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藝術節 活動很“京”彩

2024-01-08 20:10 admin


踩着高蹺、劃着旱船、騎着竹馬載歌載舞……在第34屆北京農民藝術節“鄉村大舞台”上,一曲《大地歡歌》綻放了北京鄉村的文化活力,也彰顯了新時代首都農民的精神風貌。小寒時節,第34屆北京農民藝術節順利收官,爲一年農忙畫上了歡樂的句號。鄉村的藝術,農民的舞台,連續舉辦34屆的北京農民藝術節把生活寫成歌、風景編成舞,活動豐富多樣,文化“京”彩紛呈——

節目戲歌《高大尚》

■“舞”出美好生活

2023年12月21日,第34屆北京農民藝術節“鄉村大舞台”優秀節目匯演如期舉辦,帶來了一場獨具京韻農味的鄉村文化盛宴。此次節目匯演融合了高蹺、旱船、竹馬等非遺表演,還有音樂快板《大美京郊說順義》、小品《和諧三寶》、京評梆《高大尚》等原創節目,精彩演繹表達了農民生活的喜悅,助推了鄉村文化的傳承。

匯演當天的後台,來自延慶的11歲女孩王昱文博踩着高蹺一遍遍練習着上台動作。她是开場舞《大地歡歌》高蹺隊的一名小演員,也是隊裏年紀最長的大姐姐。“小時候看村裏大人踩高蹺,覺得很有意思就想跟着練,第一副高蹺還是爺爺幫我做的。”王昱文博說。

優秀節目匯演僅僅是北京農民藝術節“鄉村大舞台”一部分精彩內容的集中呈現。爲了增強活動的參與性、融合性,第34屆北京農民藝術節首次探索了“市級活動+區級活動”的聯動形式,7項市級活動帶動了近20項區級重點活動。其中,“鄉村大舞台”在涉農區舉辦了11場專場展演,演出節目121個、原創率超過63%,近2000名鄉村群衆直接參與演出,並且在多場區級“鄉村大舞台”中設置現場直播和電商直播平台,吸引了1060多萬人觀看,網上總閱讀量高達2000多萬次,不僅是鄉村文化的展示舞台,也是鄉村產品的推廣平台,更是推動鄉村農文旅融合發展的良好載體。

■記錄精彩瞬間

走進先農壇,第14屆“聚焦北京美麗鄉村”攝影大賽的百幅優秀作品躍入眼簾。“從第一屆开始我就積極參加,這些年來我親眼目睹了北京郊區的發展變化。”攝影愛好者李治國說,現場展示了他拍攝的第30屆中國北京種業大會組圖。

如今,越來越多的鄉村攝影愛好者深入鄉村,活躍在青山綠水、村莊民居、文化活動之中,定格了一個個精彩瞬間:晨光裏的密雲水庫打漁人,順義區稻田壯觀的收割場景,平谷區熱鬧的甜桃大賽,通州區的現代化植物工廠……

除了攝影作品,書法美術作品也將京郊之美融入到一幅幅鄉村畫卷之中。作爲第34屆北京農民藝術節系列活動,聚焦“北京美麗鄉村”攝影書畫徵集展示活動吸引了500多名書畫家和攝影師參與,創作出了200余幅書法美術作品和3000余幅攝影作品。鏡頭丹青,記錄下鄉村振興過程中的點滴變化和精彩瞬間……

■助力產業發展

形式多樣的鄉村特色文化,不僅豐富着農民的精神生活,也在不斷賦能鄉村產業發展。

順義區柳莊戶村,很多農戶家裏擺放着“火繪葫蘆”,成爲了本地一道特色風景线。牛成果是牛氏“火繪葫蘆”的第四代傳承人,他不僅提高了“火繪葫蘆”的技藝水平,還讓各色小葫蘆帶動了龍灣屯鎮鄉村文創產業的大發展。

牛成果很早就意識到:“非遺技藝要走得遠,光靠一個人是不夠的。”2009年,他牽頭成立了“北京吉祥八寶葫蘆手工藝品產銷專業合作社”,帶領社員共同從事葫蘆產業,文化振興成果惠及10余個村6000余位農民,2021至2023年實現帶動社員人均增收2.6萬元。

像這樣“以文興業促增收”的鄉村振興新故事,持續在京郊大地各處上演。通過農民藝術節,北京市還挖掘整理了首批35個文化促進鄉村振興典型案例,涉及傳統工藝、紅色文化等10個方面,爲鄉村文化振興總結了好經驗、好做法、好模式。

鄉村文化源於鄉村生活,傳承弘揚着農耕文明。北京農民藝術節主動融入“百村示範、千村振興”工程和文化繁榮樣板村建設,新進展、新特色、新典型通過豐富多彩的文體形式,生動反映着新時代北京“三農”的發展和進步,持續講述着具有首都特點的鄉村振興路上的新故事。文/魏昕悅高夢圓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農民藝術節 活動很“京”彩

地址:https://www.sgitmedia.com/article/20315.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