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農人”創夢鄉村,“研學+”勇闖農業新賽道

2024-08-07 20:10 admin


正值盛夏,水稻田裏已鬱鬱蔥蔥,經過春播的熱鬧,眼下,“新農人”陳立言帶領團隊在農田中又忙碌起來,除草、講課,新一輪田間課堂也緊鑼密鼓地开啓。

走進位於青浦區趙巷鎮方夏村的一稻農場,大片綠油油的稻田包圍着一稻圖書館、稻作展示館,白鷺低飛、芳草萋萋,處處展現着鄉村生態美。一稻農場內有305畝水稻田、10畝芳香植物田、30畝蔬菜種植田,配套農事體驗、蔬菜採摘、菜園認養、芳香療愈、植物拓印、萌寵遊樂等項目,大片的生態農田爲孩子們开展研學活動提供了現實基礎,大家可以在自然中了解農耕,在寓教於樂中收獲知識。

陳立言是一稻農場負責人,也是將傳統農耕文化落地研學的實踐者。“回歸農耕,源於我的熱愛,更想在這裏創建一個屬於城市孩子們的自然棲息地。”因爲熱愛而歸於田園,陳立言坦言年輕時一直在迷茫中尋找自己,最終選擇回歸鄉野成爲一名“新農人”,以農耕文化爲基礎,將傳統農耕轉變爲孩子們親近自然的田間課程。近年來,一稻農場在他的帶領下逐漸成形、初顯成效,爲方夏村產業興旺注入“農業+文旅”活力。

“這片稻田喚醒了我內心對於鄉村田園生活的向往和對於從事農業工作的初心。”陳立言介紹稱,機緣巧合下,他的團隊與聯合國的COP15(《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官方進行了合作,獲得了聯合國SDGs的授權,以生物多樣性保護和可持續農業發展爲主要的切入點,尋找實踐活動的生態場地,發現了方夏村這片既可以开展農業研學、農耕體驗活動又可以放松休憩的成片稻田,因此與方夏村結緣,扎根在這裏,开啓“農業+”的融合產業項目。

在一稻農場內,廢舊的拖拉機也是寶,可以用作裝飾和展示教具,以此向孩子們教授拖拉機的演變歷程以及當代播種方式的改變;紅磚頭也是藝術品,和了水泥砌起來變成書架,爲孩子們擺放着各種書籍;幹秸稈也是實用物,既可裝點農場,還可以鋪在泥路上防滑防摔。秉持着可持續農業發展的理念,陳立言將傳統農耕文化植入生活、工作,在一稻農場中一切都是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隨意的精致感處處可見。

獨特的鄉村研學氛圍吸引了越來越多親子家庭慕名打卡,讓更多人接觸到了自然教育理念,也爲方夏村點亮了“研學+”鄉村文旅的特色名片,帶來更多人流量。隨着“流量”的增加,簡單的研學項目已經不能滿足大家的需求,如何提升項目質量,讓遊客“流量”變爲“留量”,陳立言有自己的見解。

“越深入了解農業,越會發現其中的魅力。我們的研學項目都是在深入了解基礎上搭建起來的。”陳立言介紹稱,一稻農場以崧澤文化、二十四節氣爲內核,發掘關於農業研學、農事體驗、農產食育等內容轉化爲研學活動,融合傳統農業、現代農業內容,將枯燥乏味的課本知識變成生動有趣的田間實踐,讓孩子們在新奇探索中吸納知識,激發他們的學習欲望。

此外,陳立言並不局限於表面的研學活動,他結合素質教育,與團隊一起改建農宅,打造一稻圖書館,开設植物色素作畫活動,讓孩子們在自然生態中釋放天性,定期开展“躬耕致讀以書換蔬”爲主題的讀書分享會,讓親子家庭在體驗農家生活、回歸戶外的同時,拋卻書本附帶的功利屬性,重拾讀書的樂趣。

“農耕爲立身之本,讀書則是立德之法。我們做研學也是希望在孩子心中種下一顆關於農業的種子,吸引更多孩子甚至年輕人投身到農業發展中。”陳立言表示,在鄉村做研學就如同稻田間的秧苗,給予時間和養料,孩子們會在未來收獲夢想的果實。他們在鄉村振興的創業之路亦是如此,不問未來如何,保持熱愛、腳踏實地,方能找回初心、不負韶華。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新農人”創夢鄉村,“研學+”勇闖農業新賽道

地址:https://www.sgitmedia.com/article/37741.html

相關閱讀: