失去了表達的自由。

李涵給小彤打電話時,明確說過讓她說句話,每天打她就是提醒別忘記“裝啞巴”。

徐媽那句全樓都知道李涵打女兒的話,應該就源於這個考量,畢竟嘴裏一直掛着的是“我在保護你”。

片尾彩蛋中身爲“啞巴”的她竟然在唱歌,側面證明了這一猜想。

王聖迪的那個眼神,就是在復制電影《唐人街探案》中思諾的邪惡一笑。

特別鳴謝了陳思誠,柯汶利還是懂得感謝貴人的。

4.關於缺點

部分鏡頭是具有迷惑性的,所以你看到的畫面不一定是真相,需要在最後揭祕後再將劇情重組來看。

霸凌小跟班在被最後一擊之前,曾撥通了報案台的電話,但她光顧着等劇情那下砸過來,整個人愣住不講話,顯得有點假。

靜華女中的校長,是霸凌小組頭領安琪的父親。

當時惠君意外離世,校長還蒙騙林在福說監控壞掉了,無非就是想要包庇自己的女兒。

他在明知道安琪是間接S了對方女兒的這個前提下,依然同意林在福進學校工作,這個腦回路挺清奇的。

這部電影讓葉秋臣想到了很多的影視劇,繼父和繼女組成的家庭通常都比較悲劇。

比如《刑事偵緝檔案2》中法醫方Sir的妹妹,以及同樣被繼父糟蹋的周詠欣,還有《玫瑰的故事》裏年幼時被X侵的蘇蘇。

即便已經看過那么多的同類題材,當真的把小姑娘被糟蹋後的那一幕呈現在眼前時,我還是被震撼到了。

震撼之余,我明顯感覺到了惡意。

仔細咋摸一下,其實你會發現《默殺》這部電影對女性的惡意很重,安排了苦難之下極端化的人物設定,感覺是把悲慘做了一個集合。

而且初衷並不像是爲她們伸張正義,只是爲了噱頭和賣點。

校長對李涵的言語上各種X騷擾,說話完全不避諱,那股高高在上的權力感特別惡心,但後來一想,這都是爲了凸顯矛盾而安排的。

早期的戴國棟對李涵母女倆也並不客氣,在口供中找到疑點就拼命放大,直到得知真相後才轉換了態度,他摔碎攝像機的瞬間真的是令人感慨萬分,爲了能夠保護一個自小便受折磨的小女孩,他寧愿放棄給自己兒子減刑和自己團隊立功的機會,只爲了給小彤一個新的开始。

當李涵意識到戴國棟在演戲時,是全片中唯一讓我感覺到溫情的時刻。

最後,雖然戴國棟遭到了懲罰,但希望他的心裏能夠甘之如飴吧。

不過,對於同樣知情的戴國棟小跟班,片中卻是只字未提。

林在福穿着印有共建慈善會字樣的衣服,本以爲會像《周處除三害》的呈現方式對此邪教進行適當展开,但電影裏僅僅審判了方老師,設計了鑰匙扣上有相似字樣的小細節,同時電視裏放出了校長與基金會勾結的新聞,再無其他。

爲了營造一個不相信J方的環境,電影裏面所有人都想先通過自己來解決問題,當李涵猜到女兒可能是被林在福擄走時,第一反應竟然不是找幫手。

很慘的一段戲,她從樓上爬下來想找小彤,撲通一聲落在了空調外機上,手被釘子扎得慘不忍睹。

但這一幕除了豐富战損造型外,實際上必要性不大。

李涵的外形條件特別優秀,這么漂亮的女人只在學校做清潔工,其實目的就是爲了看着自己的女兒,執行在小彤眼中那種變態的保護欲。

起初在台詞裏得知她的職業是會計,我還以爲會像《看不見的客人》一樣據此有反轉,但事實證明想多了,單純只想表達爲母的犧牲而已。

也可能是因爲《消失的她》已經借鑑過這部電影了吧。

5.關於尺度

從審核的角度來分析,《默殺》屬於在尺度上拿捏特別精准的電影,再過一點可能就不容易看到了。

很多劇情都偏X腥,配合畫面鏡頭和音效將氛圍營造得很恐怖,鏡頭突襲次數很多,沒有預料的話會被嚇到,同時還疊加了諸多爭議性很強的元素,比如校園霸凌、家暴和QJ幼童等等。

