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房衝7億,黃渤周迅《涉過憤怒的海》是發瘋美學的勝利?

2023-12-01 08:00 admin


搜狐娛樂專稿 (哈麥/文)從年初大賣的《滿江紅》,到暑期檔黑馬《消失的她》,再到冷清十一月遙遙領先的《拯救嫌疑人》《涉過憤怒的海》,“復仇”似乎成了今年電影創作的主旋律。

復仇背後,是懸疑、兇殺、追逐、打鬥、反轉這些高效類型手法帶來的獵奇感、爽感,或是痛感。

《滿江紅》贏在喜劇、懸疑元素的混搭,以及反轉不斷的劇本殺結構。《消失的她》贏在獵奇感和焦慮感的制造。《拯救嫌疑人》主打親手緝兇反殺罪犯的爽感。正在上映的《涉過憤怒的海》則把憤怒、瘋癲和痛感做到了極致。

這些電影的成功都指向了一個結論,在當下想要大賣,就要給觀衆足夠的強刺激。而且這種刺激不能再單純是視效上的,得是心理上的。

要論刺激的強度和烈度,這幾部電影中,《涉過憤怒的海》達到了新的高度。

(以下涉及劇透)

極致痛感

一方面,跟《消失的她》《拯救嫌疑人》這些電影帶來的爽感不同,《涉過憤怒的海》強化的是此前國產片很少觸及的痛感。

爲了達成這個目的,人物和情境的設置都非常極致,周依然飾演的金麗娜和張宥浩飾演的李苗苗,一個邊緣性障礙人格,一個反社會人格,這樣的兩個人在異國相遇,一死一逃,引發金麗娜父親的追兇、復仇,李苗苗母親的袒護、對抗。

展开全文

但曹保平不滿足於把這部電影拍成一部由罪案事件驅動的,有跌宕起伏情節的,能吊人胃口的獵奇類型片,它沒有停留在《拯救嫌疑人》那樣的架空式復仇層面,而是最終把角色拽回地面,置於當下社會中,把觀衆引向對中國式父愛、母愛的反思。

黃渤飾演的父親老金帶着滿腔的憤怒千裏追兇,追到最後才發現,眼前的兇手並不是真正的兇手。

對老金,他的復仇完全撲空了,憤怒無法宣泄。對觀衆,追兇、復仇的爽感也完全失效了。

刀尖最終轉向了復仇者本身,原來殺死女兒的,不是別人,是他自己,是陰影籠罩的童年,是嚴重缺失的愛。

電影帶着觀衆走向灼心的痛。

在傳統的中式觀念裏,我們向來熟悉和標榜的都是沉默的父愛,無條件付出的母愛,而《涉過憤怒的海》對此提出了質疑,有時候,那種機械式的,自以爲是的,自我感動的愛,真的是愛瑪?

這對我們習以爲常的認知是相當冒犯的,作爲創作者,是難得的自省。

回到當下,即使大部分人面對的生活不似主人公那樣極端,但這樣的反思仍有現實意義。

有多少家長,生養孩子就像在做任務一樣,投喂,盯學業,买房买車,催婚催生,不停通關,覺得自己把一切都給了孩子,還要怎么樣?但在這個追趕潮流,對抗焦慮,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孩子是不是覺得窒息,是不是感受到了愛,有些人卻渾然不知。

如果拼着命卻沒有一個好結果,他們大概也會像老金一樣困惑不解,也大概會像老金、景嵐一樣先不顧一切地完成做父親做母親的任務,殊不知,元兇或許就是他們自己。

既要又要

在社會學意義上,《涉過憤怒的海》顯然比其他的爽片上了一個台階。

它既是商業元素充足的類型片,也可以稱得上是有表達的作者電影,這是曹保平一直以來的追求。

從早期的《光榮的憤怒》到後來的《烈日灼心》《狗十三》《追兇者也》,曹保平一直在實踐自己的這一理念,就是調配商業和文藝的比例,或者說是調配強情節、戲劇性和嚴肅文學性的比例,既要口碑,又要票房。

