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標產品 京味農韻
2023-10-24 20:11 admin
霜降時節,萬物畢成。走進鄉村大地,到處都是累累碩果、滿滿收獲:京西稻田裏,金燦燦的稻穗,隨着風起舞;平谷佛見喜梨園中,紅黃相間,圓潤潤的梨果,在枝頭搖曳。依“土”而生、因“特”名揚的地理標志農產品遵循着節氣的指引,此刻正展示着獨特的風土味道,講述着京郊農耕文化和富農興村的生動故事——
海澱區上莊鎮京西稻田
京西稻 非常稻
海澱區京西稻田裏,顆粒飽滿的水稻即將收割。“我們將把收割的水稻從田間直接送進碾米機,邊碾米,邊直播,成品現場售賣,這是我們首屆‘稻香傳韻非遺承情’文化藝術節的特色活動之一。”上莊聯拓農業科技發展(北京)有限公司負責人夏海威說,“今年把插秧節、开鐮節等活動整合成文化藝術節,將不同的京西稻作文化串聯起來,提升品牌力,增強延續性。藝術節將持續至11月15日,恰好是京西稻收割的最後一天。”
北京京西稻作文化系統涉及海澱區、房山區,其中海澱區主要分布在上莊鎮、西北旺鎮、四季青鎮,是京西稻的核心種植區之一。這裏特有的土壤環境、豐富的水資源以及適宜的氣溫、降雨量、光照等,孕育出獨一無二的京西稻。2015年,“京西稻”在獲得國家農產品地理標志登記保護的同時,京西稻作文化系統還被原農業部認定爲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一產與三產因稻作文化串珠成鏈。依托京西稻田,上莊聯拓重點發展了科普研學、勞動教育、親子體驗等農旅服務產業,打造了稻作文化藝術節,2023年收益將突破600萬元。
據了解,海澱區京西稻的全部種植面積約爲2000畝,在守住其種植面積與產量的前提下,也漸漸形成了“御稻原鄉”自然農耕品牌。“未來,我們將在嚴格保護耕地的基礎上,繼續厚植地標產品與農業文化遺產的雙重身份,逐步探索出農業文化遺產融合鄉村旅遊、休闲農業、文化傳承的多元動態保護模式。”海澱區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說。
繼京西稻作文化系統、平谷四座樓麻核桃生產系統2015年入選“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後,懷柔板慄栽培系統、門頭溝京白梨栽培系統也在今年成功入選。越來越多的北京“土特產”不僅在推動農民增收上作出了貢獻,農業文化遺產的多元價值更爲推動農村一二三產融合發展奠定了重要基礎。
佛見喜 農更喜
十月,是平谷區金海湖鎮茅山後村佛見喜梨收獲的時節。“寒露一過,就开始准備採摘了,到霜降前後基本結束。這個時間的梨,口感最好!”茅山後村黨支部書記馬小勇說。
佛見喜梨歷史悠久,其名源於清朝末年,當時作爲貢品深得慈禧喜愛,因她忌諱“梨(離)”字,就改名爲“佛見喜”。它是茅山後村的特產,漸漸也成了村裏的“金招牌”。因其特別的營養價值和口感,價格也是一般梨的2-3倍。2016年,“茅山後佛見喜梨”獲得國家農產品地理標志登記保護。“有了這個登記保護,佛見喜梨的品牌價值更高了,村民種植的積極性也更高了。”馬小勇介紹,最直觀的體現便是果品禮盒的優質優價,同款禮盒從100元升值到180元,讓村民的勞動成果有了更高的價值回饋。
目前,全村將近50戶種植戶,經營着約450畝梨園,今年產值預計超過40萬斤。“在技術上,茅山後村建立了統一的水肥控制、病蟲防治等標准化管理體系;在銷售上,村集體按照地標農產品品質標准,對梨果統一篩選、統一售賣,保障成品梨的品質。”馬小勇說。
佛見喜梨每年都爲茅山後村穩定創收,如今戶均年收入達到15萬元左右。北京農學院牽頭的博士農場和科技小院入駐後,村裏建起了30多畝種植示範園,持續着力提升佛見喜梨的品質。
“現在,已經有好幾個年輕人回村弄梨園了。前兩天又有年輕人找我談回村發展前景呢。”馬小勇表示,希望更多年輕人回流,梨園產業活了,村子就有更多活力和希望。未來,茅山後村計劃實施在梨文化挖掘與保護等方面進行一系列探索,延伸梨產業鏈,充分發揮地理標志農產品的品牌效應,走出一條“梨”想的鄉村致富路。
截至目前,北京市已經擁有北京鴨、北京油雞、大興西瓜、平谷大桃、妙峰山玫瑰等35種國家地理標志農產品,每年都爲消費者提供着安全、優質、特色的“土特產”,它們在鄉村振興中的價值也日益彰顯。今年9月,國家地理標志農產品展示體驗館正式开館,北京14個地理標志農產品入駐其中的“北京館”後,有了更加廣闊的展示舞台。這些被歷史篩選、經口碑傳揚的國家地理標志農產品,不僅承載着濃鬱的鄉愁和味蕾的思念,更傳承着優秀的農耕文化和醇厚的京味農韻。
作者:魏昕悅 張慶華
北京美麗鄉村網供稿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地標產品 京味農韻
地址:https://www.sgitmedia.com/article/13662.html
相關閱讀:
- 第六屆全國農業行業職業技能大賽決賽在浙江湖州舉行 2024-11-06
- “電商作者”成爲很多人認真投入的職業 2024-11-06
- 長江經濟帶自貿試驗區發出倡議聯動發展 2024-11-06
- 工業和信息化部:培育更多低空產業頭部企業 2024-11-06
- 農業農村部召开東北黑土地保護性耕作座談會 2024-11-05
- 前三季度以工代賑吸納帶動245萬低收入群衆就近就業增收 2024-11-05
- 打贏一場战役——防災抗災奪豐收 2024-11-05
- 青海省完成2024年生豬“點對點”評估工作 2024-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