印象最深的是校長拉彩帶之後,安琪從頭頂的球裏落了下來,整個人用塑料布緊緊裹着,手機也在裏面不斷地響,怒目圓睜,畫面非常驚悚。

還有狗、人手和腦袋們的片段,看得整個人會後背發涼。

以暴制暴的方式,的確和《周處除三害》非常相似,也令現實中的霸凌者毛骨悚然,生怕電影中的故事發生在自己身上。

這樣的警示作用是值得提倡的,至少告訴那些壞蛋,盡量別做傷天害理的事情,否則報應不一定哪天就會降臨。

6.關於彩蛋和另一種解讀

電影片尾後設有一個彩蛋,幾乎和《誤殺》的操作一樣。

小彤身在都馬市女童拘留所,眼神中透露出一種不屬於這個年齡的復雜,給了電影另一個解讀的空間。

當時葉秋臣便很快聯想到了《白夜行》。

雪穗也是通過一步步的計劃,將所有人變成了自己逃脫困境的棋子。

當惠君被欺凌,小彤看着好友頭上戴着有刺的花環,被迫喝下頭發碎渣的水,身體不受控地被拽往棚頂的玻璃上時,她就已經對霸凌組動了S心。

她倆是真正的好朋友,同在特教班,在外界看來身心皆有缺陷。

但就是這樣一個陪伴自己的存在,因爲霸凌組的惡行而離开了這個世界。

於是她拿起剪刀,只需要像9歲那年一樣,捅過去就行了。

但李涵阻止了她,此時小彤便知道母親雖然內心想要保護女兒,但卻適得其反,所以她要按照自己的方式去活。

如何能夠擺脫現有的局面呢?

他需要合理的情景,以及恰到好處的幫手。

林在福,又何嘗不是小彤的“工具”呢?

林在福復仇的想法直接且簡單,就是令所有“沉默”的人都嘗到苦果,比如霸凌組全部成員,還有知情不報甚至幫忙隱瞞的方老師,以及那些無視自己求助的母親。

既然社會給不了自己公道,那就唯有處以私刑。

爲什么幫小彤?

一來是她和惠君是好朋友,也是唯一在霸凌時企圖伸出援手的人。

二來是他已經無法保護自己的女兒,於是想給小彤一個逃出去的機會,讓她能夠自由地飛翔,就如她們的鴿子一樣。

林在福雖然有執行力,但逃跑計劃的周密程度,不像他這種智商能想出來的。

小彤那些紙鶴(鴿子的另一種表達形式),一直都在傳遞她受難的消息,比如林在福車裏的書中,也夾着她折的紙鶴。

這些紙鶴,也可能寫着各種計劃的細節,引導着林在福完成。

那個惠君受欺凌的視頻,也是小彤主動放到儲物櫃裏的。

從大結局中短短幾場戲,基本可以看出她是主動去招惹了霸凌四人組,屬於愿者上鉤。

受欺凌之後,以此爲契機讓林在福進行復仇,這個路數也特別的陳思誠。

從她進門前看了一下對面樓的眼神來看,吳望的錄制本身也是她計劃的一環,否則被擄走的事實就不存在。

而且在林在福扔掉兩個極大的黑袋子(李涵懷疑內有S塊),以此轉移衆人的注意力時,吳望也是僞裝成了林在福的樣子出現在垃圾車旁。

若非他的出現,聲東擊西,小彤的逃跑也不會如此順利。

最後,她再利用母愛的力量,讓李涵爲自己頂罪。

當然,這個猜測是偏黑暗的。

但從目前的劇情安排來看,不無這種可能。

我們不能因爲那是一個孩子(畢竟她也是普普),就否定她是整件事情的主謀這種可能性。

《唐人街探案》裏有過,《隱祕的角落》也有過。

我很希望是自己想多了,所以把劇情過於黑暗化了,也把人的行爲過於陰謀論了。

我很想。

愿這個世界上永遠不要出現電影中的任何一種悲劇,希望像小彤一樣的女孩永遠可以天真無邪,幸福快樂。

但對既有的事實,已發生的悲劇,我們不能選擇性忽略和無視,不能用手捂住自己的嘴和眼睛。

那就去徹底了解它,接受它,然後避免它。

對電影如何多層面去解讀,其實並不重要。

重要的是,能在觀影時從中獲益,便足矣。

文/葉秋臣

———————

—本文著作權歸原作者(@葉秋臣)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系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注明出處—抄襲必究—歡迎轉發評論—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默殺》深度解析:沒懂的來看這篇解讀,真相都藏在細節和彩蛋裏

地址:https://www.sgitmedia.com/article/34331.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