《烈日灼心》是這種既要又要最早的一次勝利,極致情境下的罪案,復雜微妙的人物關系,類型包裹下文藝的心。

這部電影當年助鄧超、段奕宏、郭濤三人同時獲封上海電影節金爵獎影帝,曹保平拿到了金爵獎最佳導演獎、大衆電影百花獎最佳故事片獎和最佳編劇獎。票房賣了3億,創下內地犯罪類型電影的新紀錄。

《追兇者也》和《光榮的憤怒》屬於另一譜系,是有現實底色的黑色幽默電影,表面上好玩、戲謔,內裏充滿了絕望,也是既要好看又要表達,既要票房又要口碑。

《狗十三》投資規模小,演員陣容不夠強大,文藝感、作者感更重,相對地,商業性要弱一些,口碑很好,票房只賣了5130萬元。

《涉過憤怒的海》和《烈日灼心》屬於同一陣營,在營銷概念上,它和《烈日灼心》《她殺》並稱曹保平的“灼心”三部曲。

《涉過憤怒的海》是商業感最足的一次,票房也最好,三天破2億,最終可能衝7億。

但口碑上,它不如《烈日灼心》《狗十三》《追兇者也》,豆瓣評分7.7分,雖然在國產犯罪片裏處於第一梯隊,但在近幾部曹保平作品裏是最低的。

問題出在了既要又要沒有做到完全的協調,局部驚豔,整體失控。

發瘋美學

觀影過程中,揪心的事件,瘋癲的人物,激烈的情緒,陰暗的影像,觀衆很容易被唬住,新鮮感撲面,沉浸感十足,結尾毫無防備的反轉暴擊更是讓人心頭一顫,觸動很大。

但同時,又會覺得哪裏不對勁兒,有一種奇怪的割裂感。

說它是現實題材,它又不完全落地,有些懸浮。

因爲太注重極致,每個人物似乎都有精神問題,全員瘋批,無法用正常人的邏輯去共情角色。

加上電影爲了好看而制造的追車、打鬥、漫天落魚等視覺奇觀,以及一系列巧合,更加深了這種發瘋感。

尤其是大橋上三車追逐漫天下魚的那場重頭戲,雖然對加強戲劇性,刺激觀衆的情緒反應有很大的作用,但邏輯性欠缺,正常人誰會在暴雨中舍命趕航班?

船上李苗苗父親突然發瘋要殺老金那場戲情緒也很怪,之前缺少鋪墊,靠角色台詞和瘋癲的氛圍給人物動機難免讓有些觀衆無法帶入。

如果細想,這部電影的邏輯問題很多。

李苗苗是個反社會人格,但不是傻子,他反反復復穿着同一套cos服被老金追,老金還總能偶然和他擦肩相遇,這些都非常戲劇化,缺少現實感。

電影裏有三組人物,是三種風格,金麗娜父親的追兇和李苗苗母親的瘋癲對抗像是韓式類型片,金麗娜在日本的戲像是日式疼痛青春,而警察那條线,既不黑也不白隱晦而模糊,這三種風格拼貼在一起,也造成了觀感上的割裂。

可以說,曹保平這次太想要元素豐富,極致風格化,又太想要有主題表達了,每個野心的烈度都很高,但沒能調和的足夠好,就顯出了一種急切和刻意。

放在曹保平作品裏對比,《涉過憤怒的海》沒有《烈日灼心》那樣風格統一和圓熟,也沒有《狗十三》那樣對家庭教育的探討自然又深刻。

不過,瑕不掩瑜。在電影人普遍戴着鐐銬鐐銬跳舞的大環境下,能做到如此尺度,已經可以稱得上突破了。從結果看,《涉過憤怒的海》是成功的,雖然被擱置了好幾年,它的風格和主題還是很當下,順應了潮流,高票房自然應得。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票房衝7億,黃渤周迅《涉過憤怒的海》是發瘋美學的勝利?

地址:https://www.sgitmedia.com/article/16822